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不造機器人的國産公司,竟把開發智能機器人的門檻給打下去了——
效率提升90%!
你沒聽錯,幹出這事兒的,叫做地瓜機器人。
或許很多小夥伴會對此感到陌生,但其實它的前身正是地平線的機器人部門。
(嗯,都姓 " 地 ")
那麽地瓜機器人到底把開發這事兒簡化到了何種程度?
例如不寫一行代碼,現在就可以開發機器人的啓動相機、啓動 YOLOv10 目标檢測、抓取物體時的跟蹤檢測等功能:
△地瓜機器人開發者生态負責人,胡春旭
再如僅需把API 和實物機器人做對應關系,就可以快速完成一個端到端的應用。
以機械臂抓物體爲例,它會自動告訴你看到的剪刀、盒子、筆分别該如何抓取:
看完是不是覺得很有大模型的味道?
沒錯,但也不是完全沒錯。
因爲大模型僅僅是地瓜機器人把開發門檻打下去的 power 之一。
智能機器人開發,效率提升了 90%
更準确地來講,地瓜機器人能做到如此,所依托的是一個全新發布的機器人開發者套件全家桶。
首先,是專爲新一代通用機器人而打造的智能計算芯片——旭日 5。
若是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塊芯片,那就是:
它是目前在10TOPs算力下能夠真正支持機器人各類算法,同時保持功耗最低的芯片,沒有之一。
△地瓜機器人 CEO,王叢
具體而言,這顆芯片采用了12nm制程工藝,集成了異構的 CPU、BPU、GPU、DSP,可以滿足不同算法加速的需求。
在接入能力方面,旭日 5 物理支持 4 路攝像頭的接入(最大 6 路),以及支持像激光雷達、RTK、IMU 等傳感器的接入。
更重要的是,它還支持當下主流的海量算法,例如 AI 雙目深度算法、AI 特征提取算法、AI 光流追蹤算法和 Transformer 等;同時也支持豐富的 CV 硬件加速算子。
而若是用這塊芯片來完成全棧計算任務,功耗僅僅爲 3W!
也正因如此,它可以完完全全 hold 住掃地機、割草機等消費級機器人對智能化升級的強大性能需求,以及惡劣使用環境下對功耗的嚴格要求。
并且旭日 5 是馬上要 " 上崗 " 的選手,正如地瓜機器人 CEO王叢表示:
旭日 5 已經和國内最頭部的玩家合作,共同實現消費級機器人産品的量産落地。
其次,是基于旭日 5、面向整個生态的中小創客和個人開發者的一套新産品——RDK X5。
(RDK,即 Robotics Developer Kit,意爲機器人開發套件。)
依舊是用一句話來概括,那便是:
千元之内最好的機器人開發套件,沒有之一。
具體而言,RDK X5 分爲4G和8G兩個版本,售價分别爲 549 元和 699 元。
其算力爲 10TOPs,相比于上一代 RDK X3,其内置 CPU 和 BPU 性能均提升 134.78%。
即便把 RDK X5 拿出來跟其它套件同台 PK,例如在多線程吞吐量上,即使面對 13TOPs 的選手,RDK X5 依舊能夠勝出。
除了算力之外,地瓜機器人在接口設計上也做了巧思——是整個行業同級别、同面積闆卡中接口最多的那一個。
但這些接口并非是爲了多才多,而是因爲它們在實際使用場景中是真的有需求。
不僅如此,RDK X5 的快,還有這樣的體現方式:
隻需一根 Type-C 線、一個 RDK X5、一個 RDK Studio(一站式開發環境),便可以單挑整個機器人開發行業!
硬件接口上的繁瑣流程統統都被省去,軟件接口上的常用開發工具也都打包好了。
因此,像以前枯燥的燒錄系統這個工作,它的 " 打開方式 " 就變成了四步:
第一步:插 SD 卡
第二步:接 Type-C 線
第三步:按一個按鈕
第四步:上電
然後悠哉喝一杯咖啡的時間,RDK Studio 會通過 Type-C 線完成最新版系統的燒錄。
也正如我們開頭所展示的那樣,RDK X5 還配套 NodeHub 的多種先進大模型和機器人算法,更有 100+ 配套件自由選擇。
NodeHub 這次也迎來了全新升級,集成 200+ 機器人開源算法與應用程序,涵蓋 Transformer、RWKV、CLIP、Mobile-SAM 等多種端側精調大模型,以及雙目深度、Occupancy、AI+VSLAM、3D 點雲計算等自動駕駛級别感知算法,可爲機器人賦予更具泛化性和通用性和強大感知、決策能力,并支持一鍵安裝調用。
現在來回顧來看地瓜機器人的這套組合拳,用四個字來總結,就是" 好、快、多、省 "的一種範式。
這就更有利于開發者從 0 到 1 快速打造機器人産品了,具體來說,中新範式相比傳統方法來說,讓開發機器人效率足足提升了 90%!
