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東方 IC)
9 月 14 日,三盛教育股價觸及 2.01 元,這個價格是上市 12 年來的新低。
最新的财報顯示,三盛教育前三季度仍然虧損 3945.8 萬元,這一趨勢下,公司很有可能迎來連續第四個年度的虧損。
這家成立已有 20 年的老牌教育信息化公司,正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
兩任董事長同時被立案
三盛教育的危機已經蔓延到方方面面。
今年 1 月 30 日,三盛教育在公告中透露,公司與公司原董事長林榮濱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二者均被立案調查。2 月 6 日,林榮濱申請辭去董事職務,理由是 " 個人原因 "。2 月 24 日,戴德斌通過選舉成爲三盛教育董事長。
然而好景不長,10 月,公司與董事長戴德斌、原董事長林榮濱一同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戴德斌、林榮濱涉嫌信息披露違法被立案。至此,兩任董事長均被立案。
根據此前披露,戴德斌、林榮濱都曾通過關聯企業違規占用資金。在 6 月 14 日北京監管局下發的《關于對三盛教育采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中提到,2022 年 1 至 9 月,公司原實控人(林榮濱)通過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合計金額達 5.76 億元,三筆資金分别于 2022 年 3 月、6 月、9 月歸還。2022 年 11 至 12 月,公司新實控人(戴德斌)通過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被占用的資金餘額尚有 6.66 億元。
與董事長被立案一并出現的還有撲朔迷離的财務情況。
最爲首要的是違規擔保。今年 3 月,其子公司湖南三盛新能源在銀行存入的共計 4.5 億元定期存單被質押,分别爲河南環利商貿有限公司、河南昭穗實業有限公司提供 2 億元擔保和 2.5 億元擔保。9 月 12 日,因銀行承兌彙票出票人到期未能兌付,湖南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 4.5 億元被銀行強行劃轉。
公司在回複問詢函時表示,三盛新能源以銀行定期存單爲實控人的關聯公司或指定公司提供質押擔保,但未履行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決策程序,存在違規對外提供擔保。三盛教育稱,目前公司及董事會已敦促實際控制人采取處置資産、合法貸款等有效措施解除資金占用與違規擔保的情形。但截至目前,相關違規擔保問題所帶來的風險仍未解除。
此外,今年 4 月的年度報告中,審計機構中審衆環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 2022 年度财務報告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獨董董仁周對公司第六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全部議案都投出了反對票。他認爲,董事會沒有依法提前将相關議案送達獨董閱讀。而且,他在收到會計師事務所溝通函後,才獲悉公司将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無法保證 2022 年年度報告、2023 年一季度報告的真實、準确、完整。他認爲三盛并未保障獨董的知情權,因此決定辭職。随後,公司副總經理、财務負責人與财務總監符蓉芳也提出辭職。
違規占用資金、違規擔保、董事長被立案、财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幾乎每一條幾乎都指向了十分嚴重的問題。在這個背景下,三盛教育的三季報仍然沒有釋放強勢信号。
嚴控開支,虧損持續
第三季度,三盛教育的營收看似保持了不錯的增勢,但經營形勢依然嚴峻。
公司營收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長 76.74% 至 1.03 億元;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 2.09 億元,同比增長 15.78%。與此同時,三盛教育嚴格控制了開始。前三季度,三盛教育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分别爲 1557 萬元、4785 萬元、1478 萬元,同比分别減少 43.84%、17%、40.62%。對于變動原因,公司提到了減少市場推廣費用和研發支出。
