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風季節遇到涉水路面行駛時,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安全駕駛。
撰文丨指紋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最近,台風泰利席卷廣東沿海地區,強風和暴雨對當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和影響。進入 7、8 月份,全國不少地方也迎來了台風季,持續強降雨會導緻城市内澇,會造成巨大損失,尤其是對廣大車主而言更是一次考驗。
如今馬路上不僅有傳統燃油車,同時也有許多新能源汽車,那麽在面對城市内澇,或者涉水行駛時,油車和電車會有那些區别呢?我們又該避免哪些危險的用車操作呢?
油車什麽情況下能二次點火?
相信不少油車車主都聽說過,車輛在涉水途中一旦熄火,千萬不要重新點火。
因爲熄火後積水有幾率會由排氣管倒灌進入發動機氣缸内。一旦氣缸内含有積水,點火的瞬間就會造成發動機活塞、缸體等嚴重磨損,甚至導緻發動機報廢。更難受的是,由此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會以 " 車主操作不當 " 爲由拒絕理賠。
所以燃油車在涉水過程在熄火後,應該拔下鑰匙、人下車,找周圍的人來幫忙把車推到安全地段,然後呼叫緊急救援。
那麽如果水面沒有沒過排氣管能夠再次點火嗎?汽車的排氣管口一般在 30-50 厘米的位置,一般積水路面很難到達。如果是駕駛員人爲熄火,而且熄火時間較短的話,可以嘗試點火;但如果是涉水過程中車輛自動熄火,那麽有可能是積水從進氣口誤入發動機導緻故障熄火,此時就不要嘗試再次啓動點火,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電車還能當潛艇開?
在一些台風天實錄視頻中我們會看到,一些車主駕駛的純電動車能在摸過窗沿的水深中繼續行駛,展現了純電動車超強的涉水能力。
那麽電車真能當潛艇開嗎?答案當然是不行的,但是純電動車的涉水能力确實比燃油車要強。
按照目前的國标規定,純電動車的動力電池組,以及充電、電控、電機、DC-DC 等等模塊都采用模塊化封閉設計,要求能達到 IP67 級别的防塵防水級别,也就是:完全阻止粉塵進入,并且電子設備能在水下 1 米處短時間浸泡。
注意是短時間浸泡,所以千萬别把電車當船來開,一般到了 300mm 以下的深度的涉水路段可以正常行駛。但如果水深已經沒過輪胎的話,就沒有必要繼續前進了。
而且由于純電動車低速扭矩大,而涉水行駛時輪胎抓地力低,所以在涉水過程中要注意行車速度,速度不宜過快,防止輪胎失去抓地力而失控,同時也防止産生大的浪湧。
那麽在什麽情況下不能重新啓動車輛呢?一是發生了高壓漏電,雖然純電動車最低也有 IP67 級别防水級别,但如果在行駛的過程中底盤的電氣設備受到了磕碰也是會有漏電風險的。這種時候車輛保護系統會自動關閉高壓系統,避免對人員造成傷害。駕駛員此時也絕對不要嘗試重啓車輛,而是快速遠離車輛,等待專業人員救援。
另一種情況是整車泡水了,比如在地庫,或者内澇嚴重的地方,此時也不要進行上電啓動車輛,因爲此時車主沒法判斷車輛的絕緣情況,也需要由專業人員來進行檢查處理。
維修成本大不同
比起涉水行駛的區别,車輛受損後的維修費用相信是大家更加關心的地方。
相比之下,因爲涉水能力一般,傳統燃油車在涉水行駛過程中的故障率會更高,但隻要避免發動機熄火二次啓動這種情況,也就集中在零部件的維修更換方面了,而對于擁有成熟的零部件産業鏈的燃油車來說,維修保養成本自然是比較低的。
相反純電動車涉水能力強,不容易損壞。然而一旦車輛受損,尤其是針對驅動電池的損傷,那幾乎隻能整個更換,而驅動電池往往相當于整車價格的三成左右,所以維修成本高得離譜。這也是爲什麽純電車的保險費用要比燃油車貴不少的原因。
總的來說,在台風季節遇到涉水路面行駛時,最重要的還是要注意安全駕駛,保持高度的警覺性和安全意識,盡量避免在積水較深的地方行駛或停車,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盤點丨從半年報看合資車企,電氣化洪流下何去何從?
行業丨 " 油電同價 ",插混車逆天改命
技術丨多項黑科技落地,讓新能源車更好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