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6 日,華中農業大學 11 名學生實名聯合舉報導師學術造假,長達 125 頁的 PDF 舉報文件和印有手印的舉報信在互聯網上瘋傳。
他們列舉了導師黃飛若 " 學術造假、打壓學生、克扣學生勞務費、教材編寫造假 " 等問題,希望相關部門對造假行爲徹查和嚴肅處理。而這位導師不僅是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主任,還曾主持 " 十四五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個重點科研項目。黃飛若的科研以 " 山竹醇 " 聞名,在知網搜索 " 山竹醇 " 關鍵詞,幾乎都來自于黃飛若的指導。在校内,許多學生因其學界名譽地位選擇他爲導師。
這并不是一次有把握的戰鬥,11 名同學中,有研究生也有碩博連讀的同學,他們中許多人面臨着畢業,在榮譽加身、地位權威的導師面前,他們無疑是弱勢的,在舉報信裏,他們寫道," 雖螳臂當車吾亦往矣 "、" 以微薄的呐喊聲來蚍蜉撼樹吧"。
一名舉報同學告訴 " 後浪研究所 ",這是 " 走投無路 " 的決定。如果不造假就沒有辦法完成論文,但他們希望 " 清白地畢業 "。12 月初,他們默契地确認彼此的想法,決定舉報,瞄準那些數據有問題的文獻,逐字逐圖尋找造假痕迹,分頭撰寫不同方向的指控,一個月的時間形成了論文格式詳細的 125 頁的舉報文獻。
在互聯網潮水般的支持和 " 勇敢 " 的誇贊背後,是師生權力不對等下,維權發聲的艱難與風險。
舉報發出後的第三天,黃飛若對稱媒體辯駁稱," 學生的舉報全部不實 ",以及 " 有個學生帶頭,他威脅别人 "。
1 月 19 日淩晨,華中農業大學發布通報," 初步認定黃某某存在學術不端行爲,停止其校内所有職務和工作,組建導師組全面負責該課題組研究生培養工作 "。學校表示,堅持對學術不端和師德失範零容忍,将進一步對舉報問題進行全面調查,根據最終調查結論依規依紀處理。而這 11 名同學都被重新分配了導師,将重啓自己的學業,有 4 名同學的論文受到影響,會延期畢業。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相對滿意的結果,但他們還在等待近一步的處理,"我鼓勵大家都勇敢發聲去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一名舉報同學說。
事發半個月後,風波暫息,11 名同學整理好了情緒和學業,在一個夜晚,四名成員聚在曾經 " 密謀大事 " 的自習室,向後浪研究所講述了舉報的經過,以及他們去完成這件 " 蠢而正确的事情 " 的決心。
" 公開的秘密 "
按計劃,在華中農業大學讀動物營養系的研二學生曉宇,應該在 2024 年 6 月畢業。她的論文已經開題,中期材料需要在豬身上做一批實驗,11 月,導師黃飛若告訴她已經找到了專業的公司檢測,并說很快就有結果。但她對具體的檢測機構和地點一無所知。
這在黃飛若的課題組是極爲常見,甚至可以說,他的學生都是這樣過來的。
和其他能夠親自參與實驗、知曉檢測細節的課題組不同,導師從不讓他們接觸具體的過程和信息,在收到同學們的實驗設計後,黃飛若會在幾天内甚至一個月後冷不丁地拿出一堆數據。
碩博連讀的洛洛 5 年前成爲黃飛若的學生,她在開題以後才發現這裏 " 很奇怪,和别的實驗室不太一樣 ",跟其他實驗室從早忙到的同學比起來,身邊的同門十分清閑,大家一般坐在自習室看文獻或者自習,沒有人動手,但竟然一直有文章發表。
2022 年及以前課題組的實驗室和自習室
在那份長達 125 頁的舉報材料裏,他們提到,在 2022 年之前,隻有一間 20 平米的自習室,裏面有一間 4 平米的細胞間,幾乎沒有實驗設備,試劑和耗材也是多年以前的。即便是 2022 年搬到了新的實驗樓裏,他們還是沒有基本的實驗儀器,很多時候都要去借其他實驗室的設備。
對于動物營養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實驗是研究成立的關鍵,沒有數據就無法完成論文。
