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合贊曆史(ID:hezanlishi),作者:蕭武
這個春節似乎很多人開始羨慕老家縣城體制内的同學了,尤其是有些人參加了同學聚會之後,感覺很受打擊。
這不難理解。很多離開老家到一二線大城市打拼的人,大多數都是早年學習比較好的,從小就是衆人眼裏那種 " 别人家的孩子 ",多少都是帶點光環的。
上完大學沒有回老家,選擇留在大城市繼續打拼,買房結婚,安家落戶,過去很多年都是老家同學眼裏的榜樣,也是被很多親戚朋友和同學羨慕的。
但是現在情況變了,很多人在大城市過得并不如意,回到老家和同學聚會,發現老家縣城體制内的同學的日子最舒服,有車有房,收入雖然不算很高,但在當地是妥妥的中産階級,照顧家裏也方便,家裏有資源也比較方便利用。
這個事兒我很早以前也發現了。2007 年,我畢業五年,還一無所有的時候,回老家參加了一次中學同學聚會,就發現了這個情況。
有些當年學習不咋樣的同學複讀了幾年,當了中學老師,有的同學在醫院裏當醫生,還有當公務員的,有些是托家裏的關系進了當地的電力、電信之類的國企,過得都不錯。
還有些同學自己做生意,也已經小有成就了。也有些同學家裏并沒有什麽特别的資源,但是憑着他們自己的踏實和勤奮,做點小生意,日子過得也很好,也是已經什麽都有了。
那時候心裏有沒有落差?要說完全沒有,那是假話,肯定是有落差的,感覺自己這麽多年讀書、在外面當社畜,反而不如他們留在老家的人過得好,多少是有點心裏不舒服的。
但是後來轉念一想,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自己沒有到外面讀大學,留在當地,是不是也能和他們一樣,過他們這種日子?
回答是不能,而且會更難。
很多當年學習并不好的同學進國企什麽的,都是家裏的關系,有些幹脆就是頂了父母的班直接進去的,當時這種内地的崗位招聘也不正規,很容易操作。問題是,我自己沒有這樣的父母,要接班就是繼續在家裏種地。
還有些同學自己做生意,做得也不錯。但很顯然我自己不具備這個能力,從小就心軟,沒什麽經商的頭腦,這個事做不來。
那麽上完大學回老家進體制内當公務員或者老師呢?那時候公務員考試也不規範,也不算很難進。但想了想自己這個狗脾氣,還是算了,要低聲下氣給領導賠笑臉,巴結他們,逢年過節給他們送禮,這種事自己做不來。
那會兒的基層單位領導連大專生都很少,中專生已經算有文化了,我怎麽舔,誇他們有文化?還是吹他們的講話有深度,有見地?好像都不合适。
用開國将領回憶錄常見的話說,我那時候家裏窮得十裏之外就能看見房頂上呼呼直冒窮氣,别的不說,就連湊錢娶媳婦兒都困難,更不用說和他們一樣過好日子了。
而且,其實大家也都不難發現,真在老家過得好的同學并不是多數,大多數人都很普通,有很多同學其實聯系不上了,因爲他們可能在老家種地,在外面打工,所以他們并不參加這種聚會,也不容易見到。
所以說,羨慕老家那些體制内的同學的時候,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有他們的資源,有他們那樣的父母和家庭,如果沒有,自己是會靠打工翻身呢,還是繼續下沉?
如果既沒有别人的資源,也不想繼續下沉,那還是在大城市老老實實待着吧。起碼大城市很多事情不用找人托關系,可以自己按公開的規則去辦。
對我們這種人來說,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規則構成的環境,就是最好的。
雖然在一二線大城市沒什麽親戚朋友,經常感覺自己孤零零的,但這件事的另一面是,不管你過得怎麽樣,也不會有人裝作關心的樣子來嘲笑你。
所以我以前也說過,現在大學畢業後還願意到一二線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除了内地的官二代、富二代之外,主體還是在老家并沒有什麽更多資源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