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悲歡不盡相通。
文 / 秋秋
轉眼到了财報季,各家上市遊戲公司的财報基本披露完畢,關于行業的各方面消息也多了起來。
這其中,既有 90 家上市公司 6 成遊戲營收下滑、近半面臨虧損這樣的宏觀數據,也有收購股權、賣身失敗、财務暴雷、老闆辭職、退市轉行等情況……話不多說,讓我們根據統計的财報數據,看一看如今遊戲行業相對真實的一面。
01
誰在血賺誰在虧?
2023 年,90 家上市公司的遊戲營收總和約 3850 億元,同比增長約 6%;除騰訊、網易外的淨利潤總和約 62 億—— 2022 年則是虧損 185 億。
從各家的營收規模來看,騰訊去年的遊戲營收保持穩定,但歸母淨利潤下滑了約 40%,财報稱下滑原因爲 2022 年處置了美團資産獲益 1066 億元;網易則實現了營收利潤雙增長——騰訊、網易的收入,占統計收入總和的 68%,較 2022 年的比例增長 2%。
除此之外,遊戲營收超過 100 億的廠商還有三七互娛和世紀華通;超過 10 億、1 億的廠商分别有 30 家和 69 家,數量較 2022 年均有所增長——各項數據似乎表明,去年上市遊戲公司的業績整體有所回暖。
但進一步分析發現,去年行業總體的「回暖」更多來自頭部。
一方面,TOP 20 公司的遊戲收入,占統計收入總和的 92%,且其中有 65% 的頭部實現了增長,增長率爲 7.3%,高于整體的營收增長情況。
淨利潤方面同樣如此,營收 TOP 20 的公司中有 16 家保持盈利,12 家實現利潤增長,且除騰訊、網易外的淨利潤總和約 52 億,相當于利潤回暖的 84%,由營收 TOP 20 的廠商提供。
其中淨利潤增長較多的公司爲神州泰嶽,增長率爲 64.8%。财報稱,公司主要收入産品(占遊戲業務收入的 70%)《Age of Origins》再次創造流水新高,達到 32.9 億元。
非頭部上市公司方面,營收增長率最高的廠商爲儒意控股,增長率爲 718%。
儒意控股此前從事影視行業,于 2022 年成立遊戲業務「景秀遊戲」,并先後代理了《亂世逐鹿》《傳奇天下》《仙境傳說:愛如初見》等遊戲,目前儲備産品包括《世界啓元》《戰道》和《荒野國度》。
近期,儒意控股還宣布,拟以 2.59 億元的價格,收購朝夕光年旗下有愛互娛的《紅警 OL》團隊。
淨利潤增長率最高的廠商爲火岩控股,增長率爲 1763%。财報顯示,雖然公司原有休閑棋牌和海外遊戲業務有所盈利,但主要利潤還是來自一次性的約 5.3 億元承兌票據收入。
火岩控股财報
大盤數據的回暖,也帶動了部分公司高管(老闆)的薪酬成本增長。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高管薪酬成本數據均爲财報所列數據,可能包含股權、津貼福利、保險等收益,不代表對應高管實際薪酬情況。
據統計,去年年度薪酬成本超過 1 億元的高管有 3 位,超過 1000 萬元的有 12 位,超過 500 萬的高管有 27 位——這些老闆的薪酬成本總和達到 9.34 億元,同比增長約 7.1%。
劉熾平于 2023 年 5 月 17 日退任騰訊執行董事,因此該薪酬成本爲其 5 個多月的數據
其中年度薪酬成本最高的高管,爲哔哩哔哩的 CEO 陳睿和 COO 李旎,金額分别爲 2.46 億元和 1.61 億元,餘下 TOP 5 的高管分别爲網龍的副董事長梁念堅、中旭未來(貪玩遊戲)的 CEO 吳旭波、騰訊的總裁劉熾平,金額分别爲 1.36 億元、約 5400 萬元和 5248 萬元。
增長方面,世紀華通董事長王佶、網龍副董事長梁念堅和 37 手遊高級副總裁劉軍位列前三,分别增長了 925%、518% 和 308%。
最後,雖然去年上市遊戲公司整體數據回暖,但各家虧損和利潤下滑情況依然普遍。在統計的 90 家上市遊戲公司中,有 48% 的公司面臨虧損,49% 的公司出現利潤下滑。
具體來看,去年虧損最多的上市公司依舊爲哔哩哔哩,虧損金額爲 48.2 億元,但較去年已大幅縮減了 36%;虧損 TOP 5 的廠商餘下爲文投控股、湯姆貓、凱撒文化和創夢天地,分别虧損了 16.5 億元、8.6 億元、7.9 億元和 5.6 億元。
02
誰還在割肉瘦身?