在黃飛若說實驗開始的一周後,他卻告訴曉宇,用于實驗的 "560 頭豬全死光了 " ——這意味着曉宇沒有辦法得到這部分數據。
爲什麽會全死光?曉宇不敢問,問了也不會有結果,黃總會以各種原由來阻撓學生對實驗的詢問,也不會告訴他們任何實驗的細節。有人想去看實驗,如果對方是女生,他就會說 " 不方便 "、" 給你們省事 "、" 這是爲了你們好 " 等。但最後給出的結果,又明顯能看出是假的。
無奈之下,曉宇隻好用之前的數據填補了漏洞。
在黃飛若的課題組,學術造假幾乎是一件 " 公開的秘密 "。
洛洛第一次做導師指定的課題就發現了端倪。她的設計是某一個時間飼喂混合了飼料添加劑(山竹醇)的飼糧,以改善動物的生産性能,但對方給過來的數據卻是在沒有飼喂的情況下就數據發生了變化,這讓她覺得很離譜。
舉報材料提到,在鼠身上做的實驗結果和豬身上的結果雷同
在向負責課題的博士後提出質疑之後,對方淡然地告訴她,直接把數據修改就好,而在場的導師默許了一切。在學生們的講述裏,類似的事情屢見不鮮。
去年,曉宇做實驗的 "560 頭豬 " 成爲了課題組成員的一個玩笑梗,但沒有消解掉他們對于學業的焦慮。
"我退學也不是,畢業也不是,每天都十分焦灼",陳然的失眠嚴重了起來。
陳然是動物營養系的研二學生,和曉宇一樣,去年下半年,陳然感到自己的畢業論文有問題了,她的論文需要在畜養的動物身上做實驗,這樣的實驗校内沒有條件,隻能依靠導師的資源。在完成了文獻綜述和材料方法的寫作後,她開始等待對方反饋的數據。
在這段時間,陳然開始留心其他同門同學的課題,要麽是指标跟設計完全不符,要麽是結果不符合常識——從專業的角度能明顯判斷出,這些數據都是假的。陳然敏感地意識到,自己也不能幸免," 要帶着假的東西畢業了 ",舉報的想法強烈地湧上心頭。
和陳然一樣,課題組的其他成員也被這種痛苦包裹。一位同學在社交媒體上更具體地寫下感受:" 尤其是在給家人打電話時,他們詢問我在學校每天做些什麽實驗,我不知如何作答。我明白他們關心我,想了解我的學習生活,但越是了解他們的關心和期望,我越感到内疚和羞愧。明明我是努力考取研究生是爲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明明我是一個懷抱理想和抱負的年輕人,明明我想要用專業知識爲國家的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這位同學還提到,自己來自于鄉村,曆盡艱辛才考研來到這所學校。課題組還有許多有相似背景的學生。在他們本來的想象中,考上研究生,就能夠認真地做科研,學到知識,改變自身的命運。
所以,他們一開始,選擇了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主任、曾主持國家多項重點科技項目的黃飛若爲導師。
在知網搜索 " 山竹醇 ",相關碩士論文基本都由黃飛若指導
據了解,黃飛若以其招牌植物提取物—— " 山竹醇 "(英文名爲 Garcinol)而聞名, 撐起了其發表論文的半壁江山,得以被稱爲 " 植物提取大師 " 或 " 表觀遺傳學專家 "。
洛洛本科時上過幾次黃飛若的實驗課,那時候她對這位老師的印象是 " 幽默風趣,喜歡說些與上課無關的事情 ",而且,他會在上課時提到自己與企業老總的關系,畢業學生都有高薪資,再加上這位導師在學院網站上榮譽頗多,洛洛說,"大家感覺跟着他很有前途"。
但在進入實驗室後他們才發現,努力考研的結果,竟是邁入 " 深淵 "。
2023 年下半年,同學們手上都有需要試驗的論文課題,每個人都面臨着不 " 造假 " 就沒有成果的困局,"我們逐漸就認識到了,你不可能在這裏清清白白地畢業了,你多麽想做實驗,你也沒有辦法做了。"
" 正是因爲要畢業了,随着畢業的日期一天天将近,舉報的心情更加強烈。" 雖然各自處境不同,但其他同門也有了同樣的心思。
曉宇在一次工作中偶然得知 2024 年黃飛若會再招收兩個推免生," 這可怎麽辦呢?本來就是非常優秀的學子,他們來到這裏不覺得很可惜嗎?"
