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堂 ,作者戰史堂
最近抗美援朝題材影視作品非常火,前有電影《志願軍:存亡之戰》,後有電視劇《上甘嶺》,今天堂主也來蹭個熱點,講一次朝鮮戰争中的 " 水淹七軍 " 的故事。
時間來到 1951 年 4 月上旬,第 4 次戰役已經進行到尾聲,美軍開始反撲。美第 10 軍先頭部隊已經來到了華川郡一帶,準備跨過漢江向北推進。
▲電影《志願軍:存亡之戰》海報。
負責防守該地區的是志願軍第 39 軍,軍長是吳信泉,他仔細研究了華川郡的地形地貌,安排好了每一個防守陣地。
美軍陸戰一師對華川郡地區已經發起了十多次沖鋒,但是都被志願軍打退。然而由于我軍連續 5 個多月的作戰,部隊已經筋疲力盡,而且彈藥消耗很多,況且美軍援軍不斷到達,再這樣下去陣地遲早失守。
軍長吳信泉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召集參謀們商量對策,希望找出有利地形,在減少部隊傷亡的同時盡量拖住敵人。
▲吳信泉軍長,1955 年被授予中将軍銜。
很快我軍發現附近的華川水庫地勢很高,而且沒有被美軍占領,如果我軍控制該大壩,在美軍跨過漢江的時候開閘放水,那麽美軍的坦克卡車人員必将被水淹沒,關羽的水淹七軍将在朝鮮戰場上再次上演!
偵察員偵察後立即報告:" 華川水庫蓄水很多,在美軍大部隊抵達之前,蓄滿水應該不成問題。" 吳信泉立即命令 115 師一部控制華川水庫大壩,另一部在水庫的制高點設伏。
▲華川水庫的大壩。
4 月 5 号,美軍發現華川水庫被我軍占領,雖然不知道我軍的用意,但也立即開始攻擊,各種炮火、航空炸彈向志願軍陣地傾瀉。
美軍一心想快速渡過漢江,陸戰一師在橋上搭建浮橋,因此對這種目的不明的目标,他們并不是很在意。然而我志願軍戰士們深知大壩的重要性,在 4 天 4 夜的時間裏堅守陣地,牢牢把握着大壩的控制權。
▲華川水庫地圖,注意上方的黑色大壩标識。
時間來到 4 月 9 号淩晨,美軍的兩座浮橋已經搭建完畢,大量坦克、卡車、火炮和人員正在渡河。我軍哨兵一直緊盯江面的動靜,淩晨 2 時許,哨兵報告:" 美軍裝甲部隊已經開始上橋過江了!"
吳信泉聽到報告後,立即發電詢問駐守在華川大壩的偵查科科長蔡愚:" 大壩蓄水情況怎麽樣?" 蔡愚回答:" 報告軍長,大壩蓄水已達極限,随時可以開閘放水!"
吳信泉一邊聽着哨兵的實時報告,一邊計算着洪水抵達美軍浮橋處的時間。當美軍前擁後堵,在浮橋上亂做一團時,吳信泉下令:" 開閘放水!"
▲美軍工程部隊正在假設橋梁。
蔡愚立即帶人打開了閘門,水庫中蓄積了十多天的水噴湧而出,向着下遊的漢江奔騰而去。與此同時,第 39 軍戰士脫離與美軍的接觸,不斷地往高處後撤。不明真相的美軍還慶幸終于不用再受到騷擾了。
可沒過多久,轟隆隆的洪水沿江而下,等美軍士兵反應過來已經爲時已晚。兩座浮橋一下子就被洪水沖垮,大量卡車、坦克等沖進漢江。即使一些車輛沒有被沖走,也因爲泡水導緻電路短路而出現故障趴窩。
美第 10 軍的炮兵陣地部署在江邊一塊平地上,他們剛剛把陣地布置完畢,洪水就沖過來了,整個炮兵陣地,連人帶炮瞬間被洪水吞沒。在岸邊休息和等待過河的士兵也躲閃不及,有不少被卷入洪水裏。
▲洩洪後被淹沒的美軍坦克。
▲坦克拉着吉普車脫困。
天亮之後,美軍清點人數和裝備,發現損失慘重,幾乎大半的裝甲部隊無法繼續戰鬥,人員損失也很多。盡管如此,敵人還是組織了進攻,但是經過洪水洗禮的士兵已經毫無鬥志,一觸即潰。
大壩洩洪完畢後,在下遊造成了大片的泥濘區,這對機械化程度很高的美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大量卡車和裝甲車輛陷在泥地裏寸步難行,足足花了 7 天才走完原計劃半天的路程。
吳信泉軍長在華川郡的這次 " 水淹七軍 " 的行動,直接挫敗了美軍的進攻勢頭,美軍原定與西線形成鉗形攻勢的計劃也落空了。
▲美軍的炮兵陣地在此次作戰中損失慘重。
此時我軍預備隊已經悉數抵達了前線,李奇微爲了防止被我軍反突擊,不得不命令停止前進。
在自身實力遠遜與對手的條件下,吳信泉軍長能夠靈活地利用有利條件,利用大自然的力量重創了美軍,此戰很快在志願軍内部傳爲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