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月之暗面 Kimi
藍鲸新聞 10 月 19 日訊(記者 朱俊熹)與人類的思考方式類似、将棘手問題分解爲小任務、能自我糾正錯誤—— 2024 年 9 月,OpenAI 用全新的推理大模型 o1 再次證明了其在全球 AI 公司中的領先身位。就在近一個月之後,類似的描述也出現在了國内 AI 獨角獸的新功能介紹中,但聚焦于更爲細分的 AI 搜索領域。
據 AI 初創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此前預告,最新版本的智能助手 Kimi 探索版在本周一前向所有用戶開放。該版本具備 AI 自主搜索能力,可以模拟人類的推理思考過程,執行深度搜索。就在這條官宣消息的同一日,另一家中國大模型獨角獸公司智譜 AI 也上線了 AI 搜索功能,同樣主打深度推理,強調搜索過程就像人類一樣層層遞進。
大模型行業的兩家領先者都選擇在搜索賽道上邁進一步,引入思維鏈對 AI 搜索進行改良。在商業化前景未明的情況下,深度搜索又是否能爲它們拉到更多的用戶呢?
AI 搜索 + 深度推理,國産版 o1?
随着國内外大模型産業都在積極探索商業化應用,AI 搜索已成爲備受矚目的落地賽道之一。英偉達 CEO 黃仁勳很早就曾表示,幾乎每天都會使用 AI 搜索引擎 Perplexity。今年 7 月,行業領軍者 OpenAI 也開始測試 AI 搜索工具 SearchGPT,正式推出之前就讓谷歌股價應聲下跌。而在國内,搜索巨頭百度宣稱已有 18% 的搜索結果由 AI 生成。
借助 AI 搜索對網頁内容的直接總結,用戶無需再逐一點開藍色鏈接,但有時也會出現答複冗雜或錯漏的情況。Kimi 探索版的升級之處在于,它能夠先識别用戶的真實提問意圖,将複雜的提問轉換爲多個關鍵詞。并且具備反思能力,可以即時補充搜索結果。
據月之暗面介紹,Kimi 探索版的搜索量是普通版的 10 倍,一次搜索可以精讀超過 500 個頁面。在其官方對外口徑中,産品負責人自信地表示," 如果 Kimi 搜不到的信息,那大概率用戶也很難自己通過傳統搜索引擎找到。"
以 " 曆屆諾貝爾獎得主中,哪些人與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的獲獎者來自同一國家?" 這一提問爲例,Kimi 探索版先是将提問拆解爲兩個子問題,分步搜索今年獲獎者身份、曆屆得主的國籍信息。在閱讀了 60 個網頁後,最終得出一份包含 31 人的名單。但經過反思之後,它補充回答的信息仍不夠完美準确,将另一位學者錯列爲今年的諾獎得主。
圖片來源:Kimi 探索版截圖
而在 Kimi 普通版中輸入同樣的提問,關鍵詞會被提煉得更粗略,依據的網頁數也更少。最終得到的搜索結果相對較簡單,不僅未列出化學獎以外的得主,16 人的名單中還錯誤地出現了其他國籍的科學家。
如果将 Kimi 探索版與智譜 AI 搜索進行對比,當詢問 "2024 年雙十一應該從什麽時候開始關注哪些優惠?" 時,兩個産品都列出了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的活動時間和優惠信息。雖然 Kimi 閱讀的網頁數量更多,但智譜 AI 還提到了抖音、快手等其他平台,此外也支持在搜索窗口内直接繪制時間圖表。
智譜 AI 介紹稱,單次支持最多 100 次網頁查詢。除了通過多次邏輯推演和交叉驗證,讓 AI 搜索更聰明、更有邏輯外,還可以調用繪畫、代碼等各類工具,表現得更像人。
圖片來源:智譜清言截圖
盡管月之暗面和智譜 AI 的新功能都展現了深度推理、思維鏈的技術,與 o1 模型存在相似之處,但這兩個産品更關注的是搜索能力的增強,作爲搜索工具提供給用戶。月之暗面瞄準的是知識工作者、大學生這類原有的 Kimi 核心用戶,希望 Kimi 探索版能滿足他們在搜索和調研方面的需求。而 o1 作爲擁有強大推理能力的領先模型,OpenAI 特别指出其在科學、編碼和數學領域表現出色,适用于醫療研究人員、物理學家、開發人員等群體。
