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定焦,作者 | 溫故,編輯 | 方展博
論今年刷屏次數最多的行業,一定有旅遊業。
從五一假期的人山人海,到暑假熱門景區的一票難求;從山東淄博的燒烤,到西北沙漠裏的駱駝,再到風口上的研學團,好久不見的熱鬧景象都回來了。
旅遊已經成爲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朝九晚五的打工人,有錢有閑的銀發族,充滿活力的 00 後,用他們自己的方式,瘋狂旅行。
行業的複蘇,非常直觀地體現在了旅遊平台的财務業績上。
同程旅行在二季度實現收入 28.7 億元,同比增長 117.4%;經調整淨利潤 5.9 億元,同比增長 428.9%;平均月付費用戶 4220 萬,同比增長 52.3%。這三項業績指标,都超過了疫情前,創造了曆史新高。
這已經不能用 " 複蘇 " 來形容,而應該叫 " 爆發 "。
旅遊行業在疫情之後一定會恢複,是很多人的共識,但恢複得如此徹底、增長如此迅猛,還是超出了市場預期。尤其是在整體經濟增長放緩、消費依然乏力的背景下,顯得格外亮眼。
讓人好奇的是,這個行業發生了什麽?火爆的增長勢頭能持續多久?
這屆遊客,真敢花錢
南方某四線城市的于菲,今年暑假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進京之旅—— 5 個寶媽帶着 6 個孩子,組團來玩。
對于這趟 " 報複性旅遊 ",于菲的期待是一定要玩好。一個起碼的标準是,每晚必須要住五星級酒店,市内交通還約了專車接送。爲了讓孩子在北京環球影城玩好,她更是花三四千元訂了園區内的酒店,加上門票、優速通,又花了近 3000 元。
作爲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如此豪氣的消費方式,并不符合她的經濟實力。
她的出發點很樸素:" 因爲帶孩子,所以要條件好一點。出來玩就好好玩,回去了就努力搬磚賺錢。"
同樣在這個暑假來北京旅遊的 80 後孟玉,在北京王府井瘋狂購物,服裝店的店員看到她買的實在太多,送了她一個箱子。她把衣服打包,直接寄回老家了。
這樣的 " 名場面 ",已經有兩三年不見了。來自非一線城市的人們,在北京的大商場随便 " 揮霍 " 幾下,就能花掉一個月工資。但他們覺得很值。
生活在雲南某五線城市的楊風帆退休了,他計劃今年 10 月去貴州,行程裏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地——茅台國際大酒店。接近 700 元一晚,在當地算很貴了。
有句話叫 "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遠道而來的意圖,正是在酒。因爲他聽說,在這個酒店吃住,能獲得原價購買茅台酒的名額。他需要這個名額。
退休後,楊風帆加入旅遊大軍,開始全國各地自駕遊。他曾在廣西一個叫長壽村的地方,買了好多箱礦泉水、菜籽油,因爲當地村民說能長壽。全國很多景點他都去過了,有些還會隔兩年 " 複習 " 一遍。
像他這個歲數的人,退休後有的是時間,每個月的退休金,完全夠負擔自己的旅行了。除非某一天他再也走不動,旅行才會停止。
這些來自小城鎮的人們,正在源源不斷加入旅行的隊伍。過去,旅遊消費的主體是大城市的精英人群,現在,人群不斷從一線城市向非一線城市擴散。
2022 年國務院印發的《" 十四五 " 旅遊業發展規劃》明确指出,我國将全面進入大衆旅遊消費時代。
同程旅行的數據驗證了這一趨勢。其平台上居住在非一線城市的注冊用戶占比約 87%。二季度微信平台新增付費用戶中,約 70% 來自非一線城市。而随着這些人更願意爲旅行花錢消費,讓同程旅行的月付費用戶沖到了 4220 萬人,付費率達到 15.1%,創三年來新高。
除了非一線城市人群,Z世代的年輕人,是另一批正在崛起的旅遊生力軍。
大二在讀的大學生沈裕,從今年 3 月開始 " 特種兵式 " 旅遊。這是一個瘋狂的同學。他能做到一天一個城市,無間隙打卡。5 月下旬他去了江蘇,朋友圈上一秒還在南京,下一秒就到了北京。
他隻用了六天時間,就打卡完了北京幾乎所有的知名景點。比如他抵京的當天,安頓完行李,就奔往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前門大街、北京 CBD……
半年之内,他幾乎把全國玩遍了。" 都以爲他休學了,因爲天天在旅遊。" 有同學評價。
小衆景點火了,冷門城市赢了
在旅行目的地的選擇上,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一些小衆景點、冷門城市,今年特别受追捧。
同程旅行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 小衆 " 相關旅遊搜索熱度環比上漲 172%," 冷門 " 相關旅遊搜索熱度環比上漲 113%,國内三線及以下城市酒店預訂量較 2019 年同期增長超過 150%。
在一線城市上班的杜豐,今年春天去了一趟霞浦,這是福建甯德市下屬的一個小縣城,曾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漁村。因爲這裏有全國最美的灘塗,能拍出好看的照片而出圈。
