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結束了,《封神》的熱度還在。
從前期的 " 爛片預警 " 到後期的 " 真香逆襲 ",二刷完電影倍感空虛的觀衆,已經開始咂摸拍攝花絮了。
封神演義本身就是一個影視行業取之不盡的寶藏,趁着這股 " 封神熱潮 ",本周的周末小劇場,跟大家聊聊 22 年前 TVB 版的《封神榜》。
傳統的合家歡家庭教育劇
電影《封神》的關鍵詞是父子,而 TVB《封神榜》的關鍵詞是:無仇不成父子。
父子間所涵蓋的愛與恨、忠誠與背叛、犧牲與獲取等情感方式,也更偏向我們對東方傳統血緣和親情的理解。
《封神榜》裏,哪吒前世是看守鹿園的火德星君,被闖入鹿園爲帝乙采鹿血當藥引的李靖誤殺,火德星君轉世投胎後,就成了李靖和殷十娘的三胎兒子。
這裏其實還融了一個粵語老梗,老人家會把淘氣小孩稱爲 " 星君仔 ",而哪吒就是星君仔托世的 " 淘氣小孩 "。
殷十娘懷胎三年零六個月才作動,哪吒剛出生就到處噴火搗亂,把李府上下鬧得雞犬不甯,十足一個 " 讨債鬼 "。
李靖視他爲怪物和亡國之人,總想殺之以絕後患,殷十娘爲了保住兒子性命,隻好忍痛抛棄,直到成年後才相認。
全自助式長大的哪吒,性格頑劣、桀骜不馴,對父母更是有滿滿的怨恨,而嚴父、慈母、叛逆孩子的設定,恰好就是傳統中國家庭的縮影。
播出時間正是暑假,家庭主婦和少年兒童是主要收看對象
在原著故事裏,哪吒因爲伸張正義錯殺龍王三太子,爲了平息龍王怒氣,不願牽連父母,于是削骨還父,削肉還母。
這樣的動機更偏向傳統概念的 " 孝義 ",而 TVB 版哪吒自殘的舉動更接近現代家庭的真實情況——是因爲沖動和叛逆。
有一段 " 十娘教子 " 的戲十分經典:
李靖将哪吒鎖到玲珑寶塔中準備處死,十娘拼命将他救出,卻又忍不住在大街上掄起大棍狂抽,一邊痛哭,一邊破口大罵:
" 你連累陳塘關連年大雨,民不聊生,害人不淺!" 哪吒指責她沒有資格當娘,她又說:" 我懷了你三年零六個月,你的骨是我的,你的肉也是我的,我這輩子也是你娘!"
打在兒心,痛在娘心,每個被親媽揍過的孩子,或者每個上手揍過孩子的親媽,都會對這段戲很有感觸。
可就跟每個犟脾氣的熊孩子一樣,哪吒居然死不認錯,甯願賭氣 " 削骨還父,削肉還母 ",以此斷絕恩情。
這個改編如今再看,真的是耐人尋味。
我們經常會在社會新聞上看到,青春期的孩子因爲和父母的幾句争執,賭氣跳樓尋死,以此 " 報複 " 父母,其實就和這一版哪吒的心态很像。
中國人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自我傷殘亦是大逆不道,這個道理在殷十娘的聲淚俱下中說得更加顯淺明白:
" 你以爲削了骨肉就能還清嗎?你自出娘胎以來,娘對你牽腸挂肚那份情,你還了嗎?"
