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這不就是 " 少女心 " 的最佳呈現——
她坐在他的後座,體溫從她的身體傳到他的後背。
濕熱的風包裹着他們,在隧道裏呼嘯而過,浪漫又純情;
近聽,我直接老臉一紅——
" 去哪兒啊?"
" 去親你!"
《春色寄情人》太懂什麽是成年人的戀愛了。
幾個鏡頭與對白,就把輕盈但不輕浮、成熟但不世故的成人情愛拍得細膩入微,既有青春的肆意爛漫,又有熟齡的直白欲望。
一對勢均力敵的成年人,在人生的春夜時刻,陷入一場撩人缱绻的愛戀。
于是,國産愛情盎然生長,屏幕内外一同墜入春色。
活人情愛,好撩人
好别出心裁的出場方式——
人狠話少陳麥冬(李現 飾),一上來就 " 送 " 走一個人。
身爲遺體整容師的他,是南枰鎮上有頭有臉的 " 高冷男神 ",吃席坐的都是 C 位。
社交悍匪莊潔(周雨彤 飾),一個 " 人在手術台,心系 kpi" 的天選打工人。
她從南枰鎮到上海市,從研究生到康養界呼風喚雨的金牌銷售,俨然是 " 别人家的孩子 "。
人設看似開挂,但絲毫不顯懸浮,隻因《春色寄情人》在還原愛情之前,還原了一個個真實鮮活、有血有肉的活人。
陳麥冬之所以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樣,是因爲職業特殊性。
遺體整容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死者家屬的情緒,他因此習慣了克制情緒,成爲 " 淡人 "。
這也讓陳麥冬的言談之中,總有抹 " 看破生死 " 的清冷底色。
莊潔不說,很難發現她是個靠假肢行走的殘疾人。
因爲身體上的殘缺,她成了刻闆印象中 " 被挑選的人 ",不服輸的她想要掌握自己的生活,從小地方闖到大城市。
殘缺的身體裏,盛滿迎難而上的韌性與驚人的生命力。隻需一眼,便認定她是我近期最愛的女性角色。
他們的人格形成有迹可循,一路走來的成長之路也充滿主觀性,使我們在追劇過程中能夠自然勾勒出他們生活的模樣,真實而安心。
當兩個 " 活人 " 湊到一起,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沒有預寫故事走向的技巧雕飾,多的是讓人春心蕩漾的神來之筆——
兩人在南枰火車站重逢,莊潔認出了陳麥冬這個昔日老同學,主動攀談起來,陳麥冬卻惜字如金。
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們的關系不簡單,沒有寒暄客套,反而有種心照不宣的熟稔。
幾次不經意的眼神交流與見招拆招的對話間,是暗流湧動的試探拉扯。
南枰鎮上的吃席,兩人再次因緣際會。
一個在人群中尋覓到對方的身影,堪堪坐到他身旁;一個一瞬失了陣腳,難保 " 淡人 " 人設。
看的是戲台上的三角戀,實則醉翁之意不在酒,靠近對方的那側皮膚,都不自覺變得酥酥麻麻。
同乘摩托時,掌握主動權的莊潔直接把暧昧戳破。
一句" 陳麥冬,我的舊情人 "點出了兩人高中時期的绯聞八卦,卻是用調侃的口吻說出來,仿佛當真的那個人才是别有用心。
救,你們别太會調情了 …… 完全是成年人會有的高級推拉與微妙把戲!
