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白鲸出海
經曆了周末的瘋傳,周一," 朝夕光年絕大部分員工将被裁撤 " 的消息基本算是官宣了。" 确實會有業務方向和組織調整,将更加聚焦部分創新型遊戲及相關技術的探索 ",這是朝夕光年給到的官方回複。
字節對遊戲業務的放棄,可謂決絕。
關于原因,大家也是各種猜想。有人覺得遊戲作爲現金流業務線撐不住、同時又不具想象空間,字節要回流去做 AI 了;有認爲騰訊和字節握手言和的,字節放棄遊戲業務後,騰訊系遊戲去字節買量做直播不再有心理負擔;甚至,還有說張一鳴不喜歡遊戲的 ...
怎麽說,我們覺得都還有點道理,反正最後一條肯定不是張一鳴判斷業務邏輯的标準就是了。
而有意思的是,在 2023 年 11 月 27 日,也就是确認字節将放棄遊戲業務的同一天,36kr 報道,字節跳動近期成立了一個新 AI 部門 Flow,技術負責人爲字節跳動技術副總裁洪定坤,業務帶頭人爲字節大模型團隊的負責人朱文佳。在 Flow 發布的活水招聘帖中,Flow 自言是字節跳動旗下 AI 創新業務團隊,目前已經在國内和海外分别上線豆包和 Cici 兩款産品,還有多個 AI 相關創新産品在孵化中。
同一天,字節在各種網絡信息渠道上,完成了部門的 -1 & +1。
Cici 海外爬榜中,但是個 GPT 套殼應用?
其實,從豆包和 Cici 的情況來看,字節成立 Flow,應該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或者說業務進行得還算相對順利,如今正式成立一個部門。
2023 年 2 月,字節開始組建大模型團隊,分别在語言模型和圖像兩種模态上發力,語言模型團隊由搜索部門牽頭、 圖片模型由智能創作團隊牽頭。
6 月初,字節就在内測代号爲 Grace 的 AI 對話項目,8 月 17 日,Grace 更名爲豆包。而 Cici 也在 8 月份于海外多個市場上線。鑒于國内對 AI bot 屬于環境不友好狀态,而字節也全球化基因濃重,海外應該會是字節更加發力的市場。
點點數據顯示,Cici 目前已經上線了海外 36 個國家和地區,基本上除了美國和歐洲等成熟市場,幾乎各個區域市場都有覆蓋,包括日韓、中東、東南亞、非洲、南美的幾乎所有必去出海市場,如沙特、印尼、巴西等等。
從主做新興市場來看,App 也主要發力在安卓端,無論是啓動投放的時間、投放素材的數量、還是投放力度的持續,都是安卓端更受重視一些。
而這幾天,Cici 開始爬榜,28 日拿下了 Google Play 阿根廷和秘魯的總榜第一,在菲律賓和印尼,也在總榜 10 名上下的位置徘徊。
在定位上,Cici 主打 "Your Helpful Friend"+ "Free"。而有自己大模型雲雀的字節,在 Cici 的東南亞素材裏,出現了 Powered by GPT-4 的文案。所以,字節在海外做的是讓新興市場用戶們免費使用 GPT-4 服務的慈善生意嗎?
爲了驗證這一點,我們下載 Cici 測試了一波。
GPT3 + 搜索,産品整體及格
先來回答上面的問題。
當我問 Cici " 你是用什麽大模型訓練出來的?",Cici 的回答瞬間打臉廣告素材," 我是基于 OpenAI 的 GPT-3 模型訓練出來的。" 并且我追問 " 你确定嗎?"Cici 再一次給了肯定答複。
不過,當我提問 " 你知不知道 ChatGPT-4" 以及 "2023 年 11 月發什麽什麽事?" 時,Cici 也可以作答。
如果 Cici 沒有産生 " 幻覺 " ,那麽開發者應該是基于 GPT-3 進行訓練 + 搜索引擎。根據我幾次提問,當 Cici 給到的搜索答案,貌似也向用戶提供信息來源。
盡管用了較老的模型版本,但 Cici 的實力還是可以的。
Cici 支持 12 種語言,勉強可以覆蓋目前上線的中東、東南亞和日韓地區。而 ChatGPT 目前主要提供歐洲一些國家的語言、日韓俄語,Cici 針對 App 的市場規劃做了相應的本地化工作。用戶可以在與 Cici 的對話框右上角設置語言,不過如果用戶直接在對話框切換提問語言,Cici 也能直接切換語言。
用戶進入對話框後,Cici 默認開啓語音讀文字,用戶發送問題後,Cici 回複文字時會同時用語音再讀一遍。
此外,App 還會提供一些針對細分需求做出的聊天機器人,例如測算塔羅、語言學習、文案修改、編程等等。用戶也可以創建自己的聊天機器人,自主選擇公開或僅個人使用。