TVB 的劇集向來善于描述家庭故事,這一版《封神榜》,也可以理解爲神話版的家庭教育劇。
電視劇給了哪吒化蓮重生的機會,也給了兩代人和解,一家人齊齊整整的機會,而多少積怨的親子,卻等不來和解,隻給對方留下永遠的遺憾和痛心。
妲己的 " 大女主覺醒 "
TVB《封神榜》,有三個十分突出的女性角色:殷十娘、柳琵琶、蘇妲己。
殷十娘就是傳統的賢妻良母,她的法力值、武力值和智力值都在丈夫李靖之上,卻始終謹守三從四德,就算被羞辱、奚落,依然不離不棄。
李家有難,她還會一次次挺身而出,舍身相救。
柳琵琶是典型的第三者形象,琵琶精幻化的人型,同樣法力高強,且擅長攻心術,卻是以色相和手段讨好男人,将心思花在争寵上,還總想着給李家傳宗接代。
反倒是這一版的妲己,一出場就充滿女性主義色彩。
男裝打扮的她看到柱子上的龍鳳浮雕,就與工匠辯論起來:" 爲何一定是龍在上,鳳在下?" 工匠答到:" 從來都是男女男女,哪有倒過來說的?"
妲己馬上舉一反三:" 陰陽陰陽,雌雄雌雄,不都是女人排在前面嗎?"
此時的妲己,仍是非常純真善良的少女,隻因父親蘇護聽信西伯侯姬昌的赴象,相信女兒是禍國殃民的命,便從小不讓妲己讀書識字,不讓她擁有智慧,并且一直将她養在深閨,嚴加看管。
妲己成年後,仍陰差陽錯被選進宮中。
進宮後的妲己,迅速淪爲 " 宮鬥受害者 ",别說其他寵妃,就連宮女都敢羞辱和欺負。窮途末路之際,爲了自保和報複,妲己隻得投靠九尾狐陣營,一步步黑化成禍國殃民的妖妃。
這版的妲己和九尾狐更多是合作的關系,九尾狐對她的調教僅限于 " 抓住男人心的三個要點 "。
由此至終,妲己都不是被附體的傀儡,是有自主思想和意識的女人。
有一個情節是,妲己在得到象征皇上權力的刻刀後,爲了批閱奏折還經常廢寝忘食,和天天沉迷于酒池肉林的纣王形成鮮明對比。
柳琵琶爲她抱不平,認爲身當貴妃應該好好享受,滋陰養顔就夠了,爲什麽要這麽辛苦?殊不知妲己志比天高,告訴她:擁有權力比擁有萬千寵愛更加賞心悅目。
她早就看穿纣王的昏庸無道,想取而代之,并且自信滿滿認爲:隻要給她十年時間,她一定能讓大商國祚更隆,那麽姬昌對她 " 禍國殃民 " 預言也就可以推翻了。
她甚至知道治國需要有賢臣扶持,因此不計前嫌,想要重用西伯侯。隻是西伯侯姬昌堅信她是禍水,指責她是牝雞司晨,由此激發了二人的矛盾。
盡管纣王的昏庸已經無藥可救,朝廷衆臣依然不能接受妲己這隻 " 牝雞 "。
急于重建規則的妲己,也隻懂得用狠辣手段迫害忠良,炮烙、虿盆、挖心、剁肉 …… 她以爲這樣就能獲得忠心和服從,卻逐漸讓自己迷失在權力之中。
可是,至少妲己會爲商朝戰鬥到最後的一兵一卒,就算姜子牙率大軍殺入宮中,仍然不亂不逃,鎮定地爲邊關鎮守的六萬親兵簽下降書,直至姜子牙親自揮刀正法。
TVB版《封神榜》是2001年的劇集,那一年的 TVB 還出現了很多經典的女性角色,比如《倚天屠龍記》裏 " 偏要勉強 " 的趙敏,《尋秦記》裏至情至性的烏廷芳,《酒是故鄉醇》裏潑辣硬淨的黎順風,還有《陀槍 3》裏巾帼不讓須眉的衛英姿 ……
她們美麗、獨立、進取,具有尖銳的思維和行動力,妲己雖然是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但她身上濃烈的反叛精神和女性主義的顯現,依然非常契合千禧時代的港式大女主氣質。
楊戬、纣王、伯邑考 …… 你還記得他們嗎?
