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遲到了,周林海飛速跑向電梯,準備下 14 樓去開會。電梯門打開,巧遇難得一見的張董事長。張董事長請周林海幫他再按一次 12 樓,小周沒聽清楚,問道 " 您下幾層?" 張董面露不悅,旁邊的同事錢山川趕緊補救,說道 " 董事長上 12 樓 "。周林海趕緊按了 12 層。
電梯到了 14 層,周林海急匆匆沖出去。電梯到了 12 層,錢山川左手按住 " 開門 " 鍵,伸出右手做出 " 請出 " 的動作,陪張董走出電梯後,錢山川反身向樓梯口走去。張董好奇地問他,你怎麽走樓梯?錢山川說,我去 13 層,剛才怕耽誤您時間,我沒按 13 層。張董點點頭。
正巧第二天,張董選配新秘書,辦公室主任推薦了周林海,但張董搖搖頭說,你讓錢山川做吧。辦公室主任好奇地看着張董,百思不得其解,錢山川不是辦公室的職員,張董怎麽看上了他呢?張董笑着說起昨天在電梯裏的 " 奇遇 ",點評周林海不如錢山川心細,見微知著,挑選了他做秘書,還說他看人的眼光一般很準,細節決定成敗。
看到這裏,估計罵作者的人已經憋不住了,什麽 " 奴才學 "" 跪舔術 "" 馬屁精 " 的都來了。人性學大師卡内基說過,成功的背後,15% 是個人努力,85% 是人際關系。馬老師也說過,智商防止失敗,情商決定成功。你以爲這是編故事,其實,這樣的 " 機緣 ",可遇不可求,每天都在上演。
能成爲領導者,也是從人情世故、人情冷暖中博弈出來的,當他們位居高位時,看人看事就要清爽很多。每位領導者都有自己的識人之術,有人看大事,有人觀細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隻是普通員工并不了解這些,我們隻是在命運河流裏随波逐流而已。
這個職場小故事給我們帶來啓示,在電梯裏偶遇領導,我們應該怎麽高情商應對呢?
【1】不用 " 忌諱詞語 "。
我們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用詞講究,就是經常說的 " 讨彩頭 "" 吉利話 "。比如,我們在飯桌上要吃魚的另一面,應該說 " 把魚順過來 ",而不能說 " 把魚翻過來 "。再比如,我們在職場上請領導講話,應該說 " 請領導上台講話 ",而不能說 " 請領導下台頒獎 ",等等。所以,你在電梯裏遇到領導,不要說 " 您下幾樓 " 之類的忌諱詞,沒别的意思,就是不讨喜而已。
【2】要遵守通用禮儀。
我們在職場上經常遇到與領導同乘電梯的場景,作爲年輕人,要遵循文明禮貌、謙虛低調的禮儀。等電梯時,要主動打開電梯,用手輕微扶住門口,邀請領導先進電梯;如果人比較多,你也可以先進電梯,站在按鍵處,按住 " 開門鍵 ",做 " 請進 " 的手勢;在電梯裏,要盡量站在電梯按鈕處,方便給領導和客人打開電梯;出電梯時,要一手按住 " 開門鍵 ",一手做出 " 請出 " 的動作。
【3】巧用 " 麥肯錫電梯法則 "。
什麽是著名的 " 麥肯錫電梯法則 "?麥肯錫要求員工做到:遇到高層人物,要用最短的時間達到結果。後來被總結爲經典的 "30 秒鍾電梯理論 "。在電梯裏,不管多大的事情,都要迅速提煉歸納成 3 條意見,簡單幹脆、一針見血、直奔結果。
所以,在電梯裏偶爾重量級的領導者,如果領導主動詢問某事,你要立即啓用 " 麥肯錫電梯法則 ",在極短的時間内把領導問你的問題回答的簡單清晰,展現出你超強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搶抓機遇的意識。細節決定成敗,機遇來了就要牢牢抓住,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PS:其實,我們普通打工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去擠電梯的,沒有機會跟領導私聊。那麽,我們遵守電梯禮儀即可。進入電梯後,在人多的情況下,我們不要大聲交談,不談私事,也不談公務。面朝電梯門站立,站姿挺拔,不要懶洋洋倚靠在電梯上。遇到領導在場,微微點頭緻意即可。良好的職業形象,也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