雖然營收增長且嚴控開支,但由于期内合并了天雄新材,導緻前三季度營業成本同比增長 44.13% 至 1.68 億元。去年年底,三盛教育豪擲 5 億元收購天雄新材,高調宣布跨界電解錳領域。但彼時天雄新材處于持續虧損中,且承租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建築物、生産線、構築物等資産已被抵押,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上半年,天雄新材營收 3057 萬元,虧損 1214 萬元。
營業成本的增加直接導緻了三盛教育虧損的持續。前三季度,公司的歸母淨虧損 3946 萬元;其中,第三季度的歸母淨虧損 1201 萬元。雖然出現了同比虧損收窄,但目前仍未實現扭虧爲盈。一旦 2023 年全年繼續虧損,這将是三盛教育連續虧損的第五年,2019-2022 年,三盛教育扣非淨虧損 2420 萬、7.37 億、1.7 億元、2.55 億,目前三盛教育的股票代碼已經變成 "*ST 三盛 ",持續虧損對其保住上市資格将是不小的挑戰。
更令人擔憂的是,由于違規擔保資金被劃轉,三盛教育的現金流風險陡增。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三盛教育的貨币資金爲 3952 萬元,和期初相比減少 94.82%。經營活動産生現金淨流出 6.86 億元,其中,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金額爲 11.64 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爲 3706 萬元,而期初尚有 7.56 億元。
資金大幅縮水,虧損還在持續,三盛教育正在經曆最艱難的時光。而造成如今的狀況,可能與三盛教育 " 一直奉行 " 的經營方式有關。
跨界走到 " 死胡同 "
2011 年 12 月,彙冠股份在深交所創業闆上市。2015 年 6 月,彙冠股份的控股股東由西藏丹貝變更爲和君商學,實控人由劉新斌變更爲王明富。兩年後,彙冠股份再度易主,卓豐投資成爲彙冠股份控股股東,彙冠股份實際控制人由王明富變更爲林榮濱。随後,彙冠股份更名爲 " 三盛教育 "。這便是三盛教育的前身。
由于起初是一家從事精密制造業務的公司,并非教育 " 科班出身 ",因此在跨界轉型的過程中,三盛教育 " 本能 " 地選擇了并購模式。2016 年,彙冠股份(三盛教育的前身)斥資 8.06 億元收購恒峰信息 100% 股權,形成的商譽金額爲 6.77 億元。不曾想恒峰信息在完成業績承諾後便掉頭向下。2019 年,恒峰信息營收從前一年上漲 61.38% 變爲下滑 25.22%。淨利潤從增長 23.03% 變爲下滑 37.42%。
除了恒峰信息,2018 年,三盛教育并購睿頌天勤,收獲太原兩所民辦學校。2019 年便收回全部出資份額,獲得了 291 萬元投資收益。最終沒有在這筆交易中收到太多損失。
但随後的并購卻沒有延續這份幸運。2019 年 9 月,三盛教育宣布以現金 1.23 億元的價格收購中育貝拉 51% 股權。随後,因中育貝拉未完成業績指标,三盛教育 2020 年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2443.46 萬元。
2019 年 11 月,三盛教育收購山東三品恒大教育 10% 股權。然而,在疫情的影響下,三盛教育決定終止收購,雙方一度陷入仲裁。
2019 年,三盛教育收購恒一教育 30% 股權,然而恒一教育一直處于虧損狀态。随後在 2020 年,三盛教育試圖出售恒一教育,2021 年 2 月,三盛教育表示已經收到 2110 萬元的股權轉讓款。
教育業務頻頻受挫後,三盛教育最終選擇了再一次跨界,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耗資 5 億元收購天雄新材,跨界電解錳。
對此,三盛教育表示,其主營智慧教育低迷,天雄新材主要從事電解錳業務,投資天雄新材可以構建新的核心競争力,改善公司财務狀況。三盛教育也描繪出了理想的未來——收購完成後,公司還将對天雄新材部分電解錳生産線進行改造,新建年産 20 萬噸電池級高純硫酸錳、四氧化三錳生産線,研發和生産錳系列新能源電池相關原材料。
然而,在持續的跨界、并購過程中,三盛教育不斷積蓄風險,如今,風險開始集中爆發。無論是違規擔保、被立案,還是持續虧損、現金見底,三盛教育想走出困境都已經變得十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