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龍芯中科正式發布了一枚非常重磅的電腦芯片——龍芯 3A6000 通用處理器!從發布會的内容可以看到,它實現了三項非常重要的突破。
在性能上,龍芯 3A6000 的測試數據以達到 10 代酷睿的水平,這是我國通用處理器首次達到市場主流水平。
它的指令集和架構也是由我國自主設計,完全不受國外的管控。龍芯 3A6000 的問世,不僅标志着中國通用 CPU 實現了重大突破,同時也預示着以 Intel、AMD 爲代表的 X86 處理器長達 30 年的全球霸權時代已經結束。
硬件參數
在規格方面,龍芯 3A6000 采用 12nm 制程工藝制造,采用龍芯自主指令系統 LoongArch,具有四個物理核心,支持超線程技術(4 核 8 線程),是龍芯第四代 64 位高性能微架構 LA664 的首款産品,主頻 2.0~2.5Hz,支持 128 位向量處理擴展指令(LSX)和 256 位高級向量處理擴展指令(LASX)
性能首次達到市場主流水平
性能決定處理器的市場競争力,這也驅動着 Intel、AMD 持續技術叠代。過去,我國 CPU 在工藝和性能上一直落後,但龍芯 3A6000 改變了這一局面,其運算能力首次達到主流水平。
來自 B 站 UP 主的測試數據顯示,龍芯 3A6000 CPU 的性能比其前身 3A5000 提高了 75%,非常接近第十代酷睿 i3-10100 的分數,但龍芯 3A6000 的主頻與功耗更低。
在多核測試中,龍芯 3A6000 的性能表現比前代産品 3A5000 高出近 2 倍,與第十代酷睿 i3-10100(4.3 GHz)打成平手。
爲了公平起見,B 站 UP 主又将龍芯 3A6000 與第十代酷睿 i3-10100 和第十四代酷睿 i5-14600K 在相同的 2.5 GHz 主頻下進行了對比測試。
數據顯示龍芯 3A6000 以高達 40% 的領先優勢輕松超越第十代酷睿 i3-10100。而且該芯片在整數測試中也比第十四代酷睿 i5-14600K 更快,隻是浮點測試中略有落後。
由此可以看出,在頻率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龍芯 3A6000 已經充分展現出其在性能密度方面的優勢,這标志着中國 CPU 實現重大性能突破,國産處理器不隻是提供給特定的定制客戶,也能滿足大衆以及更多行業對通用處理器性能的需求。
自主研發指令集架構LoongArch
在處理器的設計中,指令集架構是其核心競争力的體現,全球具有處理器指令集和基礎架構設計的機構屈指可數。主流的處理器都是構建在 X86、ARM、MIPS、RISC-V 等主流指令集基礎上進行開發設計的。
就算是大名鼎鼎的蘋果 M 系列處理器,也是基于 ARM 開發設計的,而 Intel 的 x86 架構(指令集)則在電腦、服務器領域已經稱霸 30 年!
我國的通用處理器大部分也是基于 x86 架構(指令集)進行開發設計,而龍芯 3A6000 則采用完全自主研發的指令集架構 LoongArch。
好處當然就是完全自主可控,但弊端就是與現有軟件生态完全不兼容!但龍芯二進制翻譯應用解決方案,可以應對目前軟件生态的兼容問題。
龍芯二進制翻譯應用解決方案包括 LATX 和 LATA 兩個翻譯系統,其中 LATX 主要是支持将 X86 平台的應用在龍芯平台上安裝運行,LATA 則是針對 ARM 平台。同時龍芯 IP 和架構指令集系統,也會開放授權給合作夥伴,國内主流的程序逐漸都會适配龍芯。
完全自主的12nm 工藝制造
有關于龍芯 3A6000 的生産制造的信息并不多,據一些之名自媒體人推測,其生産線可能來自深圳,與華爲麒麟生産線一樣已經實現了去美化,在發布會上,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先生表示 " 目前龍芯 3A6000 采用 12nm 制成工藝,接下來要用 7nm 實現 Intel、AMD 5nm 的性能 "
電腦實現 100% 國産化
龍芯 3A6000 的發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爲它補齊了電腦硬件芯片國産化的最後一環。一台電腦主機核心包括處理器、内存、硬盤、顯卡。
在此之前,長江存儲解決了固态硬盤存儲芯片,紫光、長鑫存儲解決了内存芯片、摩爾線程解決了顯示芯片,現在龍芯 3A6000 的加入讓我們的電腦主機實現了 100% 國産化。
再加上京東方、華星光電的顯示屏、鴻蒙、歐拉操作系統,相信明年将會有更多的 100% 國産電腦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