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阿力米熱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綠。
在一片新綠中,廣州與國際友城的交往迎來新的篇章。
4 月 7 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抵達廣州參觀訪問。這是履任總統後的第三次訪華,他選擇廣州作爲此次 " 中國行 " 的最後一站,還到訪中山大學,與千名大學生互動交流。
據環球網報道,法媒稱馬克龍此行是一次集政治、經濟、外交和文化交流爲一體的訪問行程,不僅給法國帶來積極影響,也給歐洲國家傳遞出積極信号。
圖源:廣州新聞發布
不僅歐洲,近段時間以來多國元首和政要 " 接力式 " 訪華,同中方将分别就雙邊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中國也由此迎來了新一輪外交熱潮。
在各政要的訪華行程中,廣州成爲熱門參觀地之一。
此前不久,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 3 月 27 日抵達廣州,對中國進行爲期六天的國事訪問,這也是李顯龍時隔九年再次訪粵。和當年一樣,此行他同樣選擇去往廣州。
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外國政要爲何紛至沓來?浙江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王沖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随着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作爲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之一,經貿影響力是不言而喻。
" 李顯龍之後,馬克龍也南下廣東,凸顯了廣東在世界的獨特地位。廣州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先鋒,也是城市外交較早的實踐者。從傳統地位、開放标志、金融優勢、産業集群、生活方式等各方面而言,廣東都是受歡迎的開放陣地。" 王沖說道。
高新科技成爲熱門 " 打卡地 "
從傳統的國際關系看來,主權國家中央政府是外交活動的主體。現如今,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動下,以城市爲代表的次國家行爲體活躍于國際舞台,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廣州作爲中國對外開放的先鋒,由于經濟外向型特征明顯、商品流通發達,長期以來廣州與周邊國家的交往十分頻密,是中國對外的主要口岸。據了解,自 1983 年内地首家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開業以來,40 年間共接待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内的 40 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
2023 年,新加坡和法國兩國政要先後到訪廣州。對于李顯龍來說,這是他就任新加坡總理以來第三次訪粵。此次廣州之行,李顯龍參觀了自動駕駛科技企業文遠知行總部、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和展現 " 老城市新活力 " 的永慶坊。
梳理此前的行程不難發現,李顯龍已兩度訪問了中新廣州知識城。
李顯龍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 我上一次訪問中新廣州知識城是在 2014 年。如今,這裏已迅速發展爲廣東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樞紐,也是新加坡企業進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平台。"
中新廣州知識城和國際會展中心建築群航拍全景 圖源:圖蟲創意
中新廣州知識城位于廣州黃埔區,是中新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從 2010 年至今,13 年來通過不斷深化中新雙邊合作、鏈接資源,吸引了衆多新加坡企業來華投資,搭建起了中國與新加坡科技創新與成果轉移轉化互聯互通橋梁。
此外,在中新廣州知識城設立的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依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優勢學科資源和人才資源,打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建築與智慧城市、污染控制與環境修複 6 大領域創新平台。
不僅是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放眼整個中新廣州知識城,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在這裏拔地而起。目前中新廣州知識城聚集了康方生物、粵芯半導體等超過 1000 家前沿科技的企業,累計吸引新加坡優質企業 78 家進駐,總投資超 180 億人民币。
在衆多企業和實驗室的創新發展下,中新廣州知識城成爲了撬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 " 知識支點 ",同時也被新加坡政府贊譽爲 " 新加坡企業來華投資首選地 "" 智慧城市方案及數字化技術的試驗田 "。
除訪問中新廣州知識城以外,李顯龍還去往了位于廣州國際生物島的文遠知行總部,了解該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及在新加坡的發展合作情況,并參觀自動駕駛雲控平台、乘坐文遠知行無人駕駛小巴遊覽生物島。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在發展自動駕駛上起步很早。早在 2013 年就提出了 " 新加坡自動車計劃 ";2017 年修訂相關法案,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進行測試。
此後,新加坡在自動駕駛區域不斷擴大,現代汽車等傳統巨頭均選擇在新加坡開展自動駕駛研發業務。
采用尖端科技無人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正在行駛圖源:圖蟲創意
作爲一家總部位于廣州的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文遠知行也進入新加坡市場。去年 9 月,文遠知行成立新加坡公司,并于當年 11 月與新加坡當地最大的公共交通運營商 SMRT 下屬子公司 Strides 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計劃于今年開啓自動駕駛車輛在當地的測試及示範運營。
