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闵魚
以我們的身體爲圓心,搜尋附近 1 公裏範圍内,老人、環衛工人們、身障人士們,在哪些地方停留的次數最多?
可能是能夠免費上門送菜的菜攤、面向老人不收費的理發店、2 元一個 7 年不漲價的面包店 ......身邊的公益小店們,構成了普通人遇上困難時,生活的支點。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兒,卻成爲了大家心裏的人間煙火。
最近,一部以公益小店爲主角的微電影《我和我的小店》,在優酷上線了。整個系列,講述的都是街邊公益小店的故事。主創團隊走訪了 1000 多家小店,影片人物和故事情節,全都來自于真實生活:
患有股骨頭壞死病的大姐,騎車飛馳在村裏,她給老人們免費理發;高位截癱的年輕小夥,開了個帶暗号的串串店,給身障朋友們打五折,還一起畫了一張城市無障礙地圖;照顧患白血病弟弟的小夥兒,在醫院裏的共享廚房裏當志願者,親人病愈後還回來做志願者 ......
「後浪研究所」被影片裏的這三個小店的故事所打動,在這裏分享給大家,願你們能在故事裏,找到生活向陽的希望和能量。
01.她的義剪車,飛馳在鄉野小道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愛笑的安徽大姐劉鳳英。
2017 年,她因股骨頭壞死,癱瘓在床。在健康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劉鳳英做了免費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重新站了起來。
那段經曆給了她從未有過的體驗:行動不便,難以自立,連理個頭發都費勁。也是因爲感受過癱卧在床的困難,她格外理解老人不方便出門、不方便理發的需求。
一個想法就此萌生,她打算學點手藝,回報這份善意給社會,就從給老人免費理發開始。
" 飲水思源,人勿忘本,我想要回報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 劉鳳英說幹就幹,沒有工具,她自掏腰包,沒有技術,她就自學,在腿腳不便的情況下,爲了走得更遠,她還買了一個三輪車代步。
就這樣,劉鳳英開了一家 " 移動理發店 ",2018 年起一人一車,風雨不斷,跑遍了周圍 9 家敬老院,給孤寡老人和殘障人群免費理發。這輛 " 移動的理發店 ",如今已提供免費服務超 5000 人次。
時間長了,劉鳳英發現,老人的頭發一個月左右就需要剪一次,爲了不錯過剪發的時間,她還特地準備了一個筆記本,仔細記錄着老人們的剪發日期。每間隔 26 天或者一個月,她都會算好日子,騎車去上門理發。
劉鳳英爲老人理發
劉鳳英自個兒的生活,過得并不容易。說實話,就連家人都未必理解這種「義務付出」,但她自己心裏知道,出去義剪的時候,是她内心最甯靜、最快樂的時候。
老人們會數着日子,攢下雞蛋、蘋果,留給這個熱情爽利的 " 閨女 "。和老人們在一起,是劉鳳英勞累一天最輕松的時刻," 老人不像其他人斜眼看我。我有時間也會給老人們剪手指甲、腳指甲。"
哪怕這種快樂,有時候帶着風險。
風吹雨淋和頻繁使用令義剪車小毛病不斷,有一次她差點因刹車失靈沖進水溝。
前路艱難,但好在有人同行。聽說了她的故事後,網商銀行公益小店聯盟專門根據劉鳳英的需求,爲她改造了一輛電動的,帶有封閉式車篷的 " 愛心義剪車 ",她非常開心:" 原來陰天了不敢出門,風大也不敢出門,現在也不管風大也不管下雨了,騎這個車子就走了,也不怕耽誤老人理發了。"
劉鳳英的義剪車
劉鳳英有時因爲身體狀況,無法及時響應理發需求。有一次,實在沒空的她給一戶身障家庭打去了電話。她跟那戶人家的女兒說:" 我這段時間真的太忙,過不去了,要不你買個推子,試試自己給你爸爸剪剪頭發?"
