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靈獸第 1456 篇原創文章
那些因 " 省事 " 選擇加盟的新手小白,都前赴後繼地走向了 " 末路 "。
作者 / 晴山
ID/lingshouke
1
" 突然就消失了 "
" 這麽快就關店了?" 一位社區居民向撤走招牌、店内正在做重新布局裝修的原 7-11 便利店内的人員驚歎道。
" 現在的實體店真是一天一個樣,前兩天還在正常營業的門店,突然之間就可能會不見了。" 該社區居民向《靈獸》說着。
據了解,這家 " 突然不見 " 的 7-11 門店,位于北京大興區南五環的一個社區底商,從位置上來看,是一家典型的社區小店,門店大概有 60 平米左右,店内設有一台收銀機,截止 " 突然不見 ",開業不到兩年。
" 剛開業時,店内大概有四五個年輕的工作人員,去年年底就隻剩兩個人了,前兩天好像是就隻有一個人在守店。" 上述社區居民稱。
從位置上來看,該店距離西紅門地鐵站大概有 400 米左右的距離,距大興區繁華的商城荟聚購物中心大概有 300 米左右,加上周邊社區密集,生活氣息濃厚,平時人流量并不小。
《靈獸》了解到,7-11 便利店所在的這條大概有 800 米長的社區商業街上,還有 2 家便利店,愛便利和京東便利店。此外,還有 1 家社區超市、1 家宮門口饅頭店、1 家社區折扣店以及 1 家蜜雪冰城、1 家茶百道、2 家水果店和 3 家社區生鮮店等。
" 這邊生活氣息濃厚,早晚路過店門口的人流基本都是附近社區居民,平時早晚餐基本都在家解決了,中午年輕人都去上班了,剩下的年齡大點的老年人誰會去便利店花十幾二十幾塊錢買冷鮮便當呢?" 上述社區居民稱。
該居民稱,去年年底與這家門店的店員聊天時獲悉,有時持續幾天的營業額都在五六百塊錢左右。" 應該是持續虧損,堅持不下去了。"
" 奇怪的是,這家幹不下去,那家還來接盤。" 上述社區居民稱,在店門口的玻璃上換成了另一個品牌便利店的标識,好客士 24 小時智能便利店。
據店内正在重新布局設備的人員所說,換了招牌的店主還是之前加盟 7-11 的店主,之所以關店換招牌是因爲他覺得 7-11 的商品有點貴,并不适合這個位置的消費水平,現在換的這個品牌的商品會便宜一些,東西也比較全,店内還會提供免費的熱水,不買東西也可以進店坐坐。
上述居民笑侃着稱," 這條街上來來去去不知道走了多少家店了,随後都有新店開張,但能留下的沒幾個。總的來看,留下的都是那些跟周圍生活氣息搭調的,那些不接‘地氣兒’的店肯定是留不下的。"
2
不缺加盟商缺好位置,新入手小白來守店
相比之下,除了北京 " 突然消失 " 的門店之外,在濟南加盟 7-11 便利店的新手小白王先生(化名),也面臨着每天虧損,進退兩難得局面。
去年,王先生在社交媒體上稱,自己的門店選在了一個高檔小區的底商,該小區大概有 1500 戶,入駐率在 90%。門店面積大概 130 平米,一年租金 15 萬,加上每年 3000 元的物業管理費,算下來平均每月 12750 元,開店總投資大概 60 萬元。
每的營業額在 4000 元 -4500 元,含香煙以及線上外賣,毛利率 35%,但總公司要抽走營業額的 11%。算下來每月要抽走 13200 元的利潤。員工有 4 個人,人工開支每月 18000 元,水電費每月 2000 元,雜費 800 元,損耗每月 6000 元,生鮮損耗占比較大,大概是 4000 元,綜合算下來每個月虧損近 2 萬元。
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王先生無奈之下,将門店開出隻需 10 萬元包含裝修、貨物、設備進行轉讓 ......