一位 AI 搜索開發者告訴藍鲸新聞記者,AI 深度搜索是在工程層面對之前的能力進行優化,但模型的核心能力并未得到顯著提升。其底層邏輯是将複雜問題拆解爲多個步驟,相對應地生成多個答案,之後再通過算法的篩選和總結,得到一個更優的回答。
月之暗面創始人兼 CEO 楊植麟曾表示,o1 推理模型帶來的是新的範式。在 9 月的一場活動中,楊植麟解釋稱,o1 是在學習生成人腦裏的思考過程,能得到更好的泛化,這樣即使下次遇到不一樣的題,模型也知道該如何解答。通過強化學習,又可以産生更多天然不存在的數據,支持進一步的 scaling。
商業化難但不得不争
盡管目前已有一些領先的 AI 搜索企業與産品,但商業化路徑一直是困擾入局者的難題。面對盈利壓力,一度主打 " 不受廣告驅動模式影響 " 的 Perplexity 決定從四季度開始投放廣告。該公司正與一些品牌進行洽談,将在答案下方的相關問題處和右側展示廣告。Perplexity 的 CEO 更是在早先的一次訪談中稱,過去 50 年裏最偉大的商業模式就是點擊廣告,Perplexity 未來的主導盈利引擎也将會是廣告。
對于谷歌、百度等傳統的搜索巨頭來說,發展 AI 搜索更是對其核心的廣告業務産生直接影響。傳統搜索引擎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廣告向企業收費,而對用戶免費,但 AI 搜索卻允許用戶跳過網頁鏈接直接獲取答案。
在今年 8 月的财報電話會上,百度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坦承,廣告業務正面臨着外部因素和積極推進 AI 驅動的搜索改造帶來的壓力。借助 AI 對百度搜索進行改造可能會對收入産生負面影響,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看到明顯的收入貢獻。
增強 AI 搜索的推理能力或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月之暗面對媒體表示,Kimi 探索版确實有更高的成本,未來會考慮做一定的商業化嘗試。但目前 Kimi 探索版和智譜清言上的 AI 搜索均免費向用戶開放,其中 Kimi 探索版限制每個賬戶每天可使用 5 次。
探索版并非 Kimi 在搜索領域的第一次動作,隻不過之前的産品更爲輕量。月之暗面在 7 月曾上線一款 Kimi 浏覽器插件,支持用戶在浏覽網頁時對有疑問的術語進行框選查詢。但生成的搜索内容未标注引用來源,也無法提供一些實時最新消息。
今年上半年,Kimi 曾搶先拿下 C 端 AI 産品的潑天流量,如今卻面臨競争對手們的激烈圍攻。AI 産品榜 9 月數據顯示,國内 AI 應用中 MAU 穩居第一的是字節跳動旗下的豆包 App,以 4702 萬的數量遠遠拉開差距。排名第二的是 MAU 達 1234 萬的百度文小言,Kimi 以 738 萬位居第三。其他 AI 産品在訪問量上也展現出可觀的增速,包括另一獨角獸 MiniMax 的海螺 AI 和生數科技的視頻生成工具 Vidu。
有 AI 搜索開發者對藍鲸新聞表示," 用戶每天高頻使用的場景是什麽?其實就是搜索,這已經成爲 AI 公司的兵家必争之地。"在他看來,爲了吸引 C 端用戶,争到搜索這個龐大的流量入口,成本不會成爲限制頭部 AI 企業的主要因素。
該開發者補充稱,國内的搜索生态處于割裂的局面,巨頭們傾向于将信息和内容保留在自己的 " 孤島 " 中。對 AI 搜索而言,各家在工程化訓練和模型能力上的差距會越來越小,獨家、高質的信息語料将成爲影響搜索結果的關鍵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