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15/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401 天
01
前幾天看到一條網友發的視頻。
網友目前處在孕期,某天媽媽讓她去醫院做個檢查。
等網友去醫院回來,發現自己的狗狗不見了。
原來是媽媽趁她去檢查的時候,沒有任何通知或商量,就和舅舅一起把自己養了兩年的狗狗給送掉了。
網友還透露,自己這兩年養這隻狗已經花了 10 萬元,我想這也可以看出,這兩年中她給予了這個狗狗很多的愛。
一開始問媽媽,媽媽說是把狗狗扔了。
網友立馬報警,查了監控錄像後發現是媽媽帶走的。
她嘗試與媽媽溝通,但是媽媽早已離開家門,打電話也不接,完全不透露狗狗的信息。
網友隻好找自己的爺爺和媽媽溝通,在爺爺的追問下,媽媽終于說出實情,原來是她自作主張把狗狗送給其他人了。
而原因是,她嫌棄狗髒,擔心會影響女兒生孩子。
父母愛孩子,為子女擔心、操持可以理解,但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就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對的,自作主張的行為,實在是不可取。
網友的媽媽完全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與網友商量,而不是自以為是,随意處置。
然而現實生活中,總有這樣自以為是的父母,讓子女們想逃離。
02
最常見的一個現象,父母常常随意處置孩子的物品。
看到親戚小孩喜歡了就直接送,覺得占空間了就幹脆扔,從沒有想過先問一下自己的孩子。
如果孩子有意見了,他們有可能還會說這是花自己的錢買的,怎麼就不能處置了?
即便是你早已長大成人,用自己賺的錢買的,他們也會說,我是你爸 / 媽,怎麼就沒有權利動你東西了?
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看出,無數的人有這樣的煩惱。
這體現出部分家長的控制欲。
他們依然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沒有意識到子女的獨立性,控制着他們的方方面面。
電影《囧媽》裡,中年男子伊萬和 60 歲的母親,要一起度過六天的火車之旅。
旅途中,兩人因觀念不同,産生了諸多分歧。
比如母親随時随地給伊萬喂東西,伊萬不想吃也要硬塞進他嘴裡。
但有一次吃飯,母親本來一直讓伊萬吃紅燒肉,等到吃得隻剩最後一塊的時候,又不讓他吃了,原因是覺得他太胖了。
随着不滿慢慢累積,矛盾也越來越激化,母親望向車窗外流着淚說:"媽媽所做的一切,無非是為你好。"
聽完,兒子對母親說出來了這樣一番話:
" 這就是我們之間的問題,在你心裡住着一個幻想的兒子,你為什麼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難道你沒有發現,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個兒子嗎?"
很多父母會以為自己可以為孩子規劃人生,讓孩子活出他們認為精彩的模樣。
所以他們有的會将自己無法實現的願望,全部傾注于孩子身上,甚至将後半生的目标全部投入望子成龍的努力中。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而不能完全按照他人想法活着。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從出生開始全由父母全權掌控,那他會如何呢?
03
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一個例子。
出生在河南某農村的 80 後楊鎖,被稱為 "中國第一懶人"。
23 歲那年他活活餓死,當年還出了一個報道:《真的有人懶死了》。
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
楊鎖父母 40 多歲才有了他一個兒子,因此将他視為掌上明珠,起名 " 楊鎖 " 也是為了希望他可以長命百歲。
楊鎖出生後,父母并沒有打算讓他學習走路,因為怕他會磕着碰着。
他們總是将楊鎖抱在懷裡,不讓他下地。
等到楊鎖六七歲時,父母很難抱着的時候,父親就用竹筐挑着他。
即便家裡生活貧困,但楊鎖依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求必應。
等到上學的年紀,楊鎖在學校覺得讀書累,根本不好好學習。
老師勸說或批評他,他就會哭鬧不止。
回家後他向父母告狀,父母第二天一定會到學校大吵大鬧。
後來老師幹脆不管楊鎖了。
無心學習的楊鎖,小學畢業便辍學在家,每天無所事事。
13 歲時楊鎖父親去世,一家人的生活便由母親一人苦撐,即便如此也不讓楊鎖幫自己幹農活。
随着母親年歲漸長,能幹的活越來越少了,才開始鼓勵楊鎖去幹點活。
但為時已晚,楊鎖早已習慣了懶惰,根本不想做事了。
有時候被母親說煩了,就會朝她發脾氣,甚至拳打腳踢。
楊鎖 18 歲時,母親也過世了。
楊鎖失去雙親,連吃飯都變得困難。
一開始他變賣家裡的東西,但很快就賣光了。
沒了母親照顧的楊鎖也開始變得邋裡邋遢,堂哥先後介紹幾份工給他,也各種理由做不下去。
此後他便一個人鎖在家裡,村民們出于好心隔三差五給他送來一些吃的。
天冷了,他懶得起床,也懶得出去上廁所,幹脆在屋裡刨個坑就地解決。
他家的破房子四處漏風,也不管不顧,照樣躺在炕上呼呼大睡。
某一天,堂哥帶着食物和棉被去看楊鎖,結果發現他全身僵硬,已經過世了。
他家的桌子上擺着村民們送來的各種食物,但凡他下地吃上幾口也不會活活餓死。
年僅 23 歲的楊鎖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表面上看,楊鎖是因為太懶活活把自己餓死、凍死了,但其實,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過度溺愛。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溺愛孩子的背後是父母強烈的控制欲,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
家長控制欲過強,對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負面影響,與痛失至親産生的負面影響程度相近。"
過度的控制,是孩子獨立的絆腳石。
這樣的孩子,他沒有機會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難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連社交都不敢去嘗試,離開父母後,極易活成一座孤島。
楊鎖便是如此。
生命的意義,在于選擇。
真的愛自己的子女,就應該将他們看作獨立、擁有選擇權的人,而不是讓他們活在你的選擇之下。
如果一個人連選擇權都沒有,都在按别人的意願生活,那還是他自己的生命嗎?
自我提升
擁有成長心态是相對稀缺品質
當你不知如何開始行動,陷入迷茫時,
不妨先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精讀君通識詞典》每天發布 1 個概念,
通過不斷積累,将知識内化為自己的工具,
在你實現目标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