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内蒙古牧區生活
作者:南城賽金花
制圖:馬林魚 / 校稿:朝乾 / 編輯:馬林魚
她,帶領億萬網友領略草原風情;她,打破刻闆印象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牧區生活;她是成長于草原間,求學于繁華都市後又紮根家鄉的蒙古族姑娘烏音嘎。
四年來,這位 95 後牧家姑娘用短視頻的方式,記錄着牧區生活的點滴,講述着自己與美麗家鄉錫林郭勒盟的故事。
四野蒼茫的錫林郭勒草原,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信馬由缰的" 中國馬都 ",豐富多樣的蒙古族美食,都是故鄉給予烏音嘎的獨特饋贈。
草原姑娘烏音嘎和她的媽媽▲
錫林郭勒,草原與馬匹的逍遙浪漫
錫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區中部,地處東北、華北與西北交彙帶,蒙古語意為" 高原上的河流 "。這裡的高原指錫林郭勒高原,而河流則是錫林河。發源于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境的錫林河與灤河、呼爾查幹淖爾和烏拉蓋河三大水系一起,滋養一方水土,讓錫盟成為各類天然草原的福地。
内蒙古的行政區劃,錫林郭勒盟所在地 ▼
比如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錫盟東部和東北部的森林向草原過渡地段,水草豐美;荒漠草原主要分布在錫盟西部,植物群落由叢生小禾草、小半灌木和蔥屬植物構成,是烏珠穆沁羊和蘇尼特雙峰駝的快樂老家。
烏珠穆沁羊吃沙蔥長大,所以不僅不膻,還很鮮甜
(圖:圖蟲創意)▼
而錫盟最美的典型草原,構成了 " 天堂草原 "錫林郭勒大草原的主體。這裡的地形以平原和低地丘陵為主,地表水豐富,牧草優良,可利用的草場占全盟的一半以上。
錫林郭勒大草原總面積約 18 萬平方公裡,和隔壁河北省的面積差不多。凡是到過這裡的人,幾乎沒有不稱贊它的。
錫林郭勒大草原符合人們對 " 大草原 " 的所有向往
每年七、八月,是錫林郭勒草原最美的季節。牛羊在碧草如茵的草原上安逸散步,吸引百鳥覓食的達裡諾爾湖如明鏡般透亮,草原上的九曲十八彎的錫林河也在這裡放緩了腳步。
為更好的保護這裡優渥的草原和河谷濕地生态系統,1985 年,國家設立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成立以來,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直都是我國最大草原自然保護區,總面積 5800 平方公裡,核心區 580.59 平方公裡。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濕地生态系統 ▼
與其他采用 " 三區模式 " 的自然保護區不同,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内并非無人踏足,而是世代生活在這裡的 100 多戶牧人,還有陪伴他們的牛、羊和馬。
對于生活在草原牧區的牧人來說,馬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其他牲畜。正如長調民歌《鋼嘎 · 哈拉》中吟唱的那樣,馬背上的蒙古族與馬有着不解之緣。錫林郭勒盟,正是曾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駕馭的頂級戰馬的家園,有 " 中國馬都 " 的美稱。
《鋼嘎 · 哈拉》在蒙語中是 " 黑駿馬 " 的意思
與高大嬌貴的純血馬相比,蒙古馬矮小健碩,以耐寒、耐粗飼、抗病力強著稱。一隻成年蒙古馬可拉動重達 500 公斤的貨物。每天 50 至 100 公裡的長途奔跑,蒙古馬也可以持續十多天。
這些優良特性,讓蒙古馬成為牧人們忠誠勤懇的夥伴。不論是遠距離的騎乘,或是拉勒勒車,無一不是蒙古馬的強項。
勒勒車隊其實就是 " 馬力 " 火車