透過李顯龍的行程不難發現,數字技術、生物科技等新興産業正是中新兩國強勁發展的關鍵領域。
而對于中國來說,除了研發高新技術和突破以外,科技也爲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手段。
一個直觀的案例就是永慶坊的 " 微改造 " 計劃。
公開資料顯示,永慶坊建于 1931 年,擁有廣州最長最完整的騎樓,分布着李小龍祖居、八和會館等十幾處古迹。這充滿曆史文化的地方,同時還集聚了一批粵劇曲藝、西關打銅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保留着老廣州的城市記憶。
時過境遷,随着城市中心東移,永慶坊街區面貌日漸衰敗,昔日興旺的傳統文化和民間手工藝也乏人問津。
廣州永慶坊旅遊區和粵劇藝術博物館古建築夜景圖源:圖蟲創意
在廣東省深入推進 " 三舊 " 改造的背景下,2016 年,廣州市推出城市更新 " 微改造 " 計劃,把文創、科技研發企業等新元素注入舊街巷;對粵劇博物館等嶺南地區建築進行重建和改造,推動智慧科技全面融入氛圍打造和産業創新等領域,帶動了城市機體多元,富有活力。
此次的廣州之行,李顯龍也走進了永慶坊。在大約一小時的參觀當中,李顯龍從 " 永慶有禮了 " 遊客服務中心出發,沿着麻石路行走,步行參觀永慶坊一期牌坊、" 三雕一彩一繡 " 展館、永慶坊二期等地,走進西關大屋和廣式騎樓,在充滿煙火氣的老街中穿行。
新興産業賦能廣州 " 鏈全球 "
廣州作爲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中心城市以及 " 一帶一路 " 的樞紐城市,長期以來,依托于與周邊國家在商貿上的交流,廣州也成爲了中國主要的對外通商口岸。
根據廣州海關發布的數據,2022 年廣州外貿進出口總值達 1.09 萬億元(人民币),年度規模創曆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增長 1.1%,占廣東省外貿總值的 13.2%。
如今,在穗外商投資企業超過 3 萬家,在穗投資的世界 500 強企業有 300 多家。此次與馬克龍同行的的法國知名品牌和企業代表,多數在廣東深耕多年。
30 餘年前,法國電力集團便與廣東合作開發了多個項目。其中大亞灣核電站項目,就是中法兩國能源領域在華的成功合作典範。
除此之外,空中客車(中國)創新中心和法雷奧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全球研發中心在深圳落成,也使得法國和廣東地區在航空、新能源領域聯系更加緊密。
2022 年 7 月,國航、南航和東航購買了空客 A320neo 飛機圖源:空客官網
縱覽法國與廣東合作的項目,以及李顯龍來穗旅程,可以探見,新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爲了國際經貿競争中機遇。
對于廣州來說,這些也是城市發展的重點闆塊。
2023 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高标準打造産業發展載體,構建 " 一核引領、一廊貫通、三區五極、多園支撐 " 産業發展新格局,塑造集約高品質産業空間。其中," 一核引領 " 是圍繞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打造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核心區。
廣州作爲全國經濟數字經濟一線城市,各區近年都提出數字經濟發展路徑,比如天河将在全區構建數字經濟 "1+3+N" 發展格局;白雲區圍繞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建設,推動形成總産值達千億元規模的數字科技創新型産業集群。
海珠區則是設立了的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加快建設 " 數字 + 會展 + 總部 + 高端商貿 " 融合發展的産業新高地。
數據顯示,琶洲試驗區已擁有 " 四上 " 企業 1608 家、高新技術企業 345 家、總部企業 98 家,分别占比全區 40%、52.8%、59.8%,擁有未來獨角獸企業 7 家、獨角獸企業 4 家,整體産業效益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
智能工業機器人手臂用于數字工廠生産技術圖源:圖蟲創意
生物醫藥産業同樣是廣州發展的重點支柱産業之一。近年來,廣州生物醫藥産業年均增長 10% 左右,現有各類生物醫藥企業 6400 多家,上市企業達 47 家,聚集了生物醫藥領域 6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爲我國生物醫藥産業發展的重要一極,目前也正在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科技和産業創新高地。
在新能源領域,廣州正錨定着萬億級目标,發展 " 智車之城 "。
事實上,汽車制造一直是廣州的優勢産業。2022 年,廣州汽車産業實現工業總産值 6471.73 億元、産量 313.68 萬輛,分别同比增長 6.3% 和 5.7%,整車産銷創曆史新高,連續四年居全國城市之首。
當前,在全球汽車行業電動化、智能化的大變革時代下,車行業傳統的 " 鏈式 " 供應關系正在向開放融合的 " 網狀 " 産業生态轉變,從硬件芯片,到軟件操作系統的開發,再到數據算力、信息安全建設,汽車産業邊界進一步突破和重構,生态化融合協同已是大勢所趨。
而廣州在整車制造、自動駕駛、網聯應用、車路協同和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均有所突破。百度阿波羅、文遠知行、小馬智行、華爲廣州研究院等智能駕駛企業紛紛落地廣州,廣汽、小鵬等本土車企加碼相關布局,助力廣州從 " 汽車之城 " 向 " 智車之城 " 邁進。
根據《廣州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 " 十四五 " 規劃》,計劃到 2025 年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産能超 200 萬輛,智能汽車 ( L2 級及以上自動駕駛 ) 新車占比達到 80%。
在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充電的電動汽車圖源:圖蟲創意
跳出區域從國際視野中看,廣州在這些高新技術産業上的布局和發展,無疑會加快與國際之間在科技、教育、經貿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認爲,從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廣州市是中國南部的經濟中心在民營經濟、制造業較爲發達。與此同時在海陸空交通樞紐方面的建設比較發達,依托于此優勢廣州不斷的吸引着外企企業的入駐,并與東南亞、歐盟等地區進行經貿上的合作。
" 未來廣州不僅要成爲中國南方的戰略樞紐和支點,同時也将繼續聯通内外,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構建更深刻地參與到國際交流當中。" 胡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