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睿
編輯|康曉
出品|小滿工作室 · 深網
就在美國給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的出口豁免權即将到之際,誓要遏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美國再次給二者 " 開了後門 "。
10 月 9 日,韓國總統辦公室通報,美國同意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向其位于中國的工廠提供設備,無需其它許可。這意味着,在無需單獨批準的情況下,三星電子、SK 海力士可以向其中國工廠供應含美國技術的半導體設備。
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是存儲芯片巨頭,提供了全球近 70% 的 DRAM(動态半導體存儲器)芯片和 50% 的 NAND Flash(閃存)芯片,而其在中國開設的工廠貢獻了近一半的産能。
數據顯示,三星在西安開設的 NAND 閃存制造工廠占據公司四成的産能,SK 海力士在無錫開設的 DRAM 芯片制造廠約占公司 DRAM 芯片産能的一半,全球産量 15%。
在存儲芯片的生産制造中,技術先進的極高深寬比刻蝕設備至關重要。
由于光刻技術受波長限制,僅憑光刻機很難滿足 5 納米以及更先進的制程工藝,需要通過反複的刻蝕來實現更小的尺寸。而全球高端刻蝕設備則被美國的泛林、應用材料和日本的東京電子牢牢掌握。
與三星電子、SK 海力士中國工廠不再受先進半導體設備牽制形成反差的是,長江存儲等中國存儲廠商還在面臨 " 新設備買不了,老設備沒人修 " 的挑戰。
2022 年底,成立僅 6 年的長江存儲先于三星、美光、SK 海力士完成了 232 層 3D NAND 閃存的量産。當年 12 月,美國就将長江存儲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其出口 128 層及以上 NAND 閃存所需的設備、材料和軟件。
自此,長江存儲空有 232 層閃存技術,卻無力進一步擴産,剛剛有點起色的本土存儲企業可能被拉大技術差距。
一面是給中國本土儲存芯片企業禁令,遏制中國大陸芯片産業的發展;一面是給三星、SK 海力士 " 開後門 ",擠壓中國存儲企業的市場份額,美國的 " 陽謀 " 被一步步揭開。
庫存高企、虧損擴大,三星海力士急需 " 政策救場 "
韓國總統辦公室通報的時間節點耐人尋味。一是近半年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的半導體庫存大幅增加;二是曾被三星和 SK 海力士奉爲 " 搖錢樹 " 的半導體業務遭遇近十多年來最大虧損。
據二者的上半年财報顯示,截至 6 月底,三星半導體業務 DS 部門庫存金額爲 33.6896 萬億韓元,同比 2022 年底時的庫存金額增長 15.9%;SK 海力士的半導體庫存金額爲 16.4202 萬億韓元,同比增長 4.8%。
在價格方面,據 TrendForce 數據顯示,2022 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DRAM 平均價格的跌幅分别爲 31.4% 和 34.4%。今年二季度 DRAM 價格跌幅收窄至 10% 到 15%。去年下半年,NAND Flash 均價跌幅均超過 20%,今年二季度均價續跌 10%~15%。
由于存儲芯片價格暴跌和庫存價值大幅下降,三星芯片業務和 SK 海力士都遭遇了十多年以來的最大虧損。
2023 年第一季度,三星電子芯片業務營業虧損 4.58 萬億韓元,這也是三星半導體業務 14 年來的首次虧損。2023 年第二季度,三星芯片業務依然虧損 4.36 萬億韓元。
SK 海力士也于 2022 财年第 4 季度創下 10 年來最大虧損。該季度(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SK 海力士營業虧損爲 1.7012 萬億韓元,淨虧損爲 3.5235 萬億韓元。2023 年第二季度,SK 海力士營業虧損額達 2.8821 萬億韓元,淨虧損額達 2.9879 萬億韓元。
SK 海力士等韓國存儲企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轉盈爲虧,有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随着長江存儲等中國本土企業工藝的提升,手機及電腦頭部企業在選擇上遊閃存供應商時有了更多的選擇,這直接影響了三星和 SK 海力士的存儲芯片訂單。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2022 年下半年,有消息傳出,蘋果有意将長江存儲納入其 iPhone 手機存儲芯片供應商體系,長江存儲自研發的 128 層 3D NAND 芯片已經通過了蘋果的測試。
站在蘋果等手機廠商的立場看,三星手機本身就是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和自己存在競争關系,選擇長江存儲的芯片不僅可以分攤過度依賴 SK 海力士等閃存芯片的風險,還可以有壓價的便利。
但蘋果的這一想法很快被美國商務部按下了。2022 年 12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将包括長江存儲、寒武紀、上海微電子裝備等在内的 36 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了 " 實體清單 "。迫于壓力,蘋果取消了長江存儲的訂單。
長江存儲被制裁,導緻儲存芯片供給側産能下降,三星、SK 海力士等開始趁機漲價。
據 DigiTimes 去年 12 月報道,在長江存儲被制裁後,三星馬上就将其 3D NAND Flash 的報價提高了 10%。而據《韓國經濟日報》報道,日前三星已與小米、OPPO、谷歌等智能手機品牌客戶簽署了 DRAM 和 NAND Flash 芯片供應協議,價格比現有的合約價高出了 10%~20%。
