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丁萍
>頭圖 | 視覺中國
特朗普 2.0 内閣不僅是權力布局,更是未來政策走向的預告片。
美國大選後,市場目光聚焦在特朗普政府即将出台的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的動向。而在他第二任期内,内閣成員的組成和立場無疑是判斷未來政策走向的風向标。
理論上,美國内閣成員的任命,不僅需要特朗普的提名,還要經過參議院的确認——這一步是 " 成敗的關鍵 "。幸運的是,在新一任期中,共和黨繼續控制參議院,所以特朗普能夠更加順利地推進内閣提名和政策議程。
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後,特朗普迅速進入 " 全速前進 " 模式,僅用 15 天時間就完成了對 15 個内閣部長職位的提名,并且提名了 20 多位關鍵人物。
接下來,我們将通過分析特朗普新内閣選拔的特點,來解讀未來的政策方向。
特朗普政策落地或提速
特朗普 2.0 内閣的選拔更強調忠誠與信任而非專業性,這一策略将減少内部摩擦,确保政府決策更加高效。
在第一任期,特朗普的許多争議決策暴露出内閣成員之間的分歧,尤其在移民、稅改、外交和社會問題上。例如,在移民家庭分離政策上,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長湯姆 · 普萊斯和國土安全部長凱爾 · 尼爾森等人公開表達反對,最終迫使特朗普在 2018 年 6 月簽署行政命令,停止這一政策。
此外,特朗普與第一任國務卿雷克斯 · 蒂勒森的關系也較爲緊張。據報道,蒂勒森曾在一次私人會議中直言特朗普是 " 愚蠢的 ",而這一言論最終導緻他在 2018 年 3 月被解職;特朗普的首席戰略顧問科恩,也因與特朗普的政策方向産生分歧而離開了白宮。
爲避免第一任期中的内閣紛争重演,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更傾向于選拔忠誠于他的内閣成員,而非單純依賴他們的專業能力。
他的提名通常來自三類人選:
第一類:曾堅定支持特朗普政策并爲其辯護的人。例如,國務卿馬爾科 · 盧比奧、司法部長帕姆 · 邦迪、交通部長提名人肖恩 · 達菲等,他們在彈劾案和國會山事件中爲特朗普辯護并投票支持。
第二類:特朗普競選團隊的核心成員。例如,白宮幕僚長蘇西 · 威爾斯、商務部部長提名人霍華德 · 盧特尼克、教育部部長提名人琳達 · 麥克馬洪,他們在特朗普的競選籌款和團隊運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三類:公開爲特朗普辯護、批評民主黨的知名人物,如福克斯新聞主持人達菲和赫格塞斯。
這些提名者凸顯了特朗普本屆政府的特點:忠誠至上,能力居次,背後也體現了特朗普打破 " 華盛頓建制 " 的決心。特朗普視華盛頓建制爲充斥官僚作風和利益勾結的 " 政治沼澤 ",他認爲商業管理經驗能夠提高政府效率和執行力,因此他選擇具有非傳統背景的商界高管和軍事人物,以便打破政治遊戲。
比如,商務部部長提名人霍華德 · 盧特尼克,他是金融界的領袖,缺乏政治經驗;教育部部長提名人琳達 · 麥克馬洪,曾是摔跤公司 CEO,缺少教育領域的背景;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提名人本 · 卡森,是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且沒有政治經驗。
所有這些人都被認爲能夠幫助特朗普在改革經濟政策和推動行業利益時做出快速且果斷的決策。
雖然新一屆内閣成員大多數沒有傳統政治背景和經驗,但他們的政策主張與特朗普高度一緻,思路更統一,能更順暢地推動特朗普政策落地。
除此之外,他們大多對華保持強硬立場,這也爲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提供了更爲堅定的支持。
中美貿易摩擦或加劇
在特朗普 2.0 内閣中,明顯的 " 對華鷹派 " 陣容再次占據重要職務。
例如,盧比奧被提名爲國務卿,而沃爾茲被提名爲國家安全顧問。兩人将中國視爲 " 生存威脅 ",并主張将遏制中國作爲美國戰略的核心目标。在《頹廢的數十年》一書中,盧比奧指出美國在關鍵物資上對中國的依賴,給國家安全帶來了重大風險。
此外,特朗普還在 2024 年 11 月 26 日提名賈米森 · 格裏爾擔任美國貿易代表,這是一個直接影響中美貿易的關鍵職位。格裏爾曾擔任羅伯特 · 萊特希澤的幕僚長,而萊特希澤以其強硬的對華立場而著稱——主導了中美貿易戰并推動了對中國商品的高額關稅以及 301 調查。
格裏爾之所以成爲繼任者,主要是他熟悉萊特希澤的工作風格和政策框架,并在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格裏爾的提名也會加劇市場擔憂,因爲他的商界背景和全球經濟視角使得他可能采取更加激進的手段,如貿易壁壘和經濟制裁,以推動特朗普的美國制造業回流戰略。
這裏補充一點,特朗普爲何要主張美國制造業回流?