女孩當真拿起了剪子,有模有樣地學會了理發。讓劉鳳英驚喜的是,有了手藝以後,女孩主動加入劉鳳英的隊伍,幹起了義剪的工作,常常給村裏的五保老人免費理發。
一家敬老院有兩個定期來的年輕理發師,每次給老人理發會收 5 元、8 元,看到劉鳳英拄着拐杖都來給老人們義務剪發,大受觸動,也決定加入公益隊伍中來, " 我們以後給敬老院老人理發也免費。"
劉鳳英有兩個酒窩,在鏡頭裏,她總是帶着淳樸溫暖的笑容,她沒覺得自己是在做 " 奉獻 ",能爲别人帶去快樂,也是她最大的快樂。
《我和我的小店》截圖
02. 田小野串串店,暗号 A 套餐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西安小夥田野。
17 歲以前的他學散打、練搏擊,還會開推土機,是一個有着無限可能的青春少年。
但 2004 年的一場車禍,令他頸椎受傷導緻高位截癱,也摧毀了他生活的熱情,至暗時刻,他幾乎沒有走出家門。
" 有十年的時間,不斷的被騙,最後病沒治好,家裏卻被掏空了。很絕望,但也慢慢接受了這個病完全不可能治好了。它讓我快速的變成了一個特别成熟的人,我開始思考如何過好患病的人生。"
2014 年,他做出了一個對自己影響巨大的勇敢決定:開間小店,賣串串。
田野的串串店
一開始賣串是因爲田野愛吃,門檻又比較低,他和家人買了點爐子、桌子、闆凳就在小區門口支起來了。他還向成都火鍋大廚學藝,花了大量時間與精力改良鍋底,研發出西安人喜歡的酸菜鍋口味。慢慢的,串串攤變成了串串店,田野的活動半徑從輪椅上的 2 平米,擴展到串串店的 400 平米。
也因爲琢磨把店開好這件事,田野對生活有了新的盼頭,同時也多了一份善意的期待。他說,自己走出來也花了挺長時間的,他想讓和自己一樣的傷友也走出來。
田野的串串店,不單是一家殘障人士開的店,更是一家殘障人士可以半價吃串兒的店。" 給他們打折,一方面想給他們優惠,一方面想給大家找一個地方能放輕松呆着。"
最初,串串店給殘障人群打 88 折,加入網商銀行公益小店聯盟後,優惠力度加碼——殘障朋友進店報暗号 "A 套餐 ",半價吃串。
田野的小店,已經成爲了許多西安殘障人士心裏的 " 老地方 ",他們在這裏吃串聊天,也相約逛公園、爬山、唱歌,時不時來上一場輪椅上競速……
" 聚在一起的人多了,就想爲這個群體做點什麽 ",田野說。
前幾年,田野與結識的 6 位傷友幹了件大事——開展道路無障礙環境調查,制作無障礙地圖。他們花了 3 個月的時間,在西安主城區 597 平方公裏的公共道路範圍裏,滑着輪椅去測試無障礙設施,調研總結問題 1911 個、拍攝照片 5000 餘張,編寫了《西安市無障礙設施狀況調查報告》。
田野說,做無障礙地圖的目的,就是保障傷友們的出行安全。從一開始不敢踏出家門,到開起小店做老闆,再到活動半徑覆蓋西安市,田野花了快 20 年。對田野而言, "道路的無障礙隻是一個短暫的目标,内心的無障礙,才是終極的目标。"
03. 在抗癌廚房,等待春天到來
第三個故事發生在一間特殊的抗癌廚房,這裏的志願者,身份有點特殊,他們是一群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血病患兒家屬。
小白春天,是北京南三環的博仁醫院内一間三十平米的半露天小廚房,在這裏做飯,水電煤竈台都免費。
2017 年,齊利光帶孩子來到北京治療白血病,發現了病友們的吃飯問題——白血病患者在對于飲食的衛生要求很高,最好是能吃到家人親手做的飯菜。但在博仁醫院附近,最普通的一居室都需要 6000-7000 元一個月,本就拮據的家長們難負擔高額的房租。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他成立了小白春天共享廚房。如今,齊利光的孩子已經治愈了,但他選擇繼續留在小廚房裏,守着病友們。
在這裏,吃飯就是最大的事。