一面是給中國本土儲存芯片企業禁令,遏制中國大陸芯片産業的發展;一面給三星、SK 海力士開後門,擠壓中國存儲企業的市場份額,美國政府的 " 陽謀 " 被一步步揭開。
堵不如疏,本土存儲企業或錯失 " 以戰養戰 " 的窗口期
爲了打壓中國大陸半導體産業的發展,美國 2022 年曾聯合日韓、台積電,組建了 " 芯片四方聯盟 "(Chip 4),以通過控制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的芯片産能和原材料供應,來削弱中國大陸半導體芯片的快速發展。
但美國的這種 " 圍追堵截 " 在 2023 年 8 月 29 日出現了松動和裂痕。
8 月 29 日中午,華爲 Mate 60 系列帶着 5G 速度回歸,這意味着,簡單粗暴的制裁并不能阻止中國芯片産業的發展,反而給了中國本土芯片産業鏈韬光養晦、以戰養戰的機會。
當粗暴的制裁無法阻止中國芯片産業發展時,在中國取得進展的芯片領域局部放開,通過海外半導體巨頭搶占市場份額并形成壟斷,就成了另一種 " 曲線禁令 "。美國曾靠此套路在 EDA 領域嘗到甜頭,受此影響,中國 EDA 軟件産業曾陷入長達 15 年的沉寂期。
EDA 軟件是芯片設計必需的軟件工具,有 " 芯片之母 " 之稱。目前,全球芯片設計的高端軟件 EDA 基本被新思科技(Synopsys)、Cadence、Mentor 三大公司所壟斷。
事實上,中國很早就意識到 EDA 軟件在半導體産業裏的重要性,并從 1986 年開始加大對中國 EDA 事業的扶持。當年 7 月,電子工業部在北京、上海、無錫建立 3 個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據《工業軟件簡史》記載,彼時,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 " 巴統 ")正對中國實施 EDA 軟件封鎖。在無法購得先進工具的情況下,中國的 IC 設計很難發展。
1988 年,國家計劃委員會設立了 "ICCAD Ⅲ級系統開發 " 專項,由北京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牽頭攻關,這個Ⅲ級系統被命名爲 " 熊貓系統 "。10 年後的 1998 年,熊貓 2000 系統在第 35 次設計自動化會議 ( DAC ) 上展出,走上國際展台。
雖然與國外商業 EDA 軟件相比,當時中國 EDA 軟件還有五年左右的差距,但熊貓系統的發布,讓中國 EDA 事業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如果按照既定的發展路徑,随着熊貓系統在市場的普及,中國的 EDA 産業會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但後期随着 " 巴統 " 解散、封鎖解除,國際 EDA 軟件巨頭 Cadence 和 Synopsys(新思)等憑借先進技術和頗占優勢的價格快速搶占了中國市場。
" 在當時的業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維占據了上風。從 1994 年到 2008 年,中國的 EDA 軟件産業發展陷入了長達十五年的沉寂。這十五年,國外的 EDA 軟件廠商正在進行着‘大魚吃小魚’的激烈兼并,是 EDA 軟件從自由競争走向寡頭壟斷的時期,而中國 EDA 軟件則錯失了在激烈競争中以戰養戰的機會。"《工業軟件簡史》的作者林雪萍如此評價。
曆史不會簡單重複,但往往壓着相同韻腳。
随着荷蘭 9 月宣布阿斯麥将繼續向中國市場提供光刻機設備(斷供的時間将推遲至 2024 年),以及三星電子、SK 海力士獲得無限期豁免權,國産 EDA 軟件的發展路徑會不會在國産存儲芯片領域上演,本土存儲企業會不會錯失 " 以戰養戰 " 的窗口期,這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曾在存儲市場打敗日本,三星再度祭出 " 反周期大刀 "
眼下看,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是此次事件的最終受益者。作爲存儲器老大,三星電子的目的隻有搶占中國巨大的半導體市場這麽簡單嗎?
把時間撥回上個世紀 80 年代,搶占了全球大部分内存市場的公司并不來自韓國,而是日本。有數據顯示,1985 年,日本占領了全球内存 60% 以上的市場。
存儲芯片産業具有周期性。生産存儲芯片不僅需要數年時間建廠,還要跟随内存制程的提升不斷投入資金研發和生産。
上個世紀 80 年代,從美光手中拿到 256K 内存技術授權的三星,開始在存儲領域奮起直追,試圖縮小與日本的技術差距。
與日本存儲企業相比,三星的優勢之一是有政府資助。在政府資金的加持下,三星多次祭出 " 反周期大刀 ",在價格下跌、生産過剩、其他企業削減投資時逆勢擴張,最後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逼着對手退出市場,甚至破産。
經過存儲行業周期性的洗禮,全球内存廠商從 20 世紀 80 年代的四五十家,至 2008 年僅剩三星、SK 海力士、德國的奇夢達(Qimonda)、美國的美光(Micron Technology)和日本的爾必達這主要的 5 家。
在此後的 10 多年中,奇夢達和爾必達也沒能抗住存儲芯片的周期性調整,先後破産。2009 年奇夢達宣布破産;2012 年,爾必達也因爲産品價格下滑及公司資金周轉困難申請破産。
時至今日,三星、SK 海力士、美光這三家公司牢牢掌控了存儲芯片市場。
現在,存儲芯片産業正處于周期底部,美國又給三星和 SK 海力士 " 開後門 ",三星或将再度開展反周期操作。據電子時報報道,爲了鞏固其在 NAND 閃存市場的領先地位,三星電子計劃再次采用雙堆疊技術來制造超過 300 層的 3D NAND,旨在以生産成本優勢超越競争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