《封神演義》因爲角色和故事線衆多,每個影視改編的主角和視角都不一樣,在電影《封神》裏打醬油的哪吒楊戬和雷震子,就是 TVB《封神榜》的三大主角——據說這還是當年制作人在街頭找路人做民意調查得出的結果。
哪吒和雷震子的人設形象基本符合人們想象,一個桀骜不馴一個天生傲骨,比較有趣的是楊戬,生性魯鈍,還是個食量驚人的大飯桶,但是善良樂觀而且充滿仁義。
每回角色走到窮途末路的時候,都會因爲他曾經幫助過的人,做過的好事,讓局面柳暗花明,出現轉機。
表情包 get
這一版的姜子牙由 TVB 的黃金綠葉餘子明老師飾演,餘子明過去在 TVB 通常演一些草根小市民的角色,沒想到演起手握封神榜的姜子牙,同樣是一個充滿威嚴和智慧的形象 。
尤其昆侖山上封神的戲,他的對白艱澀古奧,但餘老師念起來铿锵有力,足以鎮住封神台上誅仙。
纣王的角色不似妲己有颠覆性,但也算是把又蠢又壞又好色演到了極緻。
當姜子牙率大軍殺到朝歌時,纣王倉皇逃命,被逮回來後還被妲己痛罵一番:" 你出生以來,除了沉迷酒色還會做些什麽?"
最後,這版纣王是被妲己推進酒池裏活活淹死的。
隻是,觀衆對李靖的痛惡超過了纣王。
李靖作爲一家之主,一國之将,毫無主見,隻有愚忠,在柳琵琶的挑撥離間下,導緻抛妻棄子,骨肉分離。
" 有事殷十娘,無事陰十娘 ",他甚至到最後被哪吒營救,想的還不是戴罪立功,而是以死謝罪,沒有半點擔當。
伯邑考在 TVB 版《封神榜》裏,依然是妲己求而不得的白月光。
他本與妲己識于微時,妲己入宮後,對前來營救父親的伯邑考百般調戲,伯邑考不爲所動 …… 最終被惱羞成怒的妲己剁成肉醬。
而姬昌早已通過占蔔猜到兒子遇難,但爲了纣王不起疑心,還是若無其事吃下了伯邑考制成的肉丸。
姬昌被放回西岐姬昌,從口中吐出了十二隻白兔,并且在這些兔子的指引下,遇到了姜子牙,揭開了武王伐纣的一頁。
據說當年 TVB 的制作很窮,妲己一件肚兜就穿了 40 集,哪吒的頭冠是用硬紙闆做的,楊戬的三叉戟是塑料拼接,全靠演員本人的功夫底子,才讓 " 塑料兵器 " 耍起來有虎虎生風的感覺,至于 20 萬大軍,其實也就 20 人 ……
靠故事和演技去說服觀衆,也算是港劇的一種信念感吧。
E 姐結語:
《封神演義》的内核,本身藏着沉重的宿命觀,故事裏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注定,生死與封神,都有不可逆轉的天意。TVB《封神榜》基本遵循了這樣的宿命論,但又對這個主題增加了一些反思,甚至借妲己的角色展開一場辯論。
比如說,姬昌在故事裏,是能洞悉先機的人,他也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阻撓悲劇的發生,但每一次他的阻止,都會成爲推動命運齒輪的一分力量。
他根據一個莫須有的卦象,就斷言剛出生的妲己是禍國的命,不準她讀書寫字,反對她入宮,更拒絕輔助她治國。
這一切反而激發出妲己的不甘,讓孤立無助的她加入了九尾狐的陣營,後期行事也越來越瘋狂了。
一邊是拒不認命的妲己,一邊是步步爲營的姬昌,殷商的覆滅實在說不清是天意,還是他們互相角力之下的人禍。
這樣的設定,反而讓 " 宿命論 " 更加耐人尋味起來了。
* 本文僅爲分享經典影視作品,無任何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