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從一開始便毫無意義,把體驗做到極緻,這才是長安啓源 A07。
撰文丨指紋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 内卷 " 成爲了今年車市最頻繁的關鍵詞,但市場卷到一定程度,就會陷入同質化的僵局,比如中型轎跑市場,清一色大溜背貫穿燈,殊不知已逐漸偏離消費者的剛需痛點。
然而當市場開始對中型轎跑産生審美疲勞的時候,長安啓源 A07 的推出,以極緻的扶光美學設計和舒享智慧座艙,打破新能源轎跑市場的同質化魔咒。
大道至簡,從超現實回歸現實
正如清晨照進窗戶的一縷陽光,簡單又溫暖。長安啓源 A07 的扶光美學所體現的是對和諧、舒适的品質生活追求,極簡設計别具一格。
優雅自然是扶光設計理念給人的第一印象。
優雅源自于其與衆不同的溜背造型,比起同類型産品,長安啓源 A07 的整體觀感總能顯得更加流暢修長且高級。這是因爲它的後三角窗進行了向後延伸,加上鍍鉻邊框和俯沖式窗沿設計,以及頗有靈性的小鴨尾設計,讓車身上半部分的視覺重心更靠後,看起來更加舒展。
同時車身下沿的一道貫穿前後的黑色飾條算得上是點睛之筆,起到了壓縮視覺高度的效果,于是賦予了整台車更低趴優雅的姿态。
自然則是源于工藝的考究,仔細欣賞,你會發現長安啓源 A07 車身上的每一處轉折、過渡、銜接,看起來都很溫柔和諧,沒有過度設計,也沒造成任何視覺負擔。
比如從前臉部分來看,光翼全貫穿 LED 整體寬度相對一緻,但簡約的造型之下實際上隐藏了 284 顆 LED 燈源,白天也能達到晶瑩通透的效果。
尾部有且隻有一道簡約到極緻的貫穿式尾燈,而且中間窄兩邊寬的微妙設計讓人無比舒适,而内部高度集成的結構也同樣不乏精緻感。
而且細看你還會發現,長安啓源 A07 車身上的每一塊钣金件或飾闆,都與相鄰的型面有關聯的過渡,而并非簡單的拼接。比如車身側面的翼子闆、前後車門、下沿黑色飾條都相互構成了完美的内凹型面細節。
而且細到尾燈的轉角位置,也進行了與相鄰新型面契合的雕琢。這對工藝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這就是傳統造車最可貴的執着與追求。
融合多重感官的豪華盛宴
作爲人們家庭與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汽車應該是一個放松與享受的私人空間。
進入長安啓源 A07 車内,環抱座艙設計、自然光彩内飾配色、光瀑式環繞氛圍燈,以及富有層次感的高定裝飾,是全方位無死角的視覺與觸覺的雙重享受。
特别在細節之處,在于他的環抱式雲端座椅,除了采用了貫穿式中控台設計以外,左右兩側車門還設計了與之銜接的弧形設計,整體視覺效果向兩側延展,營造了被環抱的溫馨感。同時用大尺寸 AR-HUD 擡頭顯示取代傳統儀表,也讓整體空間感更加寬敞。
相呼應的還有懸浮島扶手箱設計,考慮到了主副駕之間的情感交流,兼具了美觀和實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長安啓源 A07 車内保留了手動調節的空調出風口,實用盲操毫無使用焦慮。
在滿足了視觸感官享受之餘,14 揚聲器 +2 頭枕音響的環繞音響系統和極緻靜谧座艙,還帶來了音樂廳級别的聽覺享受,再結合自帶的美好時光香氛系統和森林氧吧系統,讓長安啓源 A07 的座艙就像是鬧市中開辟出的一片世外淨土。
情感,立于四感之上,最爲複雜也最難滿足。
而長安啓源 A07 所打造的舒享智慧座艙,恰恰就是一個消除焦慮、制造爽點的情感交互高手。
這款車打造了情感視窗交互系統,擁有 15.4 寸 +2.5K 超高清中控屏和行業主流 8155 芯片的硬件加持,還配備零層級交互和 XTTS4.0 語音系統,一觸即達一呼即應,很容易就能上手。
多情景智慧模式囊括了休憩、冥想、神遊、觀影、嗨歌、露營等 9 種情景模式一鍵切換,聯動座椅、音響、氛圍燈、空調等功能調節,可以讓車輛變成午休放松、K 歌房等情景空間。
可以說,長安啓源 A07 不僅擁有精緻實用的美學設計,同時深入情感思考,給用戶帶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的同時,拓寬用戶用車場景,随着持續 OTA 升級,用戶也能在長安啓源 A07 身上不斷刷新用車的爽點。
長安啓源品質向上的未來
看到這裏,其實不難發現,長安啓源 A07 無論在生産工藝,還是創新探索,都飽含了執着認真的态度,以及對用戶需求的深思熟慮,而不是爲了創新而創新。
這正是因爲長安啓源背後是長安汽車的實力背書,是長安汽車 " 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 " 的重要承載,開啓長安汽車數智新汽車轉型的全新突破。
而作爲長安啓源的首款車型,長安啓源 A07 的戰略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從目前的新能源轎跑市場來看,以舒享智慧座艙爲主打定位的長安啓源 A07 也算是獨一份了。既有高顔值的溜背轎跑設計,又有高品質豪華的舒适體驗,似乎這才是真正符合絕大多數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轎跑。
内卷,從一開始便毫無意義,與其拼堆料,不如把體驗做到極緻,我想這就是長安啓源 A07 所要展現給我們的。造車早應從超現實的幻想,回歸到現實的需求,回歸到汽車的本質。而哪怕是最基本的好看、舒适、好開,每一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隻有基于長期的技術和經驗沉澱,才能雕琢出這樣一台走在時代前沿又不丢失傳統優越品質的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