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市值榜,作者|書田,編輯|何玥陽
2012 年,30 歲的昌敬還在北京趕地鐵,會因爲被地鐵門夾到而感到後怕,在微博稱死裏逃生要珍惜生命,也會吐槽學費貴,房價高。
當時的打工人,應該不會想到 9 年後的 2021 年,靠着創辦的石頭科技,能以 242 億元登上嶽陽首富之位,也不會想到這一年他還把自己的愛好變成了第二項事業:造車。
2014 年 7 月成立的石頭科技,在 2020 年初就登上了資本市場,10 個月後股價超過千元(不複權),被稱爲掃地茅。
光環來得快,去得也快。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裏,石頭科技在股價、業績和股東層面都經曆了過山車般的變化。
前複權價格下,石頭科技的股價從千元高點滑到最低 220 元,現在有所反彈。從 2021 年 6 月最高點的 996.7 億元,到 3 月 24 日收盤,石頭科技的市值蒸發了 649.6 億元。這裏很難說沒有市場對昌敬工作重心是否會發生轉移的擔憂。
股東層面,投資機構減持,小米系資金減持,董監高減持,聯合創始人和昌敬本人也在減持。
業績方面,2022 年業績快報顯示,石頭科技首次出現淨利潤下滑,營業收入 66.29 億元,增速降落至 13.56%。
從 " 掃地茅 " 到業績股價雙失意,石頭經曆了什麽?當資本撤退、增長不再,石頭能否頂住壓力繼續向前?
01 算法+小米:石頭變茅台
畢業之後,計算機專業的昌敬輾轉于微軟、騰訊、百度些科技大廠,但他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打工人。
進入百度之前,昌敬手上有魔圖和友圖的創業項目,随着魔圖被百度收購,又恢複了打工人的身份。
在百度負責魔圖業務的同時,昌敬一邊進修百度内部的 MBA 課程,一邊思考如果再創業,如何避免 " 創業—被收購—去大公司 " 的路徑。
不想做大廠附屬的想法也爲石頭科技後面的獨立埋下伏筆。
2013 年 9 月的一天,昌敬與當時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副院長餘凱聊天,當時電影《環太平洋》剛剛上映,他們從電影聊到人工智能、機器人,一直聊了 6 個小時,最後昌敬決定創立一家機器人公司。
2014 年,昌敬邀約好友,包括在微軟結識的毛國華和吳振,創辦了石頭科技。創業團隊中大部分是軟件出身,昌敬還招募了一批來自微軟、華爲、英特爾的技術專家,組建了研發中心。
2016 年,石頭自主研發的 "LDS 激光雷達 + SLAM 算法(同步定位和建圖)" 掃地機器人一經上市便獲得了成功。
對算法研發的重視,是石頭科技成功的第一個原因。
掃地機器人發展早期,采取的是随機式清掃模式,效果也很随機。直到 2010 年,Neato 将雷達裝到了掃地機器人身上,掃地機器人才有了眼睛,再加上 SLAM 算法,掃地機器人才進入規劃式清掃的時代,好用的程度大幅升級。
這也是石頭科技在研發上持續大力度投入的成果。
據财報,2022 年前三季度,石頭的研發費用爲 3.45 億元,同比增長 10.85%,在總營收占比爲 7.85%。截止 2021 年年末,石頭擁有研發人員 555 人,占總員工數量比 58.29%。
第二個原因在于成本優勢。
産品好用還不夠,還要有價格優勢。石頭科技的第一款米家掃地機器人定價 1699 元,遠低于市場上同類型的 LDS SLAM 産品。
石頭獲得價格優勢在于銷售端和生産端兩方面。
銷售端,成立短短兩個月的石頭就拿到了小米生态鏈的入場券。
小米會對生态鏈公司輸出企業價值觀、産品方法論、質量,售後的要求。與生态鏈公司共同定義産品的外觀,核心功能,拉齊供應鏈資源,還會提供營銷支持,開放銷售渠道,負責産品的銷售與售後支持。
沒有銷售、供應鏈等後顧之憂,石頭科技隻需要專心做研發。
更大的訂單量也就意味着生産成本更低。
在生産端,石頭的産品全部采用委托加工制造方式生産。代工模式省去了自建工廠的流程,跑起來也更輕,發展更迅速。
等到 " 米家掃地機器人的背後是石頭科技 " 這一事實被廣爲人知之後,石頭科技又嘗試了獨立行走之路。
根據 " 産業微笑曲線 " 理論,高附加值項目一般存在于企業産業鏈的前、後端,而中間産品加工制造環節部分的收益相對較低。
