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走了。
她老人家寫了一輩子戲劇性十足的小說;自己走的過程,都很小說,很瓊瑤。
看她的遺書," 盡力燃燒過了 "" 翩然去了 "," 活過了、" 共舞 "。真像她小說裏人物的口吻。
1993 年《我愛我家》裏有台詞,大概足以證明她以前有多紅。
"(我媽)如今那瓊瑤的小說看得溜着呢!"
" 她老人家那麽大歲數,還看那東西,也别說還真有點人老心不老的意思,還挺花花的。"
" 我媽她老人家,守寡這麽些年,忠貞不渝,矢志不嫁,噢,看看小說解解悶,心裏花花都不許啊?"
她算是,慰藉過那一代許多人吧?
我外婆愛看她作品改的電視劇,但重點不隻在愛情故事。如果以前有彈幕,我外婆看瓊瑤劇就是彈幕達人。她帶着批判的、審視的、吐槽的姿态看所有瓊瑤劇。我問她好看嗎,她說也就好,但 " 鬧猛 " ——無錫話,熱鬧。
《青青河邊草》,她說何晴比嶽翎好看。《梅花烙》,她說陳德容好看,公主太兇了,哪有這麽欺負人的;《鬼丈夫》,她強調男二号佟瑞欣帥氣,比男主角帥;《水雲間》,她說陳紅比陳德容好看,說馬景濤真是吵。《一簾幽夢》,她說蕭薔比陳德容好看,楚濂真是吵;《新月格格》,她說劉德凱好看,可是這感情戲," 亂 "。《煙鎖重樓》,她說這牌坊真是要不得。《蒼天有淚》,她說焦恩俊真好看,就是人很壞;蔣勤勤真好看;《還珠格格》,她說容嬷嬷演得好哇,這個乾隆演得不如容嬷嬷好,這個含香最好看,就是她男朋友太吵了要不得 ……
許多人大概都這麽看瓊瑤劇:熱鬧,俊男美女,熱烈的愛情——當然對不喜歡的人,大概," 吵 "、" 亂 "、" 渣女渣男 "。
我看過馬景濤的話劇現場,看過他的《新龍門客棧》裏的周淮安;我看過陳紅的貂蟬和楊佩佩劇,意識到他們在其他作品裏沒那麽誇張,才明白瓊瑤作品裏那浮誇的咆哮,大概是出于她的要求吧 ……
但經過 1990 年代的,哪怕沒怎麽認真看瓊瑤劇(比如我),多少都會知道瓊瑤劇裏的台詞;就像如今互聯網上,沒看過《甄嬛傳》的,可能都知道滴血認親。
她的劇,她的故事,确影響過很多人。
現在想來,1990 年代瓊瑤劇,還連帶着台灣大陸合拍劇的風潮。先是台劇裏有大陸美女鑲邊,比如《青青河邊草》;漸漸地大陸演員反客爲主,甚至有些成了瓊瑤劇的核心:我是很後來才知道,瓊瑤劇裏演技最穩定可靠的嶽躍利老師,幾乎當過所有男女主的爹,實則是個河南出生、在湖南從藝的演員。
嗯就是這位:
她的劇在大陸剛流行時,長輩們還吐槽這劇啥都學不到:那會兒的長輩們還喜歡在電視劇裏感受學習體會到點什麽;但到世紀末,我外婆也習慣了," 看個鬧猛!"
大概瓊瑤劇流行的那十幾年,電視劇也完成了娛樂化的蛻變,是陸台合作的好時光,是年代愛情劇的黃金時期。
瓊瑤劇的女主角,最早在大陸知名的,大概是 " 婉君 "?當時金銘演婉君一夜成名,到處都在唱 " 一個女孩名叫婉君 "。
後來那些女主角,并非每個人都招人愛。我外婆相當不喜歡紫菱和新月格格," 尋男人的眼光不行 ";也嫌棄小燕子吵鬧。
好在,她大體看得津津有味,也喜歡《煙鎖重樓》裏的劉雪華。
我外婆不太會用大詞,她說 " 要當新社會女人,不要當舊社會女人 ",在她看來,許多離經叛道的女主角,可能自讨苦吃,還有點吵,但還好,因爲大體總歸還是," 新社會女人!"
那時周圍的人,一邊說這劇情離經叛道,真是狗血,文藝型主角文藝起來真酸,熱情型主角熱情起來真莽,這女主角當渣女都不臉紅,這男主角當渣男還一本正經,人都要死了還跳舞唱歌說情話,而且怎麽會有 " 你失去的隻是一條腿,紫菱失去的可是愛情 " 這種胡話!——但一邊看得津津有味。
那時真愛至上、苦情堅韌、矢志不渝、生命力十足的女主角和熱愛自由、不畏強權、重情重義的男主角,都還流行。
大家主要吐槽他們的作爲實在太蠢,但也認可這些行爲大緻是對的,真愛和友情值得追求——當然,蒙丹那個暴躁貨除外。
那年代過去了,就過去了。
台媒以前有吐槽,說瓊瑤阿姨此前的言行,頗顯表演型人格。尤其是她曾經主張,不搶救她那位平先生以延長其痛苦。
但現在自己走了,有始有終,很潇灑。
看瓊瑤在遺書結尾說,要 " 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 ",最後那句 " 活得潇潇灑灑 " ——我們都知道那句歌詞,也許是她最有名的詞:
" 讓我們紅塵做伴 活的潇潇灑灑 策馬奔騰共享人生繁華 "。
她到最後一刻,都是信這句話的。筆下人生不甚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真也是熱鬧精彩地活過了,這很瓊瑤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