不能再讓他禍害其他學生了,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共同想法。
" 下面的人 "
" 我們沒有反抗的能力,學生處于一個比較弱勢的地位。" 洛洛說,一開始會有同學對導師提出異議,想要知道外檢實驗的細節,或者自己找課題做,但怎麽反駁他都不會接受。
同學們不是沒想過其他辦法——跟學校反映?如果沒有證據,很難有回應;想換導師,也得經過他本人同意。
最關鍵的,這個人手上掌握着學生們的命運,能否畢業,最後還要過他這關。甚至做畢業論文的實驗數據,都必須要依靠他所謂的 " 資源 "。
圖源視覺中國
他們想了許多自救的辦法,陳然請求室友在有實驗需要幫手的時候叫上自己,幾個同學在同門博士生張黎的幫助下還發了幾篇綜述性的論文,這樣至少不會讓簡曆空空蕩蕩。
學生們在舉報材料中指出,除學術造假以外,黃飛若還存在操縱同行評審、克扣學生勞務費、教學不端、打壓學生等行爲。
陳然有讀博的計劃,但不想再做黃飛若的學生了,事情被黃知道後,在一次彙報會上,黃故意針對陳然,批評了 20 多分鍾。" 年年有人排隊讀我的博士,每年申博時期找我的人很多,每天都要清理郵件 "、" 外面的人搶着想來讀博,自己的人有機會還不知道珍惜 " 等等。在此之後,陳然一如既往地進行彙報,卻成了黃口中 " 散漫的人 "。
同學們還經常在組會上被打壓,還沒彙報完就被他打斷," 全錯 "," 什麽都不懂 "。此外,他稱呼學生爲 " 下面的人 ",這讓學生覺得很受侮辱。
而這樣的導師還很愛在組會上強調," 我最看中學術道德 "。
2023 年,有學生舉報導師的新聞發生,黃飛若借機在組會上 " 威脅 " 學生," 不要在網絡上發表任何言論 "、 " 我背後有學校年薪 50 萬的專業律師團隊 ",她們将這個行爲解讀爲 " 虛張聲勢的警告 ",同學們覺得他是心虛了。
2023 年冬天,一股隐秘的、藏不住的心思在學生們之間流動。
在那間既是實驗室又是自習室的房間裏,小範圍的吐槽時有發生,即将畢業的同學擔憂論文蒙上污點,未畢業的同學也厭倦了在課題中摻假的行爲。
他們識别到共同的意圖,披露造假數據、" 舉報 " 的想法迅速得到了衆人的支持。
并不像網上猜測的那樣有人帶頭,洛洛說," 這是一個心領神會、水到渠成的過程,是大家共同的決定 "。于是,在同門學生裏,除去另外兩個長住校外的同學,兩位不願參與的同學,11 個人的共同體悄悄形成了。
12 月初,他們打算先把已發表的論文收集起來,找到那些有問題的數據,逐個對比分析,當成有力的證據。另外的闆塊就交給熟悉的同學,負責報銷的同學,就找發票的漏洞,編寫教材的同學就寫教材的造假過程。
一個月過去,整理的資料摞起來半身高。
" 開弓沒有回頭箭 "
在這一個月當中,他們還跟導師黃飛若保持着正常的交流,按時參加兩周一次的組會。洛洛說,瞞住他并不是一件難事,因爲導師平時跟他們的交流很少,也并不關心同學們的動态。
他們很低調,白天會忙各自的事情,到了晚上才會聚在一起讨論材料,大概一周三次。到了後期整合材料的時候,他們最晚忙到了淩晨三點。
洛洛否認了網上有主筆的猜測,整個舉報信拆分成好幾個部分,由不同的人撰寫,隻是 " 統一了風格,要以公正的口吻去寫,不能太情緒化。"
使用的每一個字眼都經過了仔細的考慮,在前幾版的舉報材料裏,他們用 "PUA" 這個詞語來形容導師對她們的批評和不尊重,但考慮到對 PUA 的定義太過複雜,他們改成了更保守的 " 打壓 "。
爲了避免被人知道,他們還克制了自己在公共場合的用語,禁止提到 " 舉報 " 一詞,同一個自習室的同學隻以爲他們在讨論文獻和數據。
整個過程隐秘而緊張,但一個月的時間裏,11 個人并沒有動搖過。洛洛說," 開弓沒有回頭箭,大家既然決定了就不會打退堂鼓,不會臨陣退縮。"
