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對于許多爸爸媽媽來說,讓寶寶在電視、手機、iPad 上看會兒動畫片,都是一個非常見效的哄娃手段,但又非常擔心:
到底多大才能給孩子看電子屏幕呢?如果看太早有問題嗎?會不會影響視力嗎?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聊一聊。
18 月齡前不要看電子屏幕
可能會影響語言能力發育
關于寶寶多大可以看電子屏幕,美國兒科學會的最新觀點是:
● 除視頻聊天外,不要給 18~24 個月以下的兒童使用電子設備;
● 18~24 個月的孩子,需要在大人的陪同下觀看;
● 2~5 歲的孩子,限制每天累計觀看 1 小時的高質量節目。
不建議孩子過早觀看屏幕的主要原因,倒不是因為會影響視力,目前暫時沒有這方面的有力證據。而是因為過早地看電子屏幕,即便是精心挑選的早教節目,也會對他們的語言能力産生負面影響。
早在 1999 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兩位學者,齊默爾曼、克裡斯塔基斯,就在研究中發現:
每天多觀看 1 個小時的嬰幼兒早教節目的寶寶,比起不看這類節目的普通寶寶,平均要少學 6~8 個新詞語。
在研究者的測評中,早教節目看得多的寶寶,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分,比普通寶寶平均低了大約 10%。
對于本就不會說話的小嬰兒來說,觀看電子屏幕時,就喪失了和家長的對話、溝通時間。而更多的研究都證明了,和父母聊天才是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最好方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比起電子屏幕
小寶寶更需要和真人互動
可能會有人覺得疑惑:電視或者視頻節目裡有人說話、有人唱歌,寶寶不也可以跟着學嗎?為什麼反而會影響寶寶的語言能力呢?
看電視看視頻,和寶寶跟父母交流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爸爸媽媽跟寶寶交流時,會注意停頓,并且有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等多方面的互動,幫助寶寶理解。
對于 18 個月以下的寶寶而言,是無法在沒有真人互動的條件下,通過電子屏幕去學習。
曾有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
研究人員讓一個人出現在錄像帶裡跟寶寶說話,再讓這一個人在現實裡和寶寶交流,結果發現,現實交流下,寶寶對語言學得更快,掌握得也更好。
也就是說,就算是大活人在屏幕裡說話,和一個看得見、摸得着的人相比,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比起冷冰冰的屏幕,寶寶更需要及時回應的真人互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1 歲半後給孩子看電子屏幕
需要注意三件事
① 選擇高質量的視頻内容
适合寶寶看的「高質量節目」,比如:
● 故事從 A 到 B 以直線叙述,沒有倒叙、閃回等過于複雜的情節;
● 有參與感,比如速度較慢,有停頓和提問,可以讓孩子回應;
● 有各種視覺化的說明,談論到某事物時屏幕上也有相應的呈現;
● 角色和故事讓孩子感興趣;
● 故事情節會反複出現,帶有評論,幫助孩子理解。
② 爸爸媽媽參與到孩子觀看的過程中
不隻是陪孩子一起看,還需要保持溝通和交流。
剛開始孩子可能會喜歡重複看同樣的内容,家長不要感到煩躁。當他們熟悉某個内容後,可以暫停下來,試着增加一些上下文,模仿節目裡的聲音、動作,描述你看到的事物,然後問問孩子有什麼想法。
如果孩子不回應你,也不要覺得白費勁了。這樣做的意義在于讓寶寶思維活躍起來,而不是單方面地接受節目灌輸。
③ 限制孩子的觀看時長
家長需要幫助寶寶控制好觀看電子屏幕的時間,每次不超過 15~20 分鐘,每天不超過 1 小時。
本文專家
蘇靜
審核專家
國家認證心理咨詢師
策劃制作
監制:阿童木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