不過地瓜機器人的系産品,到這裏還沒有結束。
還預覽了個 " 大 " 的
沒錯,這個 " 大 " 的,正是已經推出的RDK S100。
它是面向當下 " 當紅炸子雞 "具身智能而打造的全場景算力核心。
RDK S100 基于新一代 BPU 納什架構設計,擁有百 TOPs 級算力,專爲大參數 Transformer 優化,可以滿足人形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具身智能應用場景對感知精度和泛化能力的高階需求。
除此之外,它還提供豐富的圖像傳感器接入方式和多種接口拓展闆,可以爲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開發提供靈活拓展性。
而就在前不久,AI 教母李飛飛在她官宣創業前後強調着一句話:
空間智能将作爲基礎技術應用在機器人、制造業、虛拟現實等衆多領域,并會産生深遠影響。真正的下一個前沿技術将會是空間智能。
那麽 RDK S100 是專爲具身智能而打造,那麽當更加複雜的空間智能到來之際,地瓜機器人又将如何面對?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和王叢做了深入交流,他表示:
現在的機器人之所以比以往的 AI 要難,正是因爲它有了很多跟物理世界具體的交互;但凡結合了物理世界就會讓問題變得複雜很多。
而李飛飛老師提到的空間智能,它所要操縱的空間着實是太多了;例如不同的杯子,如何把它端起來的方式都是不盡相同的,這就需要對不同空間、不同物體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就不僅僅是拿起來這個一個動作了,還需要了解杯子是什麽形狀、什麽材質、需要使多大勁兒等等。
因此整體來看,面對未來更加複雜空間智能具體需要多少算力,這個還是未知數;但非常明确的一點是,所需算力還是會持續增長。
而這一觀點,也正應了地瓜機器人在發布會中所展示的下一步——
明年還将推出數百 TOPs 的更大算力平台。
到這裏,我們不難發現,地瓜機器人圍繞着 " 機器人 " 這三個字,硬的也做,軟的也做,但偏偏就是不造機器人。
這就不免讓人産生疑問:
地瓜機器人,到底要做什麽?
其實針對這一問題,王叢也給出了答案:
成爲機器人時代的通用底座。
之所以如此,其實回顧過往的幾個時代便可一目了然。
好比個人電腦時代需要英特爾、Windows;智能手機時代需要高通、安卓;智能汽車時代需要更高性能芯片、算法、數據、傳感器等等……
而在我們即将步入的智能機器人時代,同樣也需要像前者們一樣的做底層軟硬件 Infra 的公司出現,即智能機器人時代的 Wintel。
王叢進一步表示:
我覺得智能機器人時代要真正的爆發,應該是未來讓在座的各位可能幾個人攢一個團隊,就很容易把一個想做的機器人做出來。
所以這是地瓜機器人最想做的一件事情,我們把各種各樣的工具給大家準備好,能讓大家更快、更簡單、更方便地開發出智能的機器人。
因此,若是回顧剛才所有新發的産品,那麽在邏輯上便可以非常清晰的分成下面的層次了:
但除了通用底座之外,地瓜機器人在不造機器人的基礎上,還要做的另一件事情——
成爲機器人時代的母生态。
沒錯,又回到了貫穿各個科技時代,非常關鍵的生态二字。
因爲在王叢看來,光有底層技術是不夠的,在全面 AI 的時代,需要把更強大的工具、算法也無償地拿出來,因此也就有了像 NodeHub 這樣的社區。
而人、開發者做生态中的重要一環,地瓜機器人的這一套機制,又打造了怎樣的規模呢?
據了解,已經累計服務了 200+ 中小創客及 50000+ 個人開發者,實現 50+ 機器人品類覆蓋。同時還攜手 200+ 合作院校,推出 100+ 校園課程, 建立 1000+ 賽事隊伍,組織 100+ 場開發者活動。
一言蔽之,不造機器人的地瓜機器人,已經在輻射機器人時代了。
One More Thing
最後的最後,應當也有很多小夥伴會好奇,地瓜機器人爲什麽要叫 " 地瓜 "?
王叢也在現場給出答案:
地瓜的藤蔓是非常茂盛、繁衍的,我們希望通過地瓜土壤能夠幫助我們的開發者誕生出形形色色的機器人。
同時地瓜是在各種土壤、各種條件下都能生長的一個物種,當時在饑荒年代,地瓜養活了無數個人。
我們希望地瓜機器人這家團隊、這家公司非常接地氣,但能賦能給大家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