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年過得差不多了,想想即将到來的工作、生活壓力,大家是不是又開始焦慮了?
通常在焦慮的時候,我的大腦都會産生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讓我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種" 懷舊的情緒 "。當我躺在床上,過往的林林總總,那些人、那些事,就會像走馬燈一樣閃過。
仿佛他們都在,都還熟悉,我就足夠有安全感。
你小時候的朋友們,他們如今在何方?
于是,在返工前夜,我點開了一部懷舊主題的電影。
我本想在懷舊的場景中找點熟悉的元素樂一樂,結果卻在故事中瞥見了自己的青春。
這部電影,叫《東北戀哥 2 對你愛不完》。電影的故事,闡述了一個内核:" 誰的青春不瘋狂?"
瘋狂的青春,可能是許多人的共性。然而這種瘋狂,猶如飲酒。在痛飲時越喝越兇,而在酒醒後,才會幡然醒悟,仿佛是昨天在向今天預支快樂。
而這個過程,可以簡單總結為三個階段,分别是:自我認知偏差、受到外部刺激、幡然醒悟。隻是,這樣的變化放在懷舊的情緒中,就會顯得真實感十足。
故事發生在 1991 年,彼時國際社會海灣戰争爆發,蘇聯解體。國内 " 希望工程 " 開展,秦山核電站正式發電,而在流行文化領域,港台文化也正持續地影響着年輕人們。
是年春晚,港台文化的代表譚詠麟,登上了象征主流文化的春晚
朝氣蓬勃,是宏觀的曆史。而這樣的背景,和普通人的故事看似沒啥聯系,卻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故事的主角,叫作徐鐵,是個待業青年(或者說父母眼中的失足青年)。他在父親求爺爺告奶奶的逼迫下,找到了一份小巴司機的工作。
徐鐵自命不凡,不屑于幹小巴司機
電影裡的 " 小巴 " 也是時代産物,車上龍蛇混雜,開小巴更會面臨各種麻煩
然而,徐鐵自命不凡,眼中隻有莽,莽就可以成就一切。
在小巴上,徐鐵看到心儀的女孩陳麗莎被街溜子騷擾,于是見義勇為。
按理說,這種事本該見好就收,趕跑混混就 OK 了。但徐鐵的大腦已被沖昏,為了在姑娘面前表現自己 " 很勇 ",他也學着港片裡的大英雄施展拳腳。結果不僅把吃飯的營生——小巴砸了,還挨了領導一頓數落。
" 我話俾你 D 知,咩叫純愛戰士 "
但人逢 " 喜事 ",往往會不懂得收手。果然,徐鐵 " 為愛向前沖 " 的舉動也沒有停止。他追女神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猛追不舍。
為了能接近陳麗莎,徐鐵專門殺到對方工作的歌舞團 " 堵人 "。這就像校園時代的單純男孩們,他們一到放學,就去沖到校門口等女孩出來,盡管對方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為了給陳麗莎留下好感,徐鐵專門斥重金買來随身聽創造機會。因為麗莎上次在車上,随身聽剛好被混混摔壞了。
在 90 年代初,索尼正版的随身聽,差不多要花普通人家一個月工資。即便是徐鐵買水貨,也得大出血。
這就像上學那會兒,你勒緊褲腰帶,光喝水也得省下飯錢,就為了給喜歡的人買一張演唱會門票。
這事兒周星馳也幹過
當然,各種招數組合并不能打動姑娘,這時候就需要動用集體的智慧。
徐鐵身邊的玩伴不斷地給徐鐵送去助攻,他也費盡心機希望與莉莎可以開始浪漫的愛情。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徐鐵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并非自己所想。
徐鐵的大哥平時看着窩囊,但關鍵時刻總為徐鐵擦屁股,他才是靠得住的人
這一刻,徐鐵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是這麼一文不值,或者說自己的自以為是,與社會大流格格不入。
為了盡可能挽回損失,徐鐵隻得放手一搏。盡管他足夠勇敢和幸運,但他的人生中,卻永遠蒙上了不可逆轉的損失。
幡然醒悟
這就是《東北戀哥 2》的故事。它也許不是現實,但透過這部電影,我卻依舊看到了許多人千人千面,但充滿了共性的青春。
在那個躁動的年紀,我們對自我的認識,總是充滿了不切實際的想象。