1 月 16 日,他們花了一個早上的時間,每個人過手檢查了一遍舉報材料全文,下午敲響學院辦公室門前,還特意去自習室把重要的電腦和個人資料拿回了宿舍,這是一種決裂的象征,以避免碰到導師産生正面沖突。
下午,11 個人整齊地站在學術道德辦公室,一位同學代表他們正式開口,念了舉報信的标題," 我們聯合舉報黃某若…… " 陳然抓緊了旁邊同學的手,她們互相挽在一起,給彼此一些支撐;曉宇說自己當時腦子是空的,她唯一緊張的是接下來對面會如何反應。
但在決定舉報之前,每個人都有考量。
代價太大了。他們設想了最壞的情況," 舉報失敗,日後還要當他的學生 " 甚至是 " 被處分、丢學位 "。
課題組的大師兄、2024 年即将畢業的博士生張黎在微博裏寫道,"六年的時間很可能就白白浪費了,隻能跟本科階段在三教四教樓道裏背書的自己說聲對不起了。" 他是碩博連讀,一旦無法畢業,意味着他隻能拿着六年前的本科學曆找工作。
張黎的朋友反對和勸阻他," 都快要畢業,忍一忍就過去了 " 但他自始至終都沒有退步," 我想法很簡單,一是我不想靠學術造假來畢業,二是我不想有更多受害者。"
陳然補充說,黃飛若造假的手段太過低劣,會被人發現舉報隻是時間的問題," 我不想以後自己的論文在那個(被人舉報的)PDF 裏 "。
在許多網友看來,舉報行爲卻有些愚蠢,此前學生舉報的案例大多石沉大海,他們認爲學校無法給出公正的處理,擔心他們會被看做鬧事者,甚至被打擊報複,毀掉前程。許多人留言," 如果是我,不敢這樣做。"
但這些年輕的學生在決定收集資料、寫舉報材料後,再顧不上計算未來的風險,沒有過多的糾結,而是一心一意地想要完成這件事。
當然,他們還是存了勝利的希望,團隊裏許多成員認爲學校不會讓他們畢不了業的,像舉報材料裏寫的那樣," 我們堅信,無論是網友還是學校、學院都會站在正義的一方。"
爲了引起更多關注,舉報當天,11 個同學也将這封舉報信和材料發到了抖音、快手、微博等等平台,也在各種群裏求轉發。
事情發酵得很快,接到舉報後,學院把同學們安置到了一間會議室開始調查具體的情況,互聯網上立刻有了熱搜話題。
當天晚上,黃飛若也出現在了他們的會議室。據張黎回憶,他表現得非常從容,還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訴同學們 " 想說什麽就說什麽,我們一起把事情解決好。"
從那之後,他們就再也沒有見到黃飛若。
相關話題詞最高排在新浪微博熱搜榜第一位
當晚,學院就發布了情況說明,成立工作專班,啓動調查程序。11 個人都睡得很晚,他們在小群裏讨論了很久,既爲導師當晚的舉動感到迷惑,也爲調查結果感到緊張,也在關注網友的評論,輿論幾乎都是偏向和同情學生們的,這些支持給了他們很大力量。
1 月 17 日,相關話題詞登上熱搜第一," 一共 50 個熱搜位,我們上了好多個 ",同學們意識到這件事情真的被關注到了,流量從四面八方湧過來。
有同學哭了,這一段時間承受了太大壓力,輿論的支持讓他們感覺不再勢單力薄,如同他們在 PDF 的緻謝頁裏寫的那樣," 感謝不改初心勇敢發聲的自己,感謝茫茫人海願意伸以援手的你 ",許多尚在學校的學生,自發地刷話題,造熱度,他們說," 畢竟我也是你們緻謝裏的一份子 "。
近年來,高校師生關系備受關注,屢有導師打壓、壓榨學生的新聞發生。在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發聲維權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 我真的覺得我們之中每一個人都很勇敢。" 洛洛說。
許多網友在張黎的微博下評論支持
在許多人眼中,這 11 個同學優秀、乖巧,很難想象他們能夠以如此冒險的方式反抗導師,陳然說,許多認識的朋友甚至都不敢相信。
" 是因爲你們做了一件看起來很叛逆的事情嗎?"
