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半爸。
昨天和一個朋友吃飯,聊到最後,我們總結出爸爸們最近聊天的三部曲。
第一趴:先是聊一下各自工作和生活的近況,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一般都聊不到幾句。
第二趴:聊一下國際新聞和國家大事,但今年甭管什麽俄烏還是巴以,也不怎麽聊得下去,都是些無解難題。國内新聞聊房地産、股市,也就搖頭歎氣的份兒。
第三趴:最後還得聊到孩子教育,才多了些話資。孩子天天長,問題也多,永遠新鮮。
這不,朋友孩子現在讀四年級,他聊了《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 10 月 15 日實施以來,他對校外培訓班的一些觀察。
而作爲新晉的初中生家長,我也說了對小學生補課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一來二去,交流中有些東西我覺得還是值得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So,我們開始吧!
培訓班并沒有完全消失,孩子們還在補課
記得在《辦法》出台前,相關的讨論紛至沓來,什麽說法都有,媒體那些标題黨也一點不含糊,什麽 " 培訓違法 "、" 全面禁止 " 的。
現在,《辦法》已經實施了一個多月。盡管也有新聞報道某些地區開展了拉網式檢查(包括自習室和咖啡館),但正規機構似乎都在正常運作。
朋友孩子上的培訓班不但沒有受影響,所在機構還在擴充業務呢。一名老師透露他們正在增設新課程,從數學、英語擴展到語數外全面覆蓋。
感覺不再像之前前兩年那樣風雨飄搖,已經有點觸底反彈的意思了。
朋友分析," 雙減 " 清理的主要目标是那些被資本裹挾起來的教培巨頭。而對于規模較小、中等的教育機構,如果他們拿到相關的資質和備案,現在的運作也就沒有大問題。
《辦法》的出台,可以看作是對 " 雙減 " 的再一次補充清理。
如果說 " 雙減 " 重拳打擊的是那些教育機構的巨頭 ,《辦法》這次則主要清理了教培市場上的一些灰色地帶,比如那些自稱名校老師開設的各種小作坊和小工作室。
教培行業确實需要規範,但對培訓這一需求的禁止不會、也不應該是全面的。
中學和小學家長對補課的态度有差異
朋友對孩子參加校外培訓持開放态度,不過孩子畢竟還小,看到孩子放學後還要轉戰培訓班,難免感到有些心疼。
而作爲一名初中新生的家長,我在談到補課問題時,表達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
中學生每天在校的學習任務就已經很繁重,家長最先考慮的無疑是孩子是否跟得上校内的進度和要求。
如果發現孩子在學習的某些方面确實遇到困難了,比如期中考試暴露語文現代文閱讀有問題,數學某些概念理解不夠透徹,或者英語單詞不過關,家長們對校外補課的需求就是很明确的。
而讓他們比較頭疼的問題在于,中學生的時間本來就很緊張,放學後作業就忙得不可開交,能拿來補課的時間就隻有周末了。周末補課大家都懂的,需要家長自行想辦法。
相比之下,小學階段校内的學習壓力明顯要輕松些,對校外補習需求的緊迫感和迫切性也就相對沒有那麽強。
但是前面也提到過,即便在這種環境下,朋友孩子所在的那些培訓班還在繼續擴大其業務。看起來需求也還是不小,這是爲什麽?