每年農曆六月初四開幕的" 草原那達慕 "上,蒙古馬和夥伴們又搖身變為賽馬者的奪冠好幫手。健碩的馬匹和套馬杆的漢子,是錫林郭勒草原上最亮麗的風景線。
不過,要奪得冠軍,不光人得努力,馬兒們也得付出不少。在草原上,馬通常在 4 歲後就會被去勢成為骟馬。這樣的做法既有效控制了馬群數量,也防治了馬匹發情影響駕馭。
以馬匹為媒,以氣候為因,遊牧文明應運而生。
上為幾個草原壯漢的骟馬過程,下圖是烏音嘎弟弟在套馬▲
在草原上遊牧,在時間中遷徙
根據遊牧起源的氣候決定假說,公元前 1400 年到 900 年間,由于歐亞草原進入到最寒冷的時期,以前從事農業兼職畜牧業的人群隻能牽引着自己的牛、羊、馬等不斷的進行遷徙,于是逐漸走向了遊牧化的道路。烏珠穆沁部就是其中之一。
烏珠穆沁本意是 " 與葡萄有關的人 "
(圖:shutterstock)▼
幾百年前,烏珠穆沁部從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脈的開闊地帶遷徙至今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等地,并一直生活至今。改變的是地點,但不變的是他們的生存方式。對于 " 居無定向,惟順天時 " 的牧人來說,收拾好全部家當,随着季節變化不斷搬家,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從阿爾泰山脈一路逐水草而居
強悍的适應能力是遊牧民族的特性
夏季,牧人們會選擇海拔較高,天氣涼爽,水草豐茂的地方進行駐牧。在外人看來,這是草原一年中最美的季節,然而忙碌的牧人們幾乎無暇欣賞。在這個季節,男人們通常會放牧,養肥牲畜讓它們貼膘。而女人們則主要負責擠奶、制作乳酪等工作。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給牲畜剪毛,鞣制皮革等等。
烏音嘎還會通過視頻教大家制作奶茶▲
秋天一到,牧人們又得繼續投入到忙碌的生活中,為即将到來的漫長冬天做好準備。打草、晾曬幹草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
舊時,牧人們需要用鐮刀一刀刀打下不同品種的牧草,捆成或方或圓的草捆晾幹後,再從牧場運到冬牧場的儲草棚中,成為牛羊們的口糧。
如今,和烏音嘎家一樣,很多牧人家配備了打草機和鏟車,讓這項工作比從前輕松了不少。不過,在零下 30 多度的冬季,把這些草卷鋪開到羊圈和牛圈中,也依舊是個體力活。
秋天用機器收割的草卷子,到了冬天再放到羊圈裡鋪開▲
在這時出生的奶羔子,也需要牧人們精心照料,才能挺過嚴寒。管理飼料、調制奶粉、打标記,防治疫病一個也不能少。在烏音嘎家中,小奶羔子們緊貼着爐子,吃着用瓶子裝好的熱奶,非常可愛。
在寒冬出生的小奶羔子在烏音嘎家 ,不僅可以喝飽奶,還可以睡在溫暖的火爐邊▲
在冬季來臨前,牧人們需要将這些牲畜驅趕到海拔較低,向陽避風溫暖的山坳裡度過寒冬。在到達冬牧場後,牧人們得迅速卸下行李,用撐杆和木牆撐起披着羊毛氈子的蒙古包。在用馬毛和泥土建造爐竈後,點燃準備好的曬幹牛糞,坐上一壺熱騰騰的奶茶,吃上備好的風幹肉和奶豆腐,這裡便成為荒野中溫暖的家。
搭蒙古包是牧民們必備的生活技能
觀衆還可以親曆撐蒙古包的過程:用牛皮綁起來的圍欄 " 哈那 " 外面披上幾塊厚厚的氈子▲
漫長冬季過去後,充滿生機的春季又一次來臨。春季是牧人們最脆弱的季節。他們需要接生小羊羔等,來保證一年的順利。如果遇到冬季時間過長或是寒潮,則會使得一年的生活都受到影響。
在一般情況下,牧人們會根據經驗,在每個季節的固定時間段内搬遷。然而,面對變幻萬千的草原,必須得做兩手準備,于是便有了走敖特爾的方式。
敖特爾,在蒙古語中意為" 轉場 ",一般分為近距離和遠距離兩種。近距離是在自家的區域内選擇較好的草場。遠距離則是到較遠的地方借用他鄉的草場。而走敖特爾時間的長短,則會根據發生自然災害的輕重、牲畜的膘情而定。
為了讓放牧更加可持續,轉場是必須的
春接羔,夏催膘,秋配種,冬孕育。這些看似簡單純粹生活的背後,卻是千百年來遊牧文明的智慧結晶。千百年來,蒙古族的牧人們用勒勒車的軌迹衡量着草原,用輪牧的方式保護着草場。在路上,人靠着人,馬靠着馬,緊貼着這片天蒼蒼,野茫茫的大地。
曠遠的草場,由遼闊的天、茫茫的草接連一片
