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劉亞甯 / 文 近日,國家民政部發布了 "2024 年 2 季度民政統計數據 "。
數據顯示,2024 上半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爲 343 萬對,離婚登記對數爲 127.4 萬對。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結婚登記數減少 49.8 萬對。與 10 年前相比,2014 年上半年結婚登記數爲 694 萬對,今年上半年僅爲 2014 年同期的一半。
從全年數據來看,全國結婚登記數已持續下跌多年,2013 年的結婚登記數達到近 15 年來的最高值,爲 1346.93 萬對;此後逐年下降,于 2019 年跌破 1000 萬對大關,2021 年跌破 800 萬對大關,2022 年跌破 700 萬對大關,2023 年小回升到 768 萬對。
圖源:政研院制圖
結婚連年人數下跌,國家也在出手挽救。民政部近日公布了《婚姻登記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修訂草案》中第八條顯示,内地居民在辦理結婚登記時,将不再需要提供戶口簿。民政部此舉,旨在通過取消戶口簿限制,鼓勵年輕人結婚。
結婚率的下降,随之而來的問題是新生兒數量的減少以及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取消戶口薄限制能提振結婚率嗎?今天的年輕人爲什麽不願意結婚了?
貴州、西藏結婚率高,安徽結婚率下降幅度最大
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 年,全國結婚率爲 4.8 ‰,同比下降 0.6 個千分點。從各省市結婚率情況來看,2022 年,全國共有 19 個省市的結婚率超過國家平均線。其中,貴州結婚率達 7.62 ‰,位居全國第一。這一年,貴州共登記結婚 29.38 萬對,比上年增加 0.01 萬對,同比增長 0.34%。
其次,西藏的結婚率排名全國第二,達 6.79 ‰。安徽、山西、陝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甯夏、青海、甘肅、天津的結婚率均超過 5 ‰。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上海的結婚率最低,隻有 2.91 ‰。
回看 10 年前,2013 年河南省結婚登記超百萬對,江蘇、山東、廣東、安徽都超過 80 萬對。到了 2022 年,廣東結婚登記數最多,但也僅有 57 萬對了。
随着結婚登記數的減少,中國的結婚率整體下降也在意料之中。2013 年,全國結婚率爲 9.9 ‰,10 年間結婚率整體下降了 5.1 ‰。細看各個省份,10 年間結婚率相差最大的是安徽省,差值高達 8 ‰。2013 年,安徽省結婚登記對數爲 80.56 對,10 年後結婚登記對數減少 46.67 對至 33.89 對。河南 10 年間結婚率的差值僅次于安徽,達 7.8 ‰,10 年間減少了 77.34 對結婚登記。
另外,西藏是全國唯一一個結婚率上漲的省份,10 年間西藏的結婚上漲了 3.13 ‰。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和山東作爲人口大省,2013 年和 2022 年的結婚率均沒有達到國家均值。可見,人口多的地方結婚率不一定高。
圖源:政研院制圖
人口性别比失衡,海南最嚴重
結婚人數及結婚率走低的背後,都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約?
人口性别比失衡是首要原因。" 人口性别比 " 又稱 " 總人口性别比 ",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時期中,每 100 名女性人口相對應的男性人口。
自 1980 年代以來,中國的出生性别比一直在升高,正常範圍的出生性别比是在 103 至 107 之間波動,但 1982 年的出生性别比 107.2 已小幅超過正常範圍;1990 年,出生嬰兒性别比是 111.3,2000 年已經達 116.9,2004 年達到最高點 121.1。2022 年,出生性别比盡管有所下降,但仍高達 111.31。
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加劇了婚姻市場的供需矛盾。七普數據顯示,中國男性比女性多 3490 萬人。其中,20 到 40 歲适婚年齡男性比女性多 1752 萬人,性别比是 108.9。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指出,按照 20 歲到 40 歲适婚年齡段來看,中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程度最高的 80 後的後半期到 00 後的前半期這一段的出生人數,現在正好處在适婚年齡段。因爲性别比先天性的失衡,有一部分人沒有辦法結婚。
據七普數據,從各省市的人口性别比看,海南的人口性别比最高,達 123.47;其次,廣東、西藏、浙江、上海、雲南、廣西 6 個省市的性别比均超過正常範圍。而全國總人口性别比爲 105.07,有 13 個省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男多女少,自然導緻有一部分男性無法娶妻。
圖源:政研院制圖
從彩禮到生育,結婚成本有多高?
