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發布半年财報,2023 上半年收入是 15.6 億港元,跟 2022 上半年相比,還下降了 14%。
對比如今内地的電影市場,一部電影票房動辄二三十億,而 TVB 作爲上市公司,半年才收入十幾億港币。
今年上半年的虧損達到了 4 億 ~4.2 億港元,比去年下半年的虧損少一點,去年下半年虧了 8 億港元。
因爲虧得少,TVB 對此相當樂觀,稱 2023 下半年有望轉虧爲盈。但事實真的有這麽樂觀嗎?
爲了拯救 TVB,作爲總經理的曾志偉,可謂是想盡一切辦法,效果有,但大廈将傾,靠幾根柱子,是撐不住大廈的。
一、讓藝人集體直播帶貨
今年 3 月份,TVB 模仿新東方開啓一項全新業務:直播帶貨!開播後,藝人帶貨引發全網熱議,沖着港劇濾鏡,有不少網友願意爲 TVB 買單。
不過開播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港星普通話不标準,說粵語網友聽不懂。
于是曾志偉緊急對所有藝人進行一個月的普通話特訓,藝人必須做到粵語和普通話切換自如,在直播時,要讓顧客聽懂産品的介紹。
另外,誰來直播帶貨,也有講究。名氣太小,網友不認識,就不會下單購買。
因此,TVB 現行一哥陳豪就是目前最大的咖,還有馬國明、黎諾懿等人都得上場,讓網友開心了,銷售額才有可能上去。
TVB 現在的花旦很少,陳自瑤、高海甯、陳炜等人是帶貨主力,基本上是輪班,隔三差五就得露面賣貨。
開播當日,TVB 賣貨 2350 萬,股價漲了三成。
可以說,TVB 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有相當一部分都來自于直播帶貨。
雖然現在帶貨的熱度遠不及開播初期,但好歹是一比收入,似乎比拍電視劇的性價比更高。
二、學内地辦綜藝,《中年好聲音》
我們内地有經典綜藝《中國好聲音》,TVB 則舉辦了一檔《中年好聲音》,顧名思義參加的都是年紀相對較大的歌手。
《中年好聲音》已經辦了兩季,還請到了陳慧娴擔任評委,曾志偉則是制片人。
《中年好聲音》爲了提升知名度,還會邀請一些名人來參加,比如李玟的姐姐李思林。李思林比賽時,李玟還錄制了加油的 VCR。
孫耀威的妹妹還特意從瑞士飛回香港參加比賽。
TVB 辦了很多檔綜藝,《中年好聲音》算是其中辦得很不錯的了,這也是曾志偉最看重的兩個項目之一,另外一個是《港姐選舉 2023》。
三、與内地合作綜藝:《聲生不息》《亞洲超星團》
湖南衛視、TVB 共同主辦的綜藝《聲生不息港樂季》熱度不錯,目前第二季已經在籌備,林憶蓮、鄧紫棋、謝霆鋒、譚詠麟都在拟邀名單中。
《聲生不息港樂季》将在湖南衛視、TVB 同步播出,導演說:希望通過這個節目更多影響香港的年輕人,讓年輕人喜歡。年輕人對内地的喜歡,才是未來感情的基石。
港樂季第一季的播出,就讓内地觀衆認識了炎明熹、曾比特,促進了兩地藝人的交流與融合。
除了《聲生不息》,選秀節目《亞洲超星團》也已經開始錄制,該節目由 TVB 和香港星空衛視聯合打造,面向亞洲各國招募練習生。(值得一提的是,洪欣和張丹峰的兒子又跑去參加選秀了)
雖然是 TVB 主辦,但導師有内地藝人,比如朱正廷、程潇,制作公司是燦星文化。
燦星文化一手創辦了《中國好聲音》,燦星的老闆是那英的姐姐兼經紀人那辛,燦星跟 TVB 合作,自然是爲了賺錢。而 TVB 選擇燦星,則是想學習内地制作爆款綜藝的經驗。
由于内娛選秀停滞,TVB 開啓選秀,并讓内地藝人擔任導師的做法,确實挺高明。另外,曾志偉還将和韓星 rain 一起擔任發起人。
而曾志偉爲了 " 翻紅 ",自己提前來到内地參加了一些綜藝,比如《萌探探探案》。
曾志偉翻來覆去的 " 折騰 ",說白了還是希望電視台能越辦越好,可惜,港圈的頹勢已成定局。港劇由于沒有投資、人才流失,質量也在逐年下滑,留不住老觀衆,更吸引不到新觀衆。
其實 TVB 最好的出路,就是積極擁抱内地,不要再揣着過去的輝煌 " 故作清高 "。
老一輩實力派港星在内地觀衆心中,還留有一些濾鏡,在最後一絲濾鏡破碎之前,積極與内地影視圈尋找更多的合作機會,才會實現雙赢。
其實,内地資本已經在悄悄深入 TVB 了,比如華人文化就決定在今年下半年對 TVB 追加 7 億港元的投資。
華人文化是蘇州企業,成立于 2015 年,老闆是大名鼎鼎的黎瑞剛。今年五月底,黎瑞剛已經連任 TVB 董事。
不過,内地資本注入,并不代表 TVB 就一定能被盤活,以後的事,誰也說不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