即便自己離《灌籃高手》中的安田、掘田尚有一段距離,卻幻想着自己就是對着籃筐暴扣,想要大聲說愛你的櫻木花道,或是外表冷酷,卻備受異性關注的流川楓。
但現實往往是,絕大多數人,都是無法被觀衆記住的小角色
于是,我們開始對外經營着自己的形象,中二而可笑:吹着自在的口哨,開着自編的玩笑,一千次的重複潇灑,寂寞當作調料。
就像電影中的徐鐵,他留着郭富城頭,卻認為自己就是郭富城。即便舞步蹩腳,但依然覺得自己帥氣。
90 年代的青年效仿郭富城留分頭,是一種時代共性
這和許多青春的 " 空想 " 不謀而合。當我們完全沉浸在自我制造的夢幻空間時,就會無端地認為,未來有無限可能,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每天做 30 個俯卧撐,就覺得自己和史泰龍一樣壯;寫過兩篇無病呻吟的散文,就覺得自己能拳打郭敬明,腳踢韓寒;參加過學校的歌詠比賽,就幻想着自己就是未來的許嵩、飛輪海、5566。
試問,誰沒參加過這樣的文藝彙演呢
總之,我們特立獨行,雖然和社會格格不入,但我們相信最終會被改變的是社會,而不是我們。
然而,這樣的自我認知偏差,說白了隻是一種短視和自我麻醉。
我們所珍視的個性,放諸社會,可能一文不值。久而久之我們會發現,社會有着自己的運轉規律。它不以意志為轉移,更不會因為我們的中二奇想而改變。
" 錯的不是我,是整個世界 "
就像片中的徐鐵在碰壁後,首先找到一個最簡單的答案來掩飾自己内心的不屑。仿佛自己無錯,是社會太庸俗。
但徐鐵卻從未發現,他所瞧不上的事情,往往是安身立命之本,是社會的硬通貨。而很多看似 " 庸俗 " 的事,并非自己不屑于去做,而是自己想做卻做不到。
這也讓我想起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小四,
他一廂情願地要 " 泡 miss,打 kiss",然而世界卻不會因他改變
既然世界無從改變,那麼再往前就避免不了 " 撞南牆 " 的傷痛。如此一來,唯有和自我和解。
在電影的最後,曾經年少輕狂的徐鐵再次開起了小巴。隻是他身邊的人已經不在,他也剃掉了自己的郭富城頭。
熟悉的地方,不見的她
這一幕,有着很強的象征意義,仿佛訴說着人與青春的割裂,以及從傷痛、失去中找到了自我的定位。
這一幕讓我想起了《小山回家》,也想起了和青春割裂的自己
有人說,青春往往是一體兩面。他有無憂無慮,無需考慮現實的輕松感,也有激情帶來的快感。而于此同時,青春往往伴随着痛苦,但随之而來的,卻是成長。
所以,看完電影後,我對懷舊的意涵,也有了更深一層次的思考。
懷舊并不是沉湎于過去不能自拔,而是從過往的故事中,找尋為明天而成長的力量吧。
最後,我想再跟大家聊聊電影之外的事情。
實際上," 東北戀哥 " 是個系列化作品。在 2021 年,還曾有部《東北戀哥》問世,同樣是愛奇藝雲影院出品。
如果把兩部作品結合來看,我們也能從故事中觀察到一些有趣的聯系。
首先,兩部作品雖然都以 " 東北 " 和 " 哥 " 命名,許多演員都是熟面孔,但兩部電影卻講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即便如此,兩個故事中也有着共同性,那就是聚焦于普通的小人物。
如果說《東北戀哥 2 對你愛不完 》講述的是小人物的青春,那麼第一部的命題,則有關于小人物的抉擇。
片中的主角于鐵是一名小額催收人員,屬于不被衆人看好的 " 邊緣人 ",但他卻秉持着自己的道義。
在曆經了一度 " 擰巴 " 的愛情和痛苦的抉擇後,于鐵依舊選擇去保衛自己心中的道義,以及心中重要的人。
如此看來," 東北戀哥 " 系列,仿佛正在串起一個 " 小人物宇宙 "。熟悉的面孔,在不同的故事中,演繹着小人物們的悲歡離合。
也許随着 " 東北戀哥 " 系列的豐富,我們能夠看到更加多元的小人物,以及他們的故事。這樣的系列電影,也許拍的正是衆生之相。
或者換種說法,當我們在擡頭仰望大人物的同時,可能也需要揉揉酸痛的脖頸,去平視和我們一樣的小人物。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和抉擇,其中也許就有我們的影子。
如果你喜歡,不妨去網上搜一搜。
設計 / 視覺:壯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