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甲骨堂 Author 甲風
在解放戰争中,東北的國民黨軍武器配置很高,像新 1 軍、新 6 軍這些大家肯定都知道,至于其他的第 53 軍、第 71 軍也都是美械軍。
按照美械軍的配備,軍級有美式 105 毫米榴彈炮營、師級有美式 75 毫米山炮營;至于其他的非美械單位,在軍級往往也有日式 75 毫米野炮營,師級有日式 75 毫米山炮營。
不過到了 1948 年初東北國民黨軍統計火炮情況的時候,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現了:
它的一些師竟然在用九二式步兵炮充當師級火炮,而依然有山炮和軍屬榴彈炮、野炮的單位,也多數未能滿編。
爲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就兩個原因:
第一:火炮的損失比較大;第二:火炮的補充比較少;尤其當火炮的補充彌補不了損失,那麽就隻能是缺額或者是用别的炮湊數了。
關于補充不上,其實不難理解,因爲國民黨軍自己并沒有多強的造炮能力;其火炮來源主要就是原先自己擁有的老、雜式炮、美國支援,以及接受日軍投降所得的炮。
因爲美援并非一直穩定,國軍自己看不上老雜炮,同時對日式炮的接收管理也比較亂,所以能夠穩定補充的火炮就比較有限了。
當然,更關鍵的還是損失大。
以東北國民黨軍自己的統計,其在 1947 年一年時間内就損失了 13 門榴彈炮、8 門野炮和 93 門山炮。
這些數據基本跟東北我軍的繳獲數是對得上的。
比如 13 門榴彈炮,均爲東北我軍在夏季攻勢中繳獲;而秋季攻勢的戰果提到繳獲野炮 9 門,這裏國民黨軍承認 8 門,相差不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夏季攻勢沒有繳獲野炮,秋季攻勢沒有繳獲榴彈炮。
而夏季、秋季攻勢這兩次戰役繳獲的山炮總計有 74 門,如果再加上春季 "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 " 和 12 月作戰的繳獲山炮,大體也就是 90 多門。
那麽東北國民黨軍損失的這些火炮,具體隸屬單位如何?又是哪個軍的折損最大呢?
首先看榴彈炮方面,東北國民黨軍統計的情況是,新 6 軍丢了 4 門、第 71 軍丢了 7 門、第 92 軍丢了 2 門。
新 6 軍丢的這 4 門沒啥疑問,基本就是在南山城子新 22 師被擊潰後,配屬該師的一個榴彈炮連被繳了。
而另外的 9 門榴彈炮按照我軍記錄,是在懷德、大黑林子地區殲滅第 71 軍主力時将其軍屬榴彈炮營端了。
第 92 軍不是美械軍,按理說不應當有美式榴彈炮,而且該軍所駐的位置也不在當時的主戰場;所以關于國民黨軍自己提到的第 92 軍的 2 門榴彈炮,還有待更多史料證實了。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國民黨軍認爲丢了 9 門榴彈炮,而我軍也确實繳獲了 9 門榴彈炮,這個數量是能對得上的。
野炮方面,國民黨軍認爲損失了 8 門,所涉及的部隊有兩支,一個是第 52 軍,損失了 4 門;一個是炮兵第 16 團,損失了 4 門。
這個問題不大,因爲第 52 軍的直屬炮營就是野炮,一般而言作戰時會以連爲單位加強到下屬師裏;而炮兵第 16 團本身就是野炮團,所以有個别連損失也正常。
至于在山炮方面,因爲是師屬炮兵的配備,而在 1947 年時東北國民黨軍的師級部隊遭受打擊者甚多,因此涉及的單位也就比較多了。
按照國民黨軍的統計,新 1 軍損失了 17 門山炮、新 6 軍損失了 9 門山炮、第 13 軍損失 9 門山炮、第 49 軍損失 10 門山炮、第 52 軍損失 5 門山炮、第 53 軍損失 12 門山炮、第 60 軍損失 11 門山炮、第 71 軍損失 9 門山炮、第 93 軍損失 6 門山炮、第 207 師損失 4 門山炮;
此外,鐵甲列車第 3 大隊還損失了 1 門山炮;以上總計損失 93 門山炮,按照标準配置,相當于将近 8 個師屬山炮營的裝備量。
就上述各軍的折損山炮數,基本上每個軍在一年内都損失了相當于一個師屬山炮營的裝備,這還僅僅是一年的作戰。
而綜合上述各軍的火炮損失情況看,第 71 軍的總體損失最大,因爲它軍直屬榴彈炮營和一個師炮營基本損失掉了;新 1 軍的榴彈炮沒損失,但山炮損失了一個半營;新 6 軍是榴彈炮損失 1 個連,山炮損失将近 1 個營。
所以也難怪到了 1948 年初,其中的一些部隊因爲補充不了缺額,而臨時拉九二式步兵炮湊數了。
當然,國民黨軍損失了這麽多火炮,相應地咱們東北部隊就會繳獲到這些炮;其中除了少部分損壞嚴重的炮,大部分修理後都可以使用,從而極大地加強了東野師級炮兵的力量,這也算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