家屬們一起做飯
每天早上十點,就會有家長來到抗癌廚房,到中午高峰時期,這裏能同時容納 50 家做飯。小廚房最忙碌的時候,接待過将近 100 位家屬。
齊利光說,來到這裏的人不超過兩個小時就會親近起來。大家聚在一起,一起做飯,吃飯,聊病情," 搭個夥 " 的日子,就不用盡想傷心事了。
每個人都有拿手菜,關系就在廚藝切磋中親密了起來。廣東人教東北人學會了煲養生湯,正月十五的鍋裏,煮了元宵和湯圓,端午節的粽子,有甜有鹹。
來自新疆的愛華大姐,帶孩子來北京治療白血病已經兩年了,她最拿手的是拉條子,光揉面就得四個小夥子甩開膀子才能揉上勁,但她總會花上小一天的時間精心準備," 這麽費勁,她還特别願意做,爲啥?因爲她孩子愛吃,我們更愛吃。" 齊利光說。
小白春天像一個避風港,從如何辦理住院手續、要采取什麽治療方法,到住哪兒、去哪買菜,新的家屬有疑問,都能在這裏得到解答。而提供幫助的志願者,張哥、愛華姐、李廣……都是病人家屬,不拿工資,全靠自覺。
張哥在小白春天 2 年了,孩子處于移植後複查階段,需要周期性回到醫院,他就申請做了志願者。
"(孩子)确診那天,我連夜把手裏的店鋪都轉出去了,然後就沒什麽收入了。病友群裏的兄弟們就帶着我送外賣,面試啊、資質啊、買電動啊,都有人幫忙。現在當外賣員一個月賺個幾千塊,一家人生活好歹有保障了。" 張哥說,在最難的時候,他獲得了大家的幫助,現在也想爲大夥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兒。
28 歲的李廣曾是小白春天管理員。多年前他帶弟弟來北京看病,最拮據時身上隻剩 136 元,是病友家屬湊的 2000 元,給了他弟弟活下去的機會。弟弟康複後,李廣成了志願者,幫家長辦理報銷結算,打掃廚房衛生,李廣說這些 " 家長裏短的小事兒 ",讓他覺得生活充滿意義。
現在,小白春天不僅是病友家長們的希望,更聚集了來自社會的關注和力量。小白春天加入了公益小店聯盟,每年能夠得到公益扶持金,去年還獲贈了 1 噸免費大米。
齊利光說,小白春天的名字,就是希望能夠給白血病家庭帶來溫暖,帶來春天的希望," 我們打造的這個小小的廚房,讓許多人找到了一個抱團取暖、慰藉心靈的地方,這些努力非常值得。我希望能和公益小店聯盟一起把它辦下去,把溫暖帶給更多的人。"
網商銀行向小白春天捐贈 1 噸大米
劉鳳英大姐、田野與齊利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公益小店店主。自己過的也不容易,但他們堅韌、善良、心中有光,借着小店幫助他人,不僅走出了曾經的陰霾,還給身邊人照亮了路。
這些小店主的選擇和經曆也啓發我們:在這個不确定的時代,也許我對世界無足輕重,但我對身邊的這個人、這些人,至關重要。
而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店,也在善意的傳遞中引來強烈的社會回響。
2021 年 5 月,網商銀行發起公益小店聯盟,2 年來幫扶全國超 1500 家公益小店,通過提供公益扶持金、免費升級經營設備、捐贈日常物資等方式,分擔小店主的公益成本、幫助小店公益走的更遠,劉鳳英、田野、齊利光的小店,都是網商銀行公益小店聯盟的成員。
2023 年 5 月,網商銀行公益小店聯盟,出品了首個公益小店系列微電影《我和我的小店》,以影像的力量,讓這些在角落裏種希望的人小店被更多人看到。
或許我們的身邊也許正有這樣的一間小店,它并不顯眼,容易被忽略,很難得到支持,卻穩穩托起 " 附近 " 的溫情,照亮一個又一個陌生人。
就像微電影片頭的詩歌所言:"我們常常沒法去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做些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