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巨潮東北亞 ,作者 | 老魚兒,編輯 | 夏秋春
2017 年 5 月 12 日晚,王健林在中國政法大學的演講中說道:" 要建設一流大學,全球有三個高校排名,誰來排名,都是老外來排。"
其中提到的全球三個高校排名指的分别是:
Q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世界大學排名:由英國一家國際教育市場咨詢公司 Quacquarelli Symonds 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從 2004 年開始延續至今;
U.S.News(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世界大學排名,又譯 U.S. News,全球最佳大學排名由 U.S. News & World Report(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從 1983 年開始,它就每年給美國的大學搞排名,并逐漸拓展到全球大學排名;
THE 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該排名是由成立于 1910 年的《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發起,于 2010 年正式推出。
王健林緊跟着還有一句話:"(三個榜單)一流大學的排名也未見得完全是公正的。"
這樣的話放在以前可能沒人相信,尤其是中國的大學排名不高的時候,很多國人總是傾向于找中國學校的問題。但如今,曾經的 " 暴論 " 已經在俄羅斯各個知名大學身上得到了一次相當徹底的驗證,就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事情的不對勁了。
01 俄校滑坡
最近,2025 年世界大學 QS 排名公布。俄羅斯最好的大學,長期在其國内排名第一的莫斯科國立大學跌到全球第 94 位,幾乎滑出前 100。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排名更是下滑 50 名。
在排名中進入前 500 的所有 10 所俄羅斯大學中,有 8 所大學出現了排名下降的情況。
如果把時間線再拉長一些,我們會發現過去 5 年,上述 10 個學校中,有 9 個出現排名下滑,有 6 個學校下滑超過 100 位,5 個學校下滑超過 150 位,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更是下滑了 214 位,直接跌到了榜單末段。
這種短期大幅度的下滑,明顯偏離了學校的真實實力。
2012 年時,俄羅斯政府進行了一個 "5-100 計劃 ",對高校加大财政投入,并設計了專門的政策措施吸引優質高校參與。而經過俄羅斯政府和各大學的努力,加入此計劃的大學大多數能進入全球前 500 名。還是以上述的十所大學爲例,在 2015 年— 2021 年的 QS 排名中,無一例外都取得了顯著的增長。
用正常的思路很難想得通,之前還有着強勁上升勢頭的俄羅斯大學,突然之間就集體掉頭直下,在幾年的時間裏下降如此之多。
尤其是建于 1755 年的莫斯科大學,作爲俄羅斯規模最大、曆史最悠久的綜合性高等院校,誕生了 13 位諾貝爾獎得主,6 名菲爾茲獎得主,其竟然 5 年内下滑了 40 位,僅在排榜單前 100 名的末尾位置,顯然有違常理。
這種下滑自然不是基于學術水準變化的,而是被政治因素在其中起了作用。但問題在于,絕大多數人都能意識到,軍事沖突和高校教育水平質量之間明顯是沒有必然聯系的。
02 政治作祟
早在 2024 年的 QS 國際大學排名公布之後,俄羅斯媒體就指出,俄羅斯大學排名普遍下降,被 " 國際社會 " 制裁是主要原因之一。
這樣的猜測并非無的放矢。以莫斯科大學爲例,從近幾年其在三大機構的排名情況來看,除了在 THE 排名持續保持了上升勢頭之外。在另外兩個排名中,均在 2023 — 2025 年的排名中,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名次下滑。而這段時間,正是俄烏沖突持續的曆史區間。
在這個區間之内,俄羅斯不僅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受到了西方國家的孤立,在學術領域也同樣遭遇了冷眼對待。
最典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2022 年 3 月 7 日,QS 在官網發表聲明,因俄烏局勢停止與俄羅斯高校的合作,不再推薦到俄羅斯接受教育。
THE 也在官網上發布了一則消息,表示" 将采取方式降低俄羅斯大學在 THE 中的排名,且大學簡介不可見 "," 将終止一切在俄羅斯開展的商業發展和活動。"
除了這些榜單機構以外,歐美高校和期刊也紛紛采取了各自的行動。
歐洲大學聯盟取消了包括莫斯科國立大學、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等 12 所俄羅斯大學的歐洲大學聯盟身份。歐美最前沿的學術動态也屏蔽了俄羅斯,俄羅斯的科研論文甚至已經被禁止在 " 國際核心期刊 " 上發表。