将制造環節外包,聚焦研發、品牌和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的石頭,在市場中成功營造出了科技公司的形象,也享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估值。
2020 年 12 月 16 日,石頭科技成爲 A 股市場上繼貴州茅台之後的第二隻千元股,當天收盤價 1018.03 元 / 股,總市值 679 億元,石頭也有了 " 掃地茅 " 之稱。
02 優勢變桎梏,增收不增利
盡管增速有所下滑,石頭的營收規模還是保持着增長的态勢,淨利潤則在 2022 年出現了下滑。
增收不增利的背後是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競争對手發生了變化,在新的形勢下,石頭原本的優勢不再突出,甚至變成了劣勢。
第一,研發方面,掃地機器人産品是持續性創新的過程,這樣的行業演進特點,決定了每一步落下都可能丢失市場份額。正如昌敬所說,要想辦法去創新、創造更多用戶價值,做到一直 " 領先半步 "。
比如,第一個用上 LDS 激光雷達 + SLAM 算法的并不是石頭科技,但因爲其創新的方向符合消費者需求,現在被石頭、科沃斯等公司大規模應用,未來可能成爲标配,難以形成長期壁壘。
但在新的叠代方向上,石頭落下一步。
目前,掃拖一體的掃地機器人受到消費者歡迎。2019 年到 2020 年,掃拖一體的掃地機器人零售量占比由 85.2% 增長至 91.9%。
2019 年雲鲸率先推出掃拖一體機器人 J1,主打拖地 + 自動清洗抹布功能。哇力也看到了新賣點,推出 N1。科沃斯看到新功能後也迅速響應,在 2021 年 6 月推出了可自動清洗抹布的機器人 N9+。
石頭主攻免手洗自清潔功能的産品 G10 直到 2021 年 8 月才姗姗來遲。
結果就是,雲鲸作爲 "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吃到了品類創新的紅利,在 2021 年中國掃地機器人線上市場零售份額占比中,反超石頭,成爲線上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的新晉獨角獸。
當前的掃地機器人在好用方面還有很大的進化空間,未來颠覆性的創新、新的黑馬都有可能出現,持續領先半步既要有技術優勢,也要對市場有更敏銳的觀察和更敏捷的反應,這也正是石頭需要補足的地方。
第二,研發要能落實到生産,生産也要跟得上研發。
石頭新品推出滞後和其依賴代工的經營模式有很大關系。上市前,交易所就關注到了石頭科技對單一代工廠欣旺達過度依賴的風險,欣旺達也是石頭的第一大供應商。上市後,石頭付給第一大供應商的比例沒有很明顯的變化,依賴程度還是很高。
代工的生産模式,容易産生反應滞後的問題。單一代工廠更是加重了這種風險。
2022 年 6 月 28 日,石頭科技宣布要斥資 4.6 億元,增資子公司 " 自建制造中心項目 ",将使公司由委外加工生産方式轉爲以自主生産爲主、委外加工爲輔的生産模式,建設期計劃爲 23 個月。
嘗試自建工廠,一方面可以平滑供貨連續性,提高産品叠代創新的效率;另一方面還可以降低代工成本,減少過度依賴獨家代工的問題。
但是石頭自建工廠這一舉動,也不免讓人擔憂其輕資産運營模式是否會受到影響。
第三,和小米的關系。
搭上小米和去小米化都具有兩面性。去小米化提升了石頭科技的毛利率,2021 年小米在石頭營收占比僅爲 1.2%,毛利率也從 2016 年的 19.21% 上升至 48.11%。
" 去小米化 " 的另一面是銷售費用的激增。石頭的銷售費用由 2017 年的 2881 萬元上漲到 2021 年的 9.38 億元,2022 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爲 7.88 億元,銷售費用率由 2017 年的 2.57% 上漲至 17.95%。
近三年,科沃斯額銷售費用率一直在 20% 以上,以此爲參照的話,石頭科技的銷售費用率有繼續上行的可能。
增長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問題,能讓銷售費用率更加低下,也能讓生産規模化成本更低,問題在于高速增長的環境還在不在?
