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巴巴的收盤市值遭拼多多趕超,失去中國電商巨頭的第一把交椅,引發業内廣泛熱議。這放在三年前,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但這卻真實的發生了。
在市值超越阿裏之後,摩根士丹利将拼多多列爲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首選,認爲在消費者對價格日益敏感的背景下,該公司 " 處于最佳位置 "。
拼多多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88.4 億元,同比增長 93.9%,旗下跨境電商平台 Temu 的銷售額已經突破 50 億美元。
擔心在拼多多買假貨,僅退款省時間,帶來安全感
拼多多打敗阿裏,有一張圖特别流行——拼多多降價 + 僅退款打敗了阿裏的一系列結構化、差異化、精細化的方法論與組合拳。
拼多多僅退款曾經引發了巨大的風波,引發大量商家 " 炸店 " 風波,但是拼多多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省錢,而是省時間。
相信很多去拼多多購物的都擔心買到假貨,但是拼多多的行業最優退款體驗,就給了有這種疑慮的人最大的安全感。有網友表示:
雙十一的時候這一點特别明顯,該網友雙十一買個剃須刀,去對比了一下,淘寶又是搶直播券又是疊加首單又是跨店滿減,一輪輪疊加到最後,還得 620 左右才能拿下。
本質是靠優惠券機制篩選用戶,利潤最大化。
" 拼多多則直接告訴你,來我這買,所見即所得,全網不敢說絕對最低,但是一定是最低的之一。萬一看到了更低的,嫌麻煩你就繼續用,不爽你退款就是了。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同樣的東西,一個 600 一個 800,沒人願意多掏這兩百。對于缺時間的人來說,想買什麽,直接下單,結束。這種購物體驗,對比淘寶這真的就是降維打擊了。"
簡單來說。拼多多非常直接、簡單、粗暴,它不怎麽考慮商家的訴求,但把用戶的需求與人性洞察更準, 用簡單粗暴的降價 + 僅退款打敗了淘寶的繁瑣複雜。
淘寶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廣被诟病的優惠疊加,跨店滿減,整點搶券,定金膨脹等,這種複雜的套路算下來還虧了,其實已經被诟病很多年了,但是一如既往沒有改變,其實消費者很聰明,知道哪裏便宜,哪裏劃算。
而從産品本身來看,淘寶的産品也被诟病。
目前有不少網友提到阿裏的産品," 不說别的,先看淘寶 APP,打開一堆沒用的,我上來是買東西的,連個分類按鈕都找不到。"
" 雖然我暫時沒有用拼多多,但是我知道,TB 的商品頁刷來刷去,隻能看到不斷重複的東西,絕大部分商品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單說跨境電商,阿裏做的更早,做類似項目的的公司有不少,包括 shein,花了幾年時間做到的 gmv,距離被 temu 超越應該不遠了。通過采用全托管的模式,temu 大幅降低了跨境電商的門檻,商家隻需做好産品,剩下的都交給平台,賺的估計是少了很多的,但是真的非常省心。
太貪婪了就會讓對手有機可乘
拼多多成功其實就兩方面:一個是便宜,另外一個是好退貨,這背後是拼多多極力讨好用戶的結果,這另一面是,拼多多對供應商壓榨的非常厲害。對于被壓榨,不同的人應該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作爲股東或者投資者,對于公司壓榨員工價值,壓榨供應商價值的行爲起碼可以持肯定态度,雖然不人性,但是資本、嗜血。
但淘天在過去遲遲不跟進百億補貼,也不學拼多多搞僅退款,每年雙十一商家提價再打折的現象非常多,消費者年複一年的吐槽也缺乏改變,本質上,阿裏在尋求消費者利益與商家利益的平衡,謀求利益最大化。包括我們看到淘寶直播帶貨的背後,其實是利用大數據流量分配機制擡高流量成本,縮短正常供應鏈條把手直接伸到了供應鏈頂端廠商,同時增加各種線上隐性成本。
很多大牌願意入駐天貓不願去拼多多,是因爲天貓可以做到更好的利潤,拼多多則會拉低品牌溢價。而阿裏也會有意識平衡商家與用戶的利益。對大牌商家的友好傾向是比較明顯的,過度偏向商家不可避免會傷害到部分消費者的利益。
這說明一個問題,太貪婪了就會讓對手有機可乘。尤其是從今天的行情來看,表面看是兩個公司的市值在變化,實則上是大家的錢包在變化,不是所有人天天坐在辦公室裏收着快遞,看着手機,買着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是所有人月薪都過萬的,還有很多人月收入 2000~3000 元的,消費降級不是短暫的趨勢,這幾年,甭管城市、鄉鎮、五環外、五環内,大家都上頭全網比價、追求性價比。當前是很多人手頭沒那麽寬裕,窮人還是占大多數的!
百億補貼、拼單、僅退款等正好接住,讓人 " 占到便宜 " 的情緒拉滿。
照目前态勢發展下去,最怕的不是拼多多超越阿裏,而是超越之後與阿裏拉開差距。
未來兩年,拼多多在海外的對手,會是亞馬遜
馬雲說今天的阿裏人大家都在看都在聽,更堅信阿裏會變,阿裏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裏。
從長期來看,拼多多的潛力很可怕,有了友好的價格,再加上方便快捷的退貨方式,那簡直是打的各個平台無力還手,在海外這種趨勢已經出來。
阿裏現在很危險,因爲電商的競争力的核心不是技術,而是平台化規模,阿裏本身隻是一個巨大的平台。但現在阿裏的平台化存在一些弊端,而平台化本質是争奪用戶與商家,争奪商家本質是要争奪用戶,但拼多多在通過各種手段極力讨好用戶,而阿裏則在小心翼翼的平衡用戶與商家的兩端訴求。
當下馬雲談的改變還在聚焦所謂的産品創新、AI 購物,但這其實不是重點,電商的核心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消費者的人性需求與體驗以及迎合消費者當下要省錢、占便宜的感覺、要實惠這個核心痛點,阿裏還沒有徹底搞懂拼多多的模式與思維。
國内的電商業務,還不是拼多多财報裏最亮眼的。拼多多的财報裏有一個名叫 " 交易費收入 " 的項目,其中的業務主要是專攻海外的 TEMU ,這個數字增長了 300% 還不止。
人性都是相通的,全球人民都一樣,隻要夠便宜,大家就蜂擁而去,EMU 在海外崛起的姿态,與拼多多在國内成長的初期越來越像。進入全球市場之後,拼多多下一個對标的很可能就是亞馬遜,阿裏可能現在都沒有看懂拼多多,但是拼多多未來的對手,很可能不是阿裏,這才是阿裏需要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