适婚年齡段男多女少,導緻大量男青年找不到對象,這也成爲了天價彩禮的重要推手。
随着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人對于結婚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從最初的自行車、縫紉機、電視機三大件到現在的車子房子等,外加高昂的彩禮,結婚成本的上升速度越來越快。
數據顯示,中國絕大多數省份都有着彩禮的習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佐軍曾對 " 高價彩禮 " 現象進行研究,結果顯示,2000 年以來,全國約有超過 79% 的婚姻收取彩禮,山東以超過 89% 的比例成爲最流行收取彩禮的地區,河北、廣東、安徽、甘肅等省收取彩禮占比也較高。
在彩禮金額方面,當前彩禮的全國均值約爲 7.7 萬元,浙江以約 22 萬的彩禮均值高居第一,福建、黑龍江、江西、内蒙古、山西、遼甯的彩禮金額均值超過也 10 萬元。海南、西藏的彩禮金額均值較低,約在 1 萬元左右。
圖源:政研院制圖
彩禮作爲第一道門檻,成爲了結婚的第一層壓力。盡管國家多次出手整治天價彩禮,但天價彩禮依然在某些地區經久不衰,個别地區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除了彩禮,結婚的第二道門檻——房價的居高不下也是将無數人拒之門外。生育成本是結婚的第三道門檻,《中國生育成本報告》顯示,全國家庭 0 至 17 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爲 48.5 萬元;0 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爲 62.7 萬元。其中,上海、北京兩地的養育成本最高,分别爲 102.6 萬元和 96.9 萬元。
從彩禮到生育,結婚在各個階段都需要成本,這些物質因素确實對年輕人的婚姻選擇産生了一定的影響。
女性結婚意願較低,30 至 49 歲未婚女性比重上升 10 倍
随着社會的發展,婚姻觀的變遷備受關注,尤其對年輕人而言,結婚的意願在逐漸降低,晚婚現象變得更加普遍。
調查顯示,在大學生群體中,超 7 成男性有結婚意願,但僅有不到一半的女性有結婚意願,整體來看,女性的結婚意願遠低于男性。
結婚意願的下降導緻初婚年齡在逐漸推後。從六普、七普兩次數據來看,2020 年全國平均初婚年齡爲 28.67 歲,相比 2010 年整體推後了近 4 歲。
分省市來看,全國 31 個省市的初婚年齡也都在延後。2010 年,全國隻有北京的初婚年齡超過了 27 歲;但 10 年後的 2020 年,全國隻剩下浙江的初婚年齡在 27 歲以内,其餘 30 省份的初婚年齡全部超過 27 歲。
具體來看,2010 年,北京的初婚年齡最晚,爲 27.05 歲;河南的初婚年齡最早,爲 23.61 歲。2020 年,初婚年齡最晚的省份變成了黑龍江省,爲 31.48 歲。與 10 年前相比,黑龍江的初婚年齡推後 6 歲。此外,浙江成爲了初婚年齡最早的地方,爲 24.73 歲,比 10 年前整體推後 0.5 歲。
對于初婚年齡的推遲,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曾公開回應,"90 後 "、"00 後 " 作爲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争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比如,碩士畢業的人在 25、26 歲,工作幾年就接近 30 歲,因此結婚的時間也相應推遲。
另外,從性别上來看初婚年齡的變化,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表示,将七普(2020 年)與四普(1990 年)數據對比,全國 30 歲至 34 歲沒有結婚的女性,從 0.6% 增長到了 9.3%;35 歲至 39 歲還沒有結婚的女性,從 0.3% 增長到 4.1%;40 歲至 49 歲沒有結婚的女性,從 0.15% 左右增長到了 1.5% 到 2%。30 年時間,30 歲至 49 歲沒有結婚女性的比重增加了十倍以上。
結婚意願的下降背後牽扯着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結婚登記取消戶口本雖然簡化了登記程序,但對于提升結婚率而言還是過于片面。随着城鎮化水平的加快,青年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城市新型家庭婚姻理念将會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未來,晚婚趨勢仍會持續,促進結婚率的提高,還有 " 很長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