這導緻俄羅斯學術界的對外發聲受到了極大限制。
2022 年 3 月 11 日,科睿唯安公司發表聲明:科睿唯安将停止在俄羅斯的所有商業活動,并将立即關閉其在俄羅斯設立的辦事處。科睿唯安是哪個公司,大家或許并不熟悉。但是說起 "SCI 數據庫 " 相信無人不知—— SCI 就是科睿唯安創辦的。
著名的國際期刊《Nature》也發表社論,呼籲抵制俄羅斯科學界。
《Nature》雜志也參與了對俄制裁
這些或明裏或暗裏的動作,都導緻俄羅斯科學家在世界領先的科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減少,對俄羅斯科研文章的引用産生了負面影響。而這恰恰是在一些大學排名時的重要依據。
比如 QS 國際大學排名的編制,就是考慮了大學的學術聲譽、已發表的研究和引用率、學生就業率和其他指标。
此外,國際制裁對俄羅斯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也産生影響。
英國公司 Teledyne E2V 停止爲俄《光譜—紫外線》宇宙望遠鏡項目提供光電探測儀,而這種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儀在俄無法制造。俄羅斯許多用于科研的化學制劑,包括反應試劑 、細胞材料等,95% 的材料依賴西方科研機構提供。
莫斯科物理與技術學院新聞處的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就無奈坦言,由于制裁的限制,一些必要的科研設備、器材都已經無法購買。
03 英語傲慢
俄羅斯高校的一些遭遇,隻是所謂的高校世界排名中不公正一面的縮影。其實每個排名中,都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在影響最終結果。
US news 常年被美國高校霸榜,哈佛第一的地位幾乎沒有改變過。作爲英國的機構,QS 和 THE 的排名,也是竭力将英國大學放在前排。
而在這些所有的排名中,英語系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普遍有額外光環。2024 年 11 月 6 日,QS 發布了第 16 版《QS 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印度有多達 193 所大學上榜,而中國内地和日本分别隻有 135 所和 115 所。
最近,有個澳洲留學生依據 QS 排名輕視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事件,在網上發酵。這位留學生表示,哈爾濱工業大學 " 憑什麽跟我澳洲第 19 名的大學(大概率是新南威爾士大學)比?"
如果該事件屬實,絕對可以成爲 QS 排名值得被諷刺的最佳注腳。
QS 排名 19 的新南威爾士大學理工科學術實力比較雄厚,在工程、 科學、 科技領域一直走在澳洲大學的最前列,被稱爲 " 南半球的麻省理工 "。
但問題在于,哈工大發射過第一顆由高校自主研制的小衛星,也有一大批科研成果助力過天宮二号、嫦娥五号、" 天問一号 " 等重大任務。僅憑這些在中國航天、國防發展中的巨大貢獻,哈工大就不遜于世界上任何一個科研高校,而其 QS 排名僅有 252。
這個留學生的言論被衆多網友大規模反駁。中國最頂尖的幾所科研型大學,在科技、軍工和各類前沿領域都産生過曆史性突破的成就,但在榜單中的排名普遍相對靠後。我們可以憑此對這些榜單的公正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從莫斯科大學和中國一些大學在榜單上的遭遇可以看出,科學和技術并非沒有國家概念,大學也是有國界的。隻是很多中國人在過去很多年對全球化、國際化存在有過高的期待,也嚴重高估了外國人的道德水準和所謂的 " 公正 "。
實際上,過去幾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調整了對待這些榜單的态度。2020 年 9 月,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三校明确表态,從 2022 年開始不再參與世界大學排名。
04 寫在最後
和娛樂、體育等領域類似,無處不在的政治幹擾在學術界根本無法逃避。所謂的全球大學排名,隻在一定範圍内具備權威屬性,并不能代表全球所有頂級大學的真實水平。
但正是這樣榜單的存在,可以讓英國、美國和澳洲很多水平有限的大學,一樣可以在全球吸引無數的學生前來交費留學。
例如,想在那個 "QS 排名 19" 的新南威爾士大學就讀,一年學費加生活費将不低于 40 萬元。而相同的金額如果在哈工大就讀,保守估計可以讀完全部本科和碩士階段。
從哈工大畢業的學生可以在中國的科技企業受到格外重視,但從新南威爾士大學畢業回國,就很難獲得同樣的效果。
這就給中國的大學、家長們提出了一些警醒。在給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規劃,特别是留學規劃的時候,不能一味盲目迷信于所謂的國際排名,還是應該立足于自身的工作需要和人生規劃的需要,選擇更現實、更有具體針對性和功能性的道路前行。
其中有些方向可能短期看會更窄一些,但對留學生來說,更有機會成爲一條更有價值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