2019 年至 2020 年期間,7-11 便利店大力布局全國市場,在鄭州、福州、西安、武漢等城市紛紛落下首店,又在 2021 年 4 月落戶濟南。當時的計劃是兩年内在濟南地區開設 100 家店鋪,并逐步向周邊地區展開布局。
王先生稱,決定加盟前,考察了 7-11 便利店在山東其他城市的表現。" 當時也有媒體報道稱,2020 年 7-11 在煙台的首批三家門店開業,開業當天業績合計 92 萬多元,單店最高達到 75 萬元,創下 7-11 全球單店銷售額曆史新高。當時 7-11 在濟南的首店開業時,也創下了 34 萬元的營業額。" 王先生稱這樣的數據使得自己動心,選擇加盟。
但事與願違,作爲新入行的小白,他也不知道具體什麽地方不對,面對每天虧損的賬面數字,不得已之下就選擇了盡快止損。
對此,一位曾加盟過 7-11 便利店的店主對《靈獸》稱,當時自己選擇加盟日資便利店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是,門店形象好,顧客體驗也還不錯,作爲副業跟朋友說起來也有面子,而不是說開了個雜貨店之類的;第二,日資便利店,包括羅森、全家,它整個政策、産品研發、回報率等相對來說還不錯,做全托管的話,主要就是選址的問題。
該加盟店主稱,作爲全球巨頭,它的運營能力、産品開發這個不用去質疑,像 711、羅森、全家,他們不缺加盟商,缺的是好位置。他們不會說爲了賺你的加盟費 " 忽悠 " 你加盟,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弊病——就是讓新入行的小白去守新店鋪,這足以 " 緻命 "。
近兩年,除了好位置難選,來勢洶洶的各種折扣店也給商品售價較高的便利店主上了一課。在安徽加盟便利店的店主張陽(化名)表示,一瓶農夫山泉礦泉水,他的店裏賣 2 元,折扣店售價爲 1.5 元,旁邊的超市原本賣 1.5 元,後來也降價到了 1.3 元。原本應該不愁賣的商品逐漸開始滞銷。
虧損的風險在加劇,越來越多的加盟商在社交網絡上表示,便利店已經是彎腰也撿不到鋼镚了。
隻是,對于已經邁入加盟門檻的加盟商來說,想要逃離這個行業,也不那麽容易。
3
開店的多了,錢更難賺了
過去幾年中,在資本的加持下,中國的便利店行業迎來了快速的膨脹。 據 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畢馬威共同發布的《2023 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中國便利店總店數從 2019 年的 13.2 萬家增長到了 2023 年的 30 餘萬家。
近 30 萬家便利店中,其中數萬家便利店爲加盟店。跟咖啡、奶茶、小面等消費業态一樣,711、羅森、美宜佳、全家等便利店巨頭,也曾利用加盟模式一路開疆擴土,搶占市場占有率,打造用戶心智。
如今,爲尋找新增量,往下沉市場走已成了很多便利店品牌的共識。
加之近幾年政策層面的引導,在市場主體上,很多便利店品牌已經開啓下沉、再下沉之路。羅森、7-11、全家、便利蜂等便利店品牌,紛紛邁向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域城市。
2021 年,7-11 中國董事長内田慎治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7-11 的目标是展開全國擴張,進駐二三線城市。
他稱,疫情催化了這一動作,有很多人離開北京、上海後就留在家鄉不回來了。這會使二三線城市出現消費繁榮期,北上廣回流的人也會把日資便利店消費習慣帶回去。
不僅是 711,羅森也在以多種加盟模式組合的方式,大刀闊斧的擴張。2020 年,羅森開始了下沉市場的布局,首次進入安徽地級市蕪湖,随後在這個總人口隻有 360 多萬的城市内快速開出十餘家門店。此後,羅森下沉拓店一路高歌,陸續進入低線城市甚至縣域等地。
今年 2 月,羅森又在濟南舉行山東總部成立儀式,簽約戰略合作,未來幾年羅森将争取盡快在山東市場達成 1000 家店鋪。這也是羅森向華北滲透的步伐,同時也是其 2025 年實現在華萬家們店目标的一部分。
從最新的數據來看,2022 年,在中國便利店數排名前五的品牌中,除了登頂的美宜佳與三家石油系列的便利店外,羅森成了唯一一家進入中國便利店數前五的外資品牌,它在 2022 年擁有 5641 家門店,這一數字在 2023 年 8 月已經到了 6000 家。
行業仍在快速發展,但個體加盟商的生意并不好做。在競争加劇的情況下,無論是平均單店銷售額,還是平均單店覆蓋的人口,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直白的說是,開店的多了,錢更難賺了。
一位區域連鎖便利店經營人士對《靈獸》稱,生意難做先不說,在目前這樣的大環境下,便利店對于一些想要找點事做的人來說,相比其他生意的确好做——幾乎是零門檻,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隻要資金投資,租一個店鋪就可以經營做生意了。
如果是加盟,那就更省事了,你隻需要選好地址,交完房租、加盟費,剩下都有專門的人員幫你完成,連貨都不用進,直接讓你 " 躺着 " 開門。
對于便利店的加盟者來說,也非常省心。不需要知道商品進貨價,也不要擔心商品的零售價,一切都由機器完成,直接掃碼收款就行了。" 庫存不足了系統自動匹配,第二天有專門的人員把貨送到你的店鋪裏,幫你入好庫存,不用太操心,所以,對與這些人來說,便利店簡直就是零基礎、零門檻。但賺不賺錢就是後話了。
回顧便利店業态發展的近幾年," 一熱一冷 " 或許是其最真實的寫照。熱的是規模的持續增長,冷的是平均單店營收一路下滑。
從規模上來看,全國便利店總數在短短三年内實現快速增長,從 2019 年的 13.2 萬家飙升到 2022 年的 30 萬家,拆解開來看,平均每天就有 150 餘家便利店開業。
從單店營收來看,2021 年的便利店平均單店日營收爲 5297 元,到 2022 年下滑至 4794 元。與 2017 年的 4936 元也相差了一截。
過去幾年,中國便利店在數量上跑出了規模,但經營便利店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想要把便利店生意做好,更是一門精細活。
開店容易守店難,很多便利店從業的 " 老手 " 都有着切身體會,而那些因 " 省事 " 選擇加盟的新手小白,更是前赴後繼地走向了 " 末路 "。(靈獸傳媒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