暧昧期的小技巧小心機讓人欲罷不能,但最戳中我的,卻是因愛慌亂的真情流露。
很喜歡這個情節——
他們在春風沉醉的夜晚走走停停,時而并肩同行,時而前後回望。
時刻留意着對方的步履,彼此間的距離徹底被拉絲的眼神縮短、消融。
莊潔就要結束休假,回到上海,兩人不知道何時再見。
一個不願離别,用一句 " 祝你一路平安 " 寄托不舍。
一個以告别爲由進行不經意的身體接觸,隻不過,這個婉轉溫存的牽手實在算不上清白。
字字不提愛,我卻從中看到了愛情的模樣。
愛意以一種不讓對方有負擔的方式得以含蓄表達,卻又帶着破土而出的欲望,一張一弛間,心緒被徹底攪亂。
好似這愈濃的春夜,淺淡而濃郁地潛入有情人的心。
一呼一吸,太高級
成人情愛的另一個體現:有愛情,更有生活。
怕了偶像劇中圍着男女主打轉的工具人,還好,《春色寄情人》靈巧地避開了所有刻意而爲的人物塑造。
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脾性與可愛之處,就算打助攻也都出于溫情,恰似潤物無聲的春雨。
看莊潔的家庭故事,嘴角總是不住上揚。
嘴硬心軟的鹵雞西施 · 廖濤(劉琳 飾)女士,情緒穩定的繼父老何(張壘 飾),多少沾點中二文藝病的弟弟莊研(吳俊霆 飾),一分鍾八個鬼點子的小妹何袅袅(張熙唯 飾)……
明明是可以大作抓馬文章的重組家庭,偏偏用平實的筆觸來描寫,暖乎乎地撫慰身心。
去工具化後,人與人之間自然呈現出流動的、呼吸着的人際關系,處處氤氲着可觸可感的人情味。
莊潔剛回家休假,廖濤對她好言好語,妹妹和她貼貼抱抱,親昵又感人。
但沒多久,莊潔就被老媽發配去送外賣,妹妹成天想着在她身上摳錢。
笑出聲,這不就是我每次過年回家的狀态?
陳麥冬與奶奶相依爲命又 " 互相嫌棄 " 的感情,饒有趣味。
向來高冷自持的他,唯有在奶奶面前才流露出 " 欠揍 " 的小孩子心氣,祖孫倆互怼起來,誰也治不住誰。
家庭之外,小城之中,人與人的關系亦是坦然開放的。
莊潔開電動車送外賣的這段畫面,最能說明這種松弛、不設防——
她不緊不慢送外賣,沿途看着街邊市井的風景。
最繁華的街道上,自行車與電動車是出現最多的交通工具,人們騎車遇到熟人,會用鄉音熱絡地聊起晚飯與菜價。
此處點播一首陳婧霏 ……
不相熟的人,也能一秒拉近距離。
比如莊潔剛送完外賣,就被好客的大姐拉入吃席。她待在一群不認識的大爺大媽中,竟毫不顯尴尬與突兀,一切都安安逸逸。
這段慢下來的畫面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氣口,使得故事畫風變得飄逸活泛起來,一呼一吸間,傳來了小鎮的悠悠煙火氣。
區别于承載着具體意義的強劇情,這種不帶目的性的情緒閑筆,往往最能體現創作者的審美。
顯然,《春色寄情人》的審美來得高級、有匠心,看着尤其舒心。
高級的審美同樣體現在地域描寫中。
劇中,地域不再是象征性的符号,而是一個重要的角色。
陳麥冬與莊潔在南枰再續年少的情誼,這座小城萦繞着浪漫松弛感,自然而然地成了兩人的情感催化劑。
南枰的許多地方,還保留着自然的風貌。
蔥郁綿延的田野、伴着海風簌簌而下的春花、被人爲踏出的秘密小徑 …… 踏入其中,人們得以褪去外部粉飾,放大情感與感官體驗,随時與心動撞個滿懷。
地域的存在不僅合乎情緒,更合乎邏輯——
南枰沒什麽奢華的娛樂項目,于是陳麥冬與莊潔經常進行南枰 walk,多是在下了班的黃昏時刻。
黃昏擁有讓一切赤裸的情感變得溫柔的濾鏡,催生着兩人的情感愈加纏綿。
從人物關系再到畫面取景、情感發展,生動的美感融入整部劇中,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咀嚼。
