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停機坪 (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機坪大表哥,題圖來自:AI 生成
前幾天,朋友飛航班時對自己公司的餐盒略有抱怨,說這個又大、又滑、又難收。又發來這張圖,說,看人家南航這個,裏面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東西,但旅客吃不完也方便帶走,看着清新脫俗,比我們家的強多了。
我說行,你說的有道理,我現在就去給你們公司提建議。
我把圖發給她司負責餐食配品的部門,說看人家南航這個餐盒,再看看你們自己家那個,确實該升級升級了。
他說可,我們研究研究。
我覺得這個回答有點敷衍,便又加了一嘴:真的,等你們現有的庫存消耗完,認真考慮下。
爲什麽要加這個 " 庫存 " 問題呢。因爲不想讓對方有那種—— " 誰還不知道哪個好看不好看,你又不知道我們倉庫裏還有十幾萬個沒用完的就瞎建議 " ——的感覺。
就如同微信之父張小龍那句 " 每天都有一億人教我做微信 " 那樣,給航空公司提建議的人太多了,且每個人都認爲自己的建議特别合理。但我總覺得這些所謂的 " 建議 ",航空公司不是不知道,那爲什麽知道,卻不進行 " 改正 " 呢?
那一定事出有因,比如這舊餐盒,可能原因有:
1. 利益和成本:可能存在庫存積壓,航空公司先消耗現有餐盒再考慮更新,避免浪費。
2. 決策複雜:餐盒涉及多個部門,改進需要協調不是簡單的 " 好 " 與 " 不好 " 問題。
3. 慣性和固守:曆史選擇和領導決策可能導緻公司固守舊标準,改進進程緩慢。
4. 市場壓力:如果餐盒設計不是核心競争力,航司可能不會急于調整,除非有強烈的市場競争壓力。
那站在一線乘務員的立場,改變這個 " 又大又滑又難收 " 的餐盒重要嗎?重要,但對于公司來說,或許并不重要——就算重要,一個需要額外增加成本的決策也會異常艱難。可能難到領導都不敢往上報。
再比如這個在諸多平台存在很久的建議:
乍聽之下,非常合理,體現了對個體情感的關注、讓旅客之間感受到彼此的情感鏈接、充滿浪漫主義與人文關懷的氣息——但我一直站在航司立場堅決反對。
反對的原因很簡單,隻需要稍微思考四個字:内容審查。
碼了這麽多年字,對這四個字太敏感了。在内容審查體系下,任何公開傳播的内容都需要面臨審查,個人情感、社會現象暫且不論,如果出現政治觀點呢。
如果旅客在這本日記中表達了對社會、政治、文化等敏感問題的不滿或不當言論,且這些内容處在無人監控的情況下,天知道會給航空公司惹來多大的麻煩。
說的極端一點,旅客隻需要寫一句過分點的話,就可能需要航司進行全面整改,那航空公司怎麽敢冒這個風險,哪個領導又敢背這個責任。
當然了,飛機上報刊雜志的存在,也是航空公司的一項收益。比如:廣告收入、産品推廣(推廣自己的服務,如忠誠計劃、特定航線等)、增值服務(宣傳付費增值服務,如機上 Wi-Fi),除此之外,還有品牌價值提升,間接增加公司收入。
那如果換成機上日記本呢?失去了廣告空間、難以推廣産品,收益也充滿了不确定性。
幾個月前我曾就這個問題請教過兩家航司一個比較私密的話題:航機雜志,廣告方面的營收能做到多少?
非常保守地說,都不會低于八位數。
對于體量巨大的航空公司來說,這冰冷的八位數隻是一個數字,但也沒有人會舍棄。
所以,從旅客和員工的角度來看,航空公司在多個方面的服務和管理存在不合理之處,許多問題雖然早已被察覺,但航空公司往往未能作出有效改變。這并不是因爲公司對問題不清楚,而是受制于多個複雜因素,導緻改進進程緩慢或停滞。
有時候,航空公司往往面臨着利益和成本的考量,例如庫存積壓、決策繁瑣、以及涉及多個部門的協調,這些都使得某些看似簡單的改進變得難以執行。
也有時候,航空公司通常也缺乏足夠的動力去進行改變,因爲許多問題對于公司的核心運營并不構成直接威脅,或不符合其現有的商業模式和盈利結構。尤其是當問題涉及到成本、收益和品牌形象時,航空公司往往傾向于固守現有的運營模式,而不是冒險進行改革。
此外,航空公司收到的反饋和建議常常過多且多樣,盡管其中有些建議合理,航空公司可能因 " 疲勞管理 " 或忽視有效反饋而未能及時響應。
但許多建議也帶有一定的 " 一廂情願 " 性質。雖是善意,卻往往忽視了航空公司的實際情況、資源限制和運營目标,提出的建議雖然從個人視角出發充滿理想化色彩,但在實際執行中可能面臨重重困難。
總的來說,不是航空公司 " 不思進取 ",是現實就是那麽的現實。但話又說回,不論是員工還是旅客,建議該提還是得提,隻是如果航司不重視,自己也别生氣。
一切的建議都應該從實際出發,如果不是那麽實際,我也願意把之當作一種願景,比如:" 我建議給大家漲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