03 石頭還能從哪裏要增長?
頭部企業業績 " 失色 ",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整個行業增長乏力。
據奧維雲網數據,2022 年掃地機器人線上銷量同比下滑 22.58%,線下銷量同比下滑 26.78%。科沃斯市場 2022 年線上市場份額占比近 40%,石頭科技占 21.3%,雲鲸占 15.05%。
顯然,市場已經進入激烈厮殺期。目前國内掃地機器人領域主要競争者包括科沃斯、石頭、追覓、雲鲸等。
這些掃地機器人企業都面臨一個關鍵的問題:很難形成差異化的競争優勢。
每當行業裏有新産品推出,其他廠商會迅速模仿。品類創新的紅利逝去,原先的品牌就會失去競争力。
尋找新增量,是當前掃地機器人企業的重要趨勢。
科沃斯、追覓等企業都在積極開拓産品種類,想通過多元布局産品進一步增強市場占有率。科沃斯從室内走向室外,去年 10 月推出 "GOAT G1" 的割草機器人和全新商用清潔解決方案。追覓則開辟了 " 微塵顯示 " 清潔新賽道,推出了無線吸塵器 V12S。
關于企業業務拓展,昌敬曾表示:" 多元化是聚焦的結果,當業務非常的深,需要不斷投入資源進行叠代的時候,就要保持聚焦做品類深耕。當某一品類停止增長,有很多的資源溢出時,多元化的機會自而然就來了。"
在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這方面,石頭也做出了很多嘗試。
今年 2 月,石頭分子篩洗烘一體機 H1 正式發布。據石頭官方微博介紹,該産品不同于主流的洗衣幹衣機均采用冷凝式和熱泵式烘幹方案,而是采用了 " 第三種烘幹技術 " ——分子篩低溫烘幹技術,該産品是首款獲得低溫烘幹護衣認證的洗烘一體機。
根據 Euromonitor 的數據,2022 年我國洗烘一體洗衣機銷量爲 756 萬台,2019 年到 2022 年年複合增長率爲 21%。
雖然洗衣機市場很有潛力,但這條賽道也是巨頭雲集。海爾、西門子、松下、美的、小天鵝等品牌入局更早,石頭想要從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此次新推出的洗烘一體機能否被認可還需等待市場驗證。
昌敬曾說:" 海外是一個空白,隻有空白才會産生成長。"
石頭的海外表現确實搶眼。2021 年石頭全年營收 58.4 億元,境外收入 33.64 億元,占比總營收 58%。2019 年到 2021 年,石頭海外複合增速高達 241%。
2023 年 1 月 5 日,石頭發布海外新品 S8 系列。該系列共有三款産品:S8 掃地機器人、集塵基站款 S8 Plus 以及全功能基站款 S8 Pro Ultra,價格分别爲 750 美元、1000 美元、1600 美元。
海外增速明顯的原因是,石頭的産品放在國内,競争優勢不是那麽明顯,但是和海外品牌相比可以說的上是 " 物美價廉 "。
其實石頭當前的增長瓶頸,也是一衆掃地機器人企業的瓶頸。昌敬曾表示,石頭掃地機器人的競争優勢以及公司的護城河主要就是依托技術的積累。技術創新依舊是石頭通過壓力測試的核心武器。
參考資料:
[ 1 ] 《輕資産模式下石頭科技盈利能力分析》,湖北工業大學,柯雯璐
[ 2 ] 《昌敬也開始減持,石頭科技套牢了誰,又喂飽了誰?》,互聯網江湖
[ 3 ] 《石頭科技:一家活得輕輕松松的百億美元市值公司》,晚點 LatePost
[ 4 ] 《小米生态鏈戰地筆記》,小米生态鏈谷倉學院
[ 5 ] 《業績承壓,掃地機器人期待創新》,21Tech
[ 6 ] 《石頭科技昌敬 " 離奇快 " 的 " 現代掃地僧 " 之路》,快公司 fastcompy
[ 7 ] 《掃地機器人行業:基于 " 進化 " 模型,探索掃地機必選可選功能未來》,方正證券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