越說越饞,好想打卡傳說中的 " 南枰 " ——拍攝地福建泉州,大口呼吸松弛的空氣啊 ……
自愛相愛,夠豐盈
莊潔有句話是:" 喜歡陳麥冬,但更喜歡上海和自己。"
主體意識拉滿的發言,讓我又驚又喜。
終于不用看兩個成年人尬演排他性極強的幼稚戀愛,這才是成人現偶劇該有的層次與内涵:
在愛人之前,他們用足夠的閱曆學會了自愛。
莊潔年少時就對陳麥冬心生好感,但她卻從未因爲情愛丢了自我,更不因爲身體的殘缺而委曲求全,讨好獻媚。
正因是殘疾人,她決心力争上遊,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鬥志,不依附任何人而活。
她隻身來到上海闖蕩,在這個務實忙碌的城市,硬是用實力讓所有人忽略自己的殘缺,有了掌握人生主權的資本。
莊潔爲了自我在大城市打拼,陳麥冬則因爲信念在家鄉紮根。
對于人與死亡關系的思考讓他毅然選擇了殡葬行業,成爲南枰鎮的 " 擺渡人 "。
他站在一張生爲經死爲緯的人生蛛網上,貫徹自己的 " 道 ",即便惹來閑話,也不曾放棄信念。
這是他對于自我價值的堅持、不妥協。
當然,自愛并不意味着隔絕于他人,反而因爲自愛,我們才能更好地相愛。
很久沒看過像陳麥冬與莊潔這樣健康的情感關系了,平等平視、雙向治愈,在奔赴對方的同時,一遍遍拓寬着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
在陳麥冬泛黃起皺的高中回憶裏,莊潔是那道難忘的光亮,讓他感知到太陽般的燦爛生命力。
班上排舞台劇,不便行走的莊潔被安排去演樹," 刺兒頭 " 陳麥冬和她演同一個角色。
穿着蠢笨戲服的兩人在走廊裏碰到,竟是她,先對自己綻放笑容。
莊潔在陳麥冬身上習得 " 拐杖是武器 ",這句話,在無數個心碎的時刻給了她撐下去的勇氣。
她不再以殘缺爲恥,而是将這份獨特轉化爲自己的養分與動力。
發現沒?
他們之間的 " 救贖感 ",從不以浮誇的姿态出現,反而沉積在日常的細節,帶來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
這種娓娓道來的溫情,直到成年後也是一樣的。
有個越品越有的細節——
火車站重逢,陳麥冬說不記得莊潔這位 " 沒特征 " 的高中同學。
當時我和莊潔一樣," 呸 " 了陳麥冬一口,心想:這麽好看的人你說沒特征?
全是細節的演技!
直到後續劇情揭曉,才知道莊潔在高中遭遇不幸,得成日拄着拐杖上學,分明是最特殊的學生。
可陳麥冬從未将莊潔的殘缺視爲特征,他看到的隻是她這個人——一個堅韌、不服輸、從不被流言蜚語絆住的女孩。
于是,這句" 沒特征 "有了另一層含義,後知後覺地撩動人心,治愈你我。
能夠獨立存在,也能相依共存。
從自愛到相愛,不沉浸于矮化任何一方的愛情幻想中,而是在生活中堅定地走向對方,這是我們需要的愛的教育,也是嶄新的當代愛情觀。
《春色寄情人》給了我一次難得的追劇體驗:
追一部愛情劇,看完後竟覺得内心充盈着活力,不單單沉浸在劇中的世界,也有了望向現實生活、正視自己的力量。
我想,這正是這部劇别出機杼的地方,讓我們看到了成人愛情、現偶愛情應有的樣子。
随着劇情發展,兩人的關系會有更多可供解讀的空間。
比如,這倆成年人遇到 " 異地戀 " 問題,該如何自處?
又如,莊潔一個把持不住,A 上去強吻後,又該掀起什麽樣的波瀾?
…… 看花絮,我已經按捺不住了。
應和着時下的春意,他倆的每次拉扯互動,都能漾起層層漣漪。
此時此刻,這對情人所在之處,便是春色最濃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