爲了判斷 Cici 行不行事,我從兩個維度對它進行了測試,一個是基本功能,包括回複速度、多輪對話理解能力、識别敏感内容能力。另一個是知識儲備量,看它是不是能解決各類問題以及答案的深度。
1. 回複速度:快。
如果是由大模型來回答,Cici 幾乎是秒回。如果需要搜索,Cici 也能在幾秒内做出答複。
2. 多輪對話理解能力:取決于對話輪次。
如果幾個問題間隔不久,Cici 可以記住上下文。例如,當我前一個問題是日本的 Gini 系數是多少時,第二個問題緊接 " 那韓國的呢?",Cici 可以明白我是在問韓國的 Gini 系數。
而當我在前面要求 Cici 稱呼我爲 Cecilia 後,Cici 雖然滿口答應,但幾輪不相幹的問題之後,當我再問 " 我叫什麽名字 " 時,Cici 仍然難以回答。
而 ChatGPT 在這方面能力明顯更強,當我在同一對話框中,讓它對幾天前的問題再回答一遍時,隻需要提示關鍵詞,ChatGPT 就可以理解我在說哪個問題。
3. 敏感内容識别能力:及格。
當我問 Cici 一些敏感問題時,Cici 能夠識别敏感詞彙,并拒絕正面回答問題。在答案的下方,Cici 也會設置一些相關問題嘗試引導用戶積極地思考。隻不過和 ChatGPT3.5 相比,Cici 的回複比較套路,而 ChatGPT3.5 多了一些人情味。
其實,從開發者提供的幾個默認細分聊天機器人就可以看出 Cici 對各類知識都有涉獵,并沒有像百度文心一言初上線時明顯更擅長文科内容。而在問題深度上,Cici 在部分話題上回答更具體。
以語言學習爲例,我在英語語境下讓 Cici 教我學中文,Cici 可以準确指出語法錯誤,而雖然在英語系統語言下,語音功能會自動跳過中文,但當我要求 Cici 教我怎麽發音時,它會在括号裏标注拼音。同樣的問題,ChatGPT 的回答就草率得多。
Cici 的回答(上) ChatGPT(下)
Cici,這款這款出海聊天機器人 App,雖然不是簡單調用 API 就完事,但産品仍然很初級。字節在這個時間點,在海外市場推動這樣一個中規中矩的 AI 對話 App 爬榜,背後的思考是什麽呢?
字節的 AI 路徑猜想
1、AI bot 是流量入口,回歸本業
字節旗下的王牌産品,都是娛樂或者内容産品,但字節本身是個平台,并不生産内容,掌握流量入口才是字節更擅長的,AI bot 起碼是近幾年來最明确的新流量入口。
單看 ChatGPT,在 Meta 推出 Threads 之前,ChatGPT 打破了 TikTok 的記錄,發布後僅用 2 個月用戶量就破億。
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
從此之後,應用商店裏就出現了無數調用 GPT 接口直接做聊天機器人的 App 以及把聊天機器人集成到原有産品中的 App。
2、在一次次 toC 中完善技術
現在大家的共識就是,國内大模型與 GPT 還相差很遠。死磕大模型,聽着就是一個 ROI 極低的選擇。Flow 部門的成立,也是發力應用層。
同時,字節也會有成功路徑依賴。推薦算法一直是字節引以爲傲的事情,讓 Meta 都很眼饞,我們不排除字節算法的起步很高,但後續則依賴于大量的用戶行爲和數據反饋,不斷精進。
這同樣适用于 AI 模型,如果真的如 Cici 所說使用的是 GPT-3 模型,先入場去接觸用戶,是字節目前比較明确的思路。
3、定位差異
目前在新興市場做免費 AI bot,一是避開 ChatGPT 的鋒芒(但是基于 GPT-4 免費用的前提),也是和很多做 AI bot 的中小型公司區分開,他們主要依賴于訂閱變現,是典型的通過 App 設計、賺差價的 App,當然 Cici 目前看來也是。
如果字節的大力出奇迹招數又再次顯現,如期宣傳版讓新興市場用戶免費用上 GPT-4,可以避開市面上的産品,快速獲取大量用戶。
其實,目前 GPT-4 API 的調用成本還是挺高的,尤其是先進的大模型和一些開源的大模型成本相差能差上百倍,Turbo 出來之後,将價格打下來了一些,但很多開發者表示這個調用成本還是很貴,也高于之前的 3.5。
如果字節能夠調模型并獲得比較好的體驗,在獲取大量用戶的基礎上,做廣告變現,也并非算不過來賬。
在今天的消息出來之後,有網友調侃 " 現在才布局 AI,等友商産品上線接着裁撤嗎?",但不得不說,即便如此,我們可能也傾向于認爲字節做 AI 應用,起碼比做遊戲,聽起來更靠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