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理性的熱度一定會消退的,到最後受傷最深的其實是企業,所以希望企業和投資方都能更加務實一點,把事情做得更紮實一些,不要把整個市場弄得一地雞毛。"
一年半之前,在做一篇關于合成生物學的選題時,就曾有投資人如此警示道,但樣聲音很快被埋沒在不理性的熱度中。當時正處在行業爆火的巅峰階段,合成生物學被認爲是一個即将颠覆世界、不得不搶的風口。
然而僅僅一年半之後,合成生物學領域就迎來了一個巨大打擊:行業鼻祖和投資界标杆、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Amyris 在今年八月宣布公司已經申請破産,後續将精簡業務組合并計劃出售其消費品牌,專注于研發核心能力。
今年,國内生物醫藥産業跌入寒冬,被譽爲生命科學的一把 " 利器 " 的合成生物學技術似乎迎來了退潮時刻。
截至 2023 年第一季度,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投資被按下暫停,截止 2023 年第一季度中,合成生物學初創公司共獲得融資約 28 億美元,是過去三年中最少的一季度,部分合成生物學龍頭公司的業績在今年也出現了明顯下滑。
"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Amyris 的破産是否證僞了其一直以來備受争議的商業模式?國内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投資與創業又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Amyris 是如何倒下的?
合成生物學學在過去兩年的飛速崛起與被稱爲 " 上帝之手 " 的基因編輯系統 CRISPR - Cas9 在 2020 年拿到諾貝爾獎不無關系。
但在 " 上帝之手 " 技術出現之前,合成生物學領域有過一次高光時刻,那就是 Amyris 成功對酵母細胞進行基因工程,生産出了用于治療瘧疾的重要藥物 --- 青蒿素。
Amyris 的第一桶金正是靠合成青蒿素起家的,在生産出青蒿素之後,Amyris 開始将下一個産品開發重點聚焦于生物燃料 Biofene 法尼烯。
起初,Amyris 是将 Biofene 的應用定位在生物燃油方向,但由于量産過程中出現酵母細胞死亡率較高的問題,造成工廠規模化生産不及預期,以及 2011 年石油價格大幅下滑導緻了價格劣勢,Amyris 的生物燃料規劃最終以失敗告終。
之後,Amyris 在法尼烯基礎上推出角鲨烷,向化妝品企業供應角鲨烷原料,截至 2015 年公司在角鲨烷原料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 20%。此外,依托角鲨烷原料的生産優勢,Amyris 于 2017 年開始對外推出面向 C 端消費者的品牌,後續公司不斷加大化妝品品牌業務方面的投入,陸續推出覆蓋健康、美容和保健等領域的品牌。
然而,Amyris 業務多元化模式帶來的盈利并不及預期,公司甚至因此遭遇了滑鐵盧。據了解,在申請破産重組前,Amyris 旗下擁有 14 個不同類别的品牌。
2022 年,Amyris 開大舉進入消費品行業,一口氣推出了 8 個品牌,本意欲随合成生物學的風口起飛,結果卻因爲一系列成本費用的猛增,反而形成了巨額虧損。
财報數據顯示,2022 年 Amyris 全年營收 2.7 億美元,同比下滑 21%;2023 年一季度營收 5608.3 萬美元,同比下降 2.8%,且該季度的虧損達到創紀錄的 2.02 億美元,同比去年 1.1 億的虧損幾乎翻倍。
行業的熱度正在褪去,Amyris 的例子無疑再次強調了合成生物學企業選品與發展戰略的重要性,無論是投資人還是企業都需要回歸理性,更多關注成果轉化與實際市場需求之間的平衡。
科學與商業轉化
嚴格地講,Amyris 的技術壁壘并不算高,之所以能成爲行業裏的标志性企業,與其突出的成果轉化能力有關,有許多創新品類的合成生物學産品,都是由 Amyris 率先研發落地。Amyris 也因此在短時間内吃到了搶占市場的紅利,于是加大了新技術的研發和落地。
伴随 Amyris 的擴大,某種程度上這樣的商業模式很容易誤導一些初創企業。過去大家普遍認爲中國的轉化率偏低,但其實這是一個不正确的概念,在北京大學生物學講席教授饒毅看來,中國實際上存在轉化率偏高的問題,許多時候往往還沒有成熟的技術,就試圖推向産業。
在合成生物學領域,不少公司倒在了量産這一關。從小試到中試放大的過程非常考驗工藝,需要考慮發酵規模、轉化率、生産成本、質量穩定性、能耗、碳排放等因素。同時,初創企業往往太過注重自身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落地,而忽略了實際的市場需求,導緻出現選品上的問題。