美國曾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但自 20 世紀末以來,特别是随着全球化和産業外包的加劇,許多制造企業将生産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尤其是中國及其他亞洲地區。這一變化使美國在一些領域失去了足夠的制造能力,不得不依賴進口,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商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特朗普認爲,全球化給美國帶來了不公平競争,低成本國家的勞動力優勢使得外資企業在美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從而加劇了美國制造業的流失。因此他提出了制造業回流的政策,力求恢複國内生産力、刺激就業和振興地方經濟。
這也是特朗普推行關稅政策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試圖通過提高進口關稅讓美國制造業回流。盡管尚未正式就職,特朗普就于 2024 年 11 月 25 日通過社交媒體上宣布,将對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 10% 的關稅,進一步強化這一戰略。
與美國不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但面臨的問題是國内消費市場相對不足。基于此,中國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等消費能力較強的市場。據世貿組織 2023 年全球貨物貿易數據,2023 年中國出口國際市場份額爲 14.2%,其中歐美市場占比約 40%。
中美之間的經濟互補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兩國的貿易和合作,但随着貿易壁壘的增加,這種互補性逐漸受到破壞。外部壓力也促使中國加大政策調整,推動國内消費和産業升級,同時尋求更多的國際合作機會。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 " 一帶一路 " 倡議。
通過 " 一帶一路 " 倡議,中國能夠将其工業産能、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和技術輸出到沿線國家,推動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并改善基礎設施,同時與當地的自然資源形成互補關系。
而且與西方國家依賴 " 信用本位 " 和金融杠杆的模式不同,中國的 " 一帶一路 " 倡議采取了 " 實物本位 " 路徑,通過直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并與當地自然資源交換,很明顯這是一種更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尤其是當全球金融體系出現疲态時," 實物本位 " 确實可能展現出與預期不同的效果,并大大增強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穩定性。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 " 美國優先 " 政策及其内閣成員的強硬立場無疑會加深中美之間的關稅壁壘。在短期内,我們可能會面臨一些經濟陣痛,但這也是預期中的局面。且随着 " 一帶一路 " 倡議的推進,中國仍可能在全球經濟中獲得更多機會,尤其是在工業化和區域合作方面。
當然,影響 A 股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不僅是中美貿易政策,更重要的是美聯儲的貨币政策路徑。
美聯儲要被 " 架空 "?
通過回顧 A 股在特朗普和拜登時期的表現,我們發現,美聯儲的貨币政策是影響 A 股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由于美聯儲實施寬松貨币政策,A 股整體表現良好,尤其是在 2017、2019 和 2020 年。而在拜登執政時期,美聯儲連續加息,導緻資本成本上升,流動性收緊,A 股表現疲軟,大部分時間處于下行。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美聯儲是否會繼續采取寬松的貨币政策?
美聯儲在做出貨币政策決策時,通常會權衡經濟增長、通脹以及就業等多重因素,以确保經濟的健康穩定運行。我們此前也分析過,特朗普政府若大幅加征關稅,将直接擡高進口商品成本,擾亂全球供應鏈,減少市場競争,這些都可能加劇美國的通脹壓力,從而迫使美聯儲調整貨币政策,以應對通脹上升。
然而,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裏,局勢或許會迎來一些轉機。
相比其他職位,特朗普在選擇财政部長人選時經曆了反複權衡。最初提名了斯科特 · 貝森特,随後又考慮了霍華德 · 盧特尼克和凱文 · 沃什,最終還是回到了貝森特。
2024 年 11 月 22 日,特朗普提名全球宏觀投資公司 Key Square Group 創始人斯科特 · 貝森特擔任财政部長。
這一決定或許更多體現了特朗普對忠誠和政策一緻的高度重視。
貝森特曾在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擔任首席投資官,并在 2016 年特朗普競選期間爲其提供了大量經濟政策建議,特别是在推動經濟增長、稅改和财政政策方面。
貝森特與特朗普在經濟理念上高度契合,兩者都傾向于通過寬松的貨币政策來刺激經濟,尤其是在低增長或不确定的經濟環境下。
更爲重要的是,貝森特曾提議設立一位 " 影子美聯儲主席 ",主張新政府應盡早選定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并推動對美聯儲的政策制定過程進行改革。
若這一提議得到采納,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在經濟政策領域對美聯儲施加更大的控制力,使其決策過程與政府政策更加一緻。這種幹預可能破壞美聯儲的獨立性,使其不再能夠完全依據經濟數據和長期目标做出決策,反而需要顧及政府的政治議程。
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政府顯然希望通過更直接的控制,來确保其經濟政策得到有效執行,并進一步鞏固 " 美國優先 " 的經濟理念。特朗普一直主張通過低利率、财政刺激和大規模基建投資來推動美國經濟增長,并通過這些措施促進就業和消費。低利率環境下,消費者和企業更傾向于借貸和投資,這對推動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若特朗普政府真的能夠 " 架空 " 美聯儲,或許可以使寬松貨币政策成爲常态,這也與他一貫的 " 美國優先 " 政策高度契合。屆時,我們可能會迎來一個更具政治色彩的貨币政策環境,而這對 A 股市場而言,利大于弊。
作者注:
我長期專注于周期股的研究,涵蓋豬肉股、造船、航運和金銀銅等領域,目前正擴展到宏觀經濟領域。在撰寫這篇文章時,我參考了大量優秀資料,盡管如此,文章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我誠摯歡迎行業專家提出寶貴意見,幫助我不斷完善。同時,邀請對周期股和宏觀經濟感興趣的朋友加入我們的粉絲群,共同交流、分享經驗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