這主要還是因爲小學生的課後時間相對很充裕,而且不少家長爲了應對 XSC 升學與擇校,也會主動安排孩子參加補課。
這部分 " 尖子生 " 孩子們産生的 " 羊群效應 ",很容易就影響到了其他家長與孩子。
簡言之,中學家長面對的是相對明确的補課需求和捉襟見肘的時間困難這兩個問題;而小學家長面臨的,則是不甚剛性的補課需求和相對寬裕的課外時間這兩種情況。區别還是蠻大的。
小學語數外補課要有的放矢
中學補課多是對症下藥,針對性較強。
在小學階段,由于痛點不夠明确,補課需要家長根據對孩子學習能力的了解和升學規劃來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否則盲目跟風補課不僅收效甚微,還可能适得其反,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接下來,結合我對中學學習的一些初步感受,以及兒子過去小學六年的學習經曆和體會,我就小學語數外三大學科的補課提幾點粗淺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語文 一般情況不必補
語文被公認是一門 " 玄學 ",在我周圍的例子,以及我聽見過的所有雲端例子,就沒有聽說過語文通過補課登堂入室的。
反過來,在三大主科中,如果說有哪一門,可以靠吃透教材,掌握好課内知識就笑傲江湖的,那就隻能是語文了。
細想一下,學語文多在教材上下功夫是有道理的。
語文考試的基礎知識和考點基本都來自于教材,基礎知識掌握不好考試丢分,那就是一個态度問題。
閱讀方面,别管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現在的考試越考越活,很難通過去補習刷題在大考能打中同樣的題目。但從閱讀思維和能力的角度看,校内的語文課其實就是一堂堂精讀課,課内閱讀隻要聽懂了、吃透了,閱讀答題能力基本也就在線了。
再來看作文,要寫好作文需要一定能的參照和學習,而教材中的課文正是妥妥的優秀範文。
特别是在小學階段,人物、景物、事件、和事物叙述的順序,描寫的技巧,加上好詞好句,不用去看什麽學霸作文,隻要把教材裏的幹貨充分消化吸收了,達到準一類作文的水準是不難的。
要說語文教材的欠缺之處,那就是還需要拓展閱讀的面以及補充大語文的文史哲知識。
前者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進行大量閱讀,不僅限于書本,還要從生活中去閱讀和觀察身邊的自然、人物和事物的細節。
後者可以通過一些音頻課程或者錄播課來拓展,例如小半之前用過的,康震老師的《讓孩子愛上古詩》和窦昕老師的《豆伴匠》。
另外,和語文沾邊的寫字課,如果孩子書寫潦草或者速度太慢,建議可以補一下。
在進入中學後,作業量和答題量一陡升,書寫快且工整(不一定要多漂亮),絕對是一個非常硬核的優勢。
數學 可以考慮學奧數
小學數學要補,一般都是指學奧數,曾經 " 一騎絕塵 " 的補課一哥。
當年萬衆一心補奧數,确實是非常不明智的。我們也無需矯枉過正 , 數學作爲衡量孩子學習力的一項 " 硬核 " 标準 , 它的學科價值還是不容否認的。
不談其他,現在 XSC 擇優,奧數依然是考察的第一要素。抛開擇優不說,從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角度來看,嘗試一下奧數學習也是未嘗不可。
But,可以嘗試,不是說都要去嘗試,至少有兩類孩子不适合學奧數。
第一類,校内數學成績平平的學生。低年級沒達到 95 分以上,高年級沒達到 90 分以上,或是按照班級百分比,數學成績不在前 85% 以上的孩子。
第二類,無擇校壓力,安心等搖号上初中的六年級學生。他們可以通過大量閱讀和精進其他學科來充實課外時間,也可适當預習初中數學内容。
補充一點,信奧 CSP 已成爲 XSC 擇優的當紅炸子雞。編程的基礎在數學 , 數學基礎好的孩子,建議不晚于四年級開始學習 C++ 算法 , 留出時間可以參加兩次秋季的 CSP。
英語 強烈建議補一下!
學習語言有敏感期,12 歲之前是黃金學習期,小學階段學好英語是性價比最高的學科投入。
與此同時,現在小學英語的課内知識量,真心講是明顯不足的。
且不說從語言應用的角度了,那差的不是一點兩點,就算是從純應試的角度,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的銜接也存在不小的落差。
不少初中新生,吐槽某門學科的作業做很晚,考試不适應,很多時候就是在說英語。
所以無論孩子今後走出國留學路線還是國内高考路線,小學補一下英語都是必要的。最好是以考促學,參加一個英語等級考試,像 KET/PET 或者小托福啥的。
對了,相比奧數和信奧最好線下培訓,英語的在線課程是性價比不錯的選擇。價格相對便宜,又節約了交通時間,上課頻次可以更高,對于強調 " 習得 " 的語言學習無疑是個加分項。
EASTWEST
寫在最後:
關于補課,越來越明白一個道理。
别管大環境的政策有啥變化,也别管其他孩子補不補,關鍵要看自己孩子是否有需求。
補課不是萬金油,也不是百無一用。咱們做父母的,要相信自己的判斷 !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全文完,看到這的朋友,如果覺得還不錯,就點個贊和 " 在看 "吧,謝謝!
我的小升初系列文章:
創作者:小半爸
AI 算法:Midjourney V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