從更底層的邏輯來說,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企業一直面臨科學與商業轉化如何溝通的難題。
因爲選品失敗遭遇股價暴跌甚至破産的公司不止 Amyris 一家,同爲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的 Zymergen 也有過類似的經曆。
Zymergen 曾經設計過一種可折疊的光學薄膜,非常适用于折疊手機。當 Zymergen 克服萬難成功生産出這種光學薄膜時,才發現量産遠不及預期,更爲緻命的是,折疊手機沒有獲得市場認可,成爲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Zymergen 也因此股價暴跌,合成生物學闆塊估值也遭受重創,這些都是前車之鑒。
另外,國内合成生物學龍頭凱賽生物 2023 年中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 10.30 億元,同比減少 20.05%;扣非歸母淨利潤 2.03 億元,同比減少 39.46%。凱賽生物就指出,扣非歸母淨利潤的下降,主要因爲下遊需求疲軟,導緻長鏈二元酸系列産品銷量下降,同時一次性成本費用增加。
對企業來說,選品應當在技術能實現的能力範圍内,盡可能選擇高附加值,同時市場盡可能大的物質。管線裏産品之間的關聯度很重要,需要關注底層的生物合成路線是否有相通性和協同效應。
不少投資人均表示,希望更多公司能夠看到規模效應,這可以讓企業的研發和産量邊際成本逐漸下降。
" 實際上選品是企業最重要的決策之一,投資人隻能說提出建議,更多還需要企業自己認真調研、細心測算産品的市場規模、下遊需求等,有成本優勢才能具備市場競争力。" 陳文正告訴钛媒體創投家。
合成生物學 =to VC?
過去,國内合成生物學行業在短時間内有大量資金湧入,一大批國内合成生物學蒙眼狂奔。現在所經曆的熱度褪去,實際上是指 " 不合理 " 的熱度褪去,行業正在經曆泡沫的出清。
在合成生物學最火熱的 2021 年,有多位互聯網大佬公開表達了對于生命科學的追求。
" 他們肯定是非常優秀、頂級的創業者,但是對于生命科學這種高壁壘的賽道,可能還是在學習階段。"Leo 表示,與其說對生命科學或者對大模型有追求,其實更像是對不同領域的知識有追求。
當時間來到 2023 年,當 ChatGPT 成爲時代密碼時,似乎大模型又成爲了一種新的追求。過去那些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大佬紛紛下場組建起了自己的大模型初創企業,并且頻繁融資獲得資本的支持。
被風口抛棄的舊賽道,成爲了投資人 " 反省 " 的重點對象,這樣的現象在行業裏不是孤例。實際上,自合成生物學賽道被關注以來,稱其 To VC 的聲音就一直未曾斷過。
" 每一波風口都有 to VC 的企業,不管是合成生物學還是過去的自動駕駛、包括現在的大模型,隻要我們還想創新,就得容忍一定的泡沫,行業肯定是泥沙俱下、參差不齊。" 陳文正告訴钛媒體創投家。
實際上,合成生物學領域泡沫的現象在國内來說相對會減輕一些。
國外部分企業可能做一個合成生物學的平台放着,但具體是幹什麽也不太說得清楚;又或者說所有 idea 都在紙面上,但沒有産品落地量産就能拿到不錯的固執融資,但國内的投資人不太會像美國那樣去 buy in 一個概念。
站在投資的角度,一個企業是否是優質标的,背後的底層邏輯仍然是供給和需求。
" 資本在短期内大量進入一個行業,這本來就不合常态,行業往下走進入存量優化或者結構升級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專業的投資人是不太喜歡瘋狂的,瘋狂形成不了差異反倒讓人失去判斷,大家都覺得這個行業好,風險忍受程度很低,專業投資沒有任何意義。反倒是行業下行我們會覺得資産的價值才真正浮現。" 李意表示。
炒風口的行爲始終是無法避免,市場上有價值投資就一定有投機的存在,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開始走下行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 我反而覺得我們不用太擔心,合成生物學是新領域,全球技術懸殊不大,國内擁有更完善的工廠供應鏈,隻要選品能夠量産、成本具有競争力,同時下遊市場需求與增長潛力足夠大,在合成生物學領域中國肯定能走出真正改變世界的企業。"(應采訪者要求,文内人名均爲化名。本文首發于钛媒體創投家,作者|張翌楠 編輯|陶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