" 這是叛逆嗎?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張黎反駁道。
旋渦與尚未結束的
1 月 23 日,舉報事件已過去一周,張黎在微博上寫了這樣一句話," 對我們來說,這就是我們平凡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
面對流量洶湧,11 人開心不起來," 雖然引起了關注,但我們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麽,結果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陳然說。
那份全網可見的舉報材料,一一寫清了他們每個人的名字," 實名 " 讓她們在網絡空間徹底暴露。
實名制舉報這件事,她們也有自己的考慮,爲了讓這份材料更有分量,她們必須要這樣做。洛洛說,"很多匿名的消息,可能網友們不知道他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如果我們實名舉報的話,我們是爲我們所發的東西負責的。"
但他們畢竟涉世未深,同樣害怕人肉和騷擾。在上熱搜之後,曉宇擔心這件事會影響到家人,主動給父親打了個電話,讓他不要相信其他人的電話,有什麽事她會主動聯系。也是直到這時,對方才知道原來女兒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
家長們總是擔心的。陳然的家長也是在 " 舉報 " 發生之後知道的,但他們持有悲觀的态度," 太冒險了 ",害怕她因此得罪導師,無法畢業。
她一向報喜不報憂,并沒有透露過在學校的情況,直到這時她向父母講述了自己在課題組的遭遇,父母才理解了孩子的行爲。
因爲擔心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那個周末,團隊有了小分歧。有同學認爲還是希望接觸媒體擴大影響力,多數人決定不再接受采訪了,他們拉了一個近 70 人的媒體群,一直接電話讓她們倍感疲憊," 流量是把雙刃劍,同學們還是擔心對以後有影響 ",洛洛說。
不過,預計中的腥風血雨并沒有發生,除了張黎被翻出了一些個人隐私以外,其他同學都沒有受到網絡暴力的影響,他們得到了來自網友和學校的支持。
1 月 19 日淩晨,華中農業大學發布通報,初步認定黃某某存在學術不端行爲,停止其校内所有職務和工作,組建導師組全面負責該課題組研究生培養工作。
華中農業大學發布的情況通報
學校爲十一位同學重新安排了導師組,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老師、開題,重啓自己的學業和科研。包括張黎在内,有四個同學今年的畢業被耽誤,需要延期畢業。
"能在 2026 年畢業都算好的了",張黎說。
這在他們看來已經算是很好的結果了。但戰鬥還沒有結束。
目前學校隻是發布了初步通告,他們還在關注導師的處理結果," 這個結果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價值觀 ",曉宇說。
張黎希望有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 華中農業大學是學術不端零容忍的學校,既然是零容忍,我們相信學校會按照零容忍的标準來進行處理。"
關于黃飛若最終的去向,所有人都還在等。
(除黃飛若、張黎外,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其他人物爲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後浪研究所 "(ID:youth36kr),作者:邱瑜敏、巴芮,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