除了公司賬面數據的增減,我們還統計了部分上市公司的人員變動情況,以及對應薪酬成本情況,發現在整體情況回暖的同時,大廠裁員情況依舊普遍。
在統計的 20 家上市公司中,有 16 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員工數量縮減。
其中減員數量最多的公司爲騰訊、哔哩哔哩和 IGG,分别減少了 3019 人、2291 人和 527 人;減員比例最多的公司分别爲百奧家庭互動、中手遊和創夢天地,分别減員了 32%、29% 和 24%。
在大廠多半減員的情況下,吉比特、網龍、恺英網絡等仍保持了一定程度的人員擴充,其中吉比特的人員增長約 15%,達到 1447 人。
員工人數的縮減,也使得人均薪酬成本上漲的情況更普遍。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薪酬成本包含獎金、股份分成、五險一金等福利開支,也包含員工離職補償、裁員開支……公司人均薪酬成本成因相對複雜,成本高不完全意味着福利待遇水平好,但能部分反映出公司爲員工付出的成本多少。
在統計人均薪酬成本 TOP 20 的廠商中,有 13 家出現增長。其中人均薪酬成本增長最多的廠商爲冰川網絡,增長幅度爲 52%,且冰川網絡去年員工數并未明顯縮減,人均增長主要來自總體薪酬水平的提升(48%)。
而人均薪酬成本降低較多的廠商爲創夢天地和吉比特,減少幅度爲 17%。其中創夢天地降低的原因爲總體薪酬成本的降低(37%);吉比特的原因則是員工數量的增加(15%),總體薪酬成本相較 2022 年僅降低了 4%。
一系列變動後,去年人均年度薪酬成本 TOP 3 的廠商依舊爲騰訊、心動和吉比特,分别爲 102 萬元、81 萬元和 67 萬元。
其餘人均年度薪酬成本超過 50 萬的廠商爲巨人網絡、昆侖萬維、祖龍娛樂、完美世界和金山軟件。
03
求生與退場
前面提到,去年上市公司的數據回暖跟頭部相關,其實如果将視線放在遊戲營收 1 億以下的公司上,你會發現他們可能要比想象中更慘。
在統計的 22 家遊戲收入低于 1 億的公司中,有 19 家公司(86%)營收下滑。其中多禾互娛的遊戲營收已經跌至 2 萬元,公司靠轉型數字廣告營銷維持營收。
利潤方面,有 20 家公司(91%)面臨虧損,剩餘兩家淘金互動、手遊天下的盈利均不足 1000 萬,且均是同比大幅下滑(79%、63%)。
像多禾互娛這樣轉行或增開業務的廠商并不少。比如聖劍網絡和星漢文化(掌霆互動)将主要業務放在了 AI/AR 方面,前者期内推出了面向中老年的 AI 健身産品,後者将 AI 和 AR 産品應用到了文旅、博物館、購物等線下場景。
也有部分上市公司一番努力後,最終選擇剝離遊戲業務,退出遊戲行業。比如琏升科技(三五互聯)轉讓旗下遊戲公司的股權,或将不再開展遊戲業務;瀚葉股份财報稱,旗下炎龍科技已資不抵債,公司拟轉讓其全部股權;中科雲網出售子公司 100% 股權,專注餐飲團膳業務;新迅達(盛訊達)放棄遊戲業務,靠賣凍品榴蓮、無骨鳳爪實現收入過億,未來還将開展锂礦業務。
新迅達美食品牌「閑草堂」
仙俠網絡更名爲自然盛景,主業變更爲林業,不過由于業務尚未展開,公司已有兩年零收入;再比如米兔網絡被某城建集團收購,已兩年零收入、三年虧損。
除此之外,天潤數娛、悅遊網絡等上市公司也觸及了退市紅線,加上此前退市的青遊股份、超遊網絡、富控互動、艾格拉斯、遊久遊戲等公司,近三年已有超過 10 家上市遊戲公司退出資本市場。
展示這些數據也并非爲了渲染焦慮,遊戲行業的競争、是非、悲歡始終存在。
我們能看到某 TOP 5 上市公司财務作假被問詢、某老牌公司通過左右倒手制造盈利、某知名上海廠商先後兩次賣身全以失敗告終……部分頭部上市公司的「數據回暖」,可能也隻是他們在 2022 年虧得太多。
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恺英網絡、冰川網絡、禅遊科技等公司抓住機會實現增長,名臣健康、儒意控股這些「外行」入局遊戲行業後風生水起。
畢竟,遊戲行業沒有可以持續增長的發展邏輯,也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論。對于廠商們來說,與其過分關注短期的賬面數據,倒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下個項目,跑赢更長的馬拉松。
以下爲 90 家上市遊戲公司營收利潤總表:
名單排序以公司遊戲業務營收規模爲準,其中「公司利潤」列爲公司整體利潤,因此可能出現利潤超過遊戲營收的情況;
在「公司利潤」爲負值(即虧損)的情況下,利潤的「同比變動」列正值爲虧損擴大,負值爲虧損收窄。
統計數據僅供參考,具體請以對應公司的财報爲準。
遊戲葡萄招聘内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