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小調查,你知道 2012 年,中國哪個手機品牌出貨量最大嗎?答案會驚掉你下巴。
沒錯,就是中興!
那一年,中興手機全球出貨量達到 6700 萬台,僅次于三星 / 諾基亞 / 蘋果,位居世界第四。
那一年,小米推出 1S,華爲推出 P1,OPPO 推出 Find5,VIVO 推出 X1,智能機第一個風口。
那一年,作爲中華酷聯的領頭羊,中興手機一時風頭無兩,誰能想到浪潮褪去的那麽快。
通訊起家,一路外挂,妥妥的時代驕子。
1985 年,中興半導體在深圳成立,名字雖然高大上,但初期并沒有核心技術,也是從代工低端産品開始。
1987 年,推出第一款自研電話交換機;1992 年,銷售額首次破億;1993 年," 中興新通訊 " 正式成立;1997 年,在 A 股上市,銷售額達到 14 億;1998 年,成立手機産品部;1999 年,推出國内第一款全中文雙頻手機 ZTE189。
再後面,踩對 CDMA、小靈通、雙模雙待、3G、安卓每一波風口,屢創新高。
物極必反,急轉直下,漫長的下滑周期。
巅峰的 2012 年,中興首次出現虧損 28 億元,從此進入一個漫長的流年不利期,曆經多輪磨難和戰略調整,一直藥不到、病不除。
2019 年 Q3,中興手機在國内 5G 占有率隻有 1.5%,從此再未進入五甲;到 2024 年,大大小小的榜單,幾乎再難見到其蹤影。
個人也好奇,在這股時代洪流中,怎麽突然就從 "NO.1" 到 "OTHERS" 了,簡直可以寫入國内商學院教科書反案例了,另一個能與之媲美的品牌叫 NOKIA。
原因是多方面的,幾乎所有的坑,中興全都踩中了。
國内首個爆款單品,也是中興手機最後一個。
2010 年 9 月,一代神機 ZTE Blade 880 誕生,先出海,在全球多個國家殺瘋了。後轉内銷,國行三個版本分别爲 V880、U880、N880。
2011 年,880 系列銷量超過千萬台。我印象深刻,剛剛去 JD 後台查了下,當年确實給表弟買過這款 U880。彼時,小米 1 還在搶 F 碼呢。
禍根也早早地埋下了。
坑一:産品力不夠。
早期的智能手機,因爲軟硬件等複雜因素,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快速的敏捷開發叠代,但一直到了 2012 年,千萬級出貨量的 880 系列基礎體驗,中興依然解決不了。
産品質量嚴重不足、用戶體驗不夠、操作系統不及時更新、閃屏花屏等等,均成爲消費者吐槽的焦點。
U930 字庫門事件後,一度被消費者釘在 " 剁手興 " 的恥辱柱上。
坑二:定位模糊。
提起華爲,硬核技術國貨之光;談到小米,第一反應是性價比;聊起 OPPO,設計顔值令人津津樂道。
但讓你說出一個中興手機的特點呢?好像并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巅峰時期,中興有 300 多款機型,既有老年功能機,也有低端智能機,相互之間左右互搏,讓消費者根本無法選擇。
當智能機被蘋果帶入一年一代的簡潔命名時代,中興依舊躺在功能機的混亂海洋裏。努比亞這個不中不洋的子品牌名字,也被诟病很久。
到後期,你能很明顯感覺到,中興在拼命追趕風口,年年推出極具噱頭的産品。比如:全球首款雙玻璃鏡面設計、全球首款系統級全語音操控、世界首批眼紋識别解鎖功能、全球首款集聲紋、眼紋、指紋生物識别解鎖、1.6 萬元蘭博基尼定制款 ……
噱頭主義加速了崩盤。
坑三:過度依賴運營商渠道。
可謂成也運營商,敗也運營商。
早期,通過運營商進行捆綁銷售,确實有一定優勢,不僅能省去店鋪租金、人工、廣告等成本,還能帶來巨額出貨量。在很長一段時間,中興手機的出貨量九成來自于運營商,公開市場渠道占比僅爲 10%。
緻命缺點有三個:① 利潤低,看起來聲勢浩大的出貨量,但利潤不及正常渠道零頭;② 定制大量入門級智能手機,固化了低端劣質消費心智;③ 扼殺了新渠道力。
當小米發布會帶來宗教式粉絲流量時,當蘋果 Apple Store 成爲城市靓麗風景線時,當微博熱搜成爲手機廠商必争之地時,中興手機的反饋機制已經被焊死在舊通道中。
下遊決定上遊,勢能牽引全身。
坑四:自我催眠式 KPI
2015 年,在完成了營收、收款 " 雙千億 " 的既定目标後,中興手機随手制定了 2016 年 7000 萬部的 KPI,内外部都覺得不可思議。
像極了把頭埋進沙堆裏,完全靠慣性制定目标。要知道彼時,中興手機在國内市場,已經被華爲、聯想、小米、魅族、OPPO、VIVO 等超越,自身勢能早已江河日下。
結果 2016 年,中興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 36.5%,排名直接跌出了全球前十。
有意思的是,時至今日,@中興手機 的官方微博簡介裏,還留着「中興通訊是全球第四大手機廠商」。沒有人想去掉這句,恐怕更沒有人敢去掉這句。
不自醒、不自知、不自重,其實是大公司崩盤通病。
坑五:根本症結在于組織内因。
中興華爲一度被譽爲雙子星,但二者在組織層面漸行漸遠。
華爲很早就實行輪值 CEO 制度、合夥人模式、分紅機制,無論是員工還是管理層,都保持了狼性文化的創業精神,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相比之下,中興的管理層決策效率低下,很多重大決定往往因爲内部意見不統一而被擱置,決策層甚至一度出走,基層骨幹人才流失嚴重。
早在 2016 年,中興終端 CEO 的曾學忠曾發 3000 多字内部郵件,對國内市場失利原因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總結。一是戰略失誤,沒有提前洞察到消費者轉換趨勢和渠道轉換趨勢,錯過兩個風口;二是固有的管控模式、品牌等短闆,沒有得到充分提升。鼓勵團隊找回做手機的初心,最終赢得消費者的愛。
一年後,曾因個人原因離職。
小結:
雖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除了中興,被拍在沙灘上的手機品牌,恐怕得過百,包括但不限于:金立、錘子、黑莓、HTC、美圖、格力等等,甚至谷歌、微軟也折戟于此。
但中興手機可能是最可惜的一個,畢竟他有着渾厚的曆史積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高樓賓客,令人唏噓。
中興這個詞,在咱們文化裏有着特殊的意義,曆史上有 8 次王朝中興,安居樂業,奉爲佳話。
2025 年,是中興公司成立 40 周年,但願在其不惑之年,還有機會迎來中興手機的二次中興。
想寫這篇許久,筆記權當複盤,以史爲鏡。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巨頭财經 ",作者:巨頭編委會,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