如今,随着經濟政策發展和定居點的興起,傳統遊牧生活正在慢慢消失。寬敞明亮房子,幹淨自來水和便捷互聯網逐漸走入牧人們的生活中。新一代的牧人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記述着祖輩流傳下來的生存法則。來自草原的 95 後牧人姑娘烏音嘎,就是其中優秀的傳承者。
烏音嘎和她的小狗▲
烏音嘎,草原的盡頭是故鄉
1995 年,烏音嘎出生于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浩勒圖高勒鎮阿拉坦敖都嘎查的一個牧人家庭。幼時的她在草原上與家人和動物夥伴們度過了難忘的快樂時光。随着年歲增長,烏音嘎外出求學的日子越來越多,離牧區生活也越來越遠。
城市化的進程不急不徐,卻也不可阻擋
草原很多時候成為了許多人回不去的故鄉
2013 年,烏音嘎考入内蒙古财經大學,來到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求學。雖然身在大城市,但那些在綠草茵茵、流水淙淙牧區中和家人們一起的時光,一直是她心中難以割舍的感情。
在大學畢業後,烏音嘎放棄了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在縣勞動就業局實習期間,烏音嘎接觸到直播電商培訓。借此機緣,烏音嘎選擇成為了一名宣傳家鄉的短視頻主播。
2018 年 1 月 7 日,烏音嘎開始在今日頭條注冊賬号 @草原印象錫林郭勒,以" 專注牧區原生态,展現内蒙大草原 "為 slogan 發布視頻。
烏音嘎在今日頭條上當起了 " 布道師 ",專注牧區原生态,向大家展現内蒙大草原▲
四年來,烏音嘎堅持用自己的方式,拍攝記錄着烏珠穆沁草原上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以及牧人的日常生産生活并上傳至今日頭條等平台。回想起第一次拍攝短視頻,烏音嘎仍記憶猶新。" 那時正是草原上最冷的季節,手都凍僵了;我特别緊張,還會忘詞。"
從第一條簡單介紹家鄉曆史文化的" 美麗的烏珠穆沁 ",到全網點擊量幾百萬次的殺牛煮肉備美食的視頻,烏音嘎邊學習邊總結,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截至目前,烏音嘎已拍攝了 1700 多個視頻,在頭條号收獲近 100 萬粉絲,帶動地方特産銷售收入達 800 多萬元。
全家忙活着分享剛宰的一頭冒着熱氣的牛▲
烏音嘎第一視角的拍攝,将讓屏幕前的觀衆們身臨其境地體會牧區生活,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如今不一樣的草原和草原牧人。
這位耿直爽快的蒙古族女孩烏音嘎拍攝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活,也是在用視頻的方式留存着傳統牧人生活的記憶,讓自己更了解腳下的這片大地。被浪漫化後的 " 詩與遠方 ",貧窮落後的艱苦生活,都是外人對遊牧生活的刻闆印象。
真實的牧民生活在鏡頭前一覽無餘
既有傳統與現代化的碰撞,也有純天然的野性
如何消除刻闆印象,與世界分享真實的内蒙古牧區生活,帶動家鄉發展。這是烏音嘎的目标,也是她一直在做的事。烏音嘎說," 我就是想通過自己眼前的點點滴滴,告訴大家牧區原生态的生活,内蒙古大草原的特色文化。"
和她的有開拓精神、堅韌樂觀的祖先一樣,不論是面對 " 風吹雪 " 的嚴冬,還是遇上裹挾着沙塵的狂風,烏音嘎總是選擇笑着面對一切。對于未來,烏音嘎也充滿了期待。她說," 我最好的作品就在下一部。"
【今日福利】
寒冬來襲,局長發福利啦!~截止 12 月 23 号 18:00,局長将随機挑選留言區的 5 位的粉絲,每人贈送 100 元暖心紅包!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 本文内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蟲創意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