景區的火爆程度超出杜豐想象。在去往高羅沙灘的路上,擁擠的車流從上午十點一直堵到下午兩點。城裏的夜市,每個攤位前都是排大長隊,夜裏 12 點依然門庭若市。
即便如此,他依然留戀當地的美景,并打算今年 9 月再去距離霞浦不遠的平潭島。那同樣是一個小衆的地方,沒有 5A 級景點,也沒有大城市裏完善的娛樂設施。" 去那裏坐坐,吹吹風,就挺好。" 杜豐對「定焦」說。
20 歲的大學生趙婷,每次出去旅行,都會特意避開人流量大的地方。" 出去就是放松,不需要去人山人海的地方,擠着拍照,一旦看到打卡點,人多就不想去。"
旅行的目的地在發生變化,旅行的方式同樣在變。
很多人之前出遊習慣報團,跟着導遊走,現在自由行非常普遍。出行的團隊規模越來越小,小團出行成爲趨勢。
趙婷喜歡跟一兩個好友小團隊出行,因爲人少可以有商有量,互相遷就,參與感強。
她最糟糕的一次旅行,是去年跟着學校社團的幾十個人,去山上看星星。因爲人太多,她感覺很難融入。" 别人不會顧及你的想法,個人的發言權被削弱了,決定權在領頭人那裏。" 她告訴「定焦」,在那以後,她再也沒有跟很多人集體出遊過。
于菲這次暑期親子遊,是報的定制團。旅行社相當于一個服務方,隻負責訂熱門景點門票、遠途景點接送,行程可以自己規劃,酒店、餐廳都是自己選擇。
這種方式既省去了訂票和交通的麻煩,也實現了高度的個性化和自由度。
分散的出行需求,把大團拆成了小團,很多原本集體付費的項目,變成了單獨付費。對于旅遊從業者而言,通過服務變現的機會增加了。
楊風帆不喜歡傳統模式的旅行團,一直都是自駕遊。今年,他和老伴從西雙版納自駕去三亞,然後去西藏,再去北京,又去了一趟青島和淄博,然後一路向北到達哈爾濱和赤峰。兩個人,一輛車,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旅途中,他們沿路休息,邊開邊玩,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品嘗當地的美食,體驗當地的生活,爲拉動當地旅遊經濟做出貢獻。
這種 " 漫無目的 " 的旅行方式,在一些退休銀發族中很受歡迎。對于年輕人而言,因爲要上班、上學,時間有限,所以目的性更強,基于興趣的旅行更普遍。
" 特種兵 " 沈裕今年參加了很多明星的演唱會,基本能做到一個不落。每一場演唱會,對他都是一次跨城旅行。海南、天津、北京、蘭州 …… 他奔波于各個城市,出現在不同的明星演唱會現場。
這讓他花費不菲。熱門航線的機票價格動辄上千,有些明星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酒店、打車、餐飲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綜合來看,人們的旅遊方式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元,過去那種 " 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餓了啃面包 " 的團體出遊方式不再受歡迎。
不同背景、不同圈層的消費者,越來越側重意義消費,更注重旅遊體驗。場景化、互動化的沉浸式體驗,對人們的吸引力增加。一座城市的特色美食,一個地方的民族文化,一場音樂會,甚至隻是一個絕美的海灘,都可能觸發一場旅行。
需求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個性化,人們能花錢的地方也變多了。而這也正是旅遊行業的機會。
旅遊行業的新機會,藏在結構性變革裏
旅遊行業的消費人群、消費需求都在變,倒逼供給側不得不變,催生了一批新的旅遊産品和服務。
比如一些酒店推出的 " 考試房 "、" 寵物房 "、" 電競房 ",就是爲特定人群量身定制的新型住宿産品。
再比如今年很火的研學。陝西銅川陳爐古鎮的一家瓷坊店老闆告訴「定焦」,今年古鎮景區的遊客明顯多了起來,他們将畫瓷、拉坯和研學項目結合起來,單月收益就有十來萬元。
電競、研學、非遺、音樂、市集,每一個場景跟旅行結合,都能變成全新的旅遊服務。
同程旅行聯合騰訊音樂、葛仙村度假區,推出了 TMEA 音樂盛典和同程葛仙村音樂節;與桂林打造了飛兒萌造夢市集;還聯合英雄聯盟、王者榮耀打造了 " 同程杯 " 電競賽事。這滿足了很多基于興趣出遊的年輕人的細分需求。
普通人獲取這些服務的場景有很多,微信小程序、短視頻、地圖應用,以及線下網點,同程旅行通過多渠道布局,降低了門檻。
今年旅遊行業強勁複蘇,如何抓住最新的方向和趨勢,從供給側更好地跟需求側匹配,真正激活市場活力,成爲很多從業者關心的話題。這其中蘊藏着巨大的市場機會。
北方某城市的 80 後小老闆李勁道,今年五一期間專門去淄博玩了兩天,現場的超高人氣讓他感到震驚。不過,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燒烤攤的烤串,而是整座城市對旅遊服務的包裝、打造。
" 去之前我以爲淄博燒烤走紅是因爲口味,去了之後我發現是因爲服務。淄博對燒烤的營銷,對山東好客文化的輸出,以及對旅遊安全的一系列保障,會讓你覺得這一趟旅行是值得的。" 他說。
人們 " 進淄趕考 ",是爲了燒烤,卻不僅是燒烤。很多人報着玩一趟的心态,在這個城市獲得了一種全新的體驗。
如果能站在城市管理的視角去設計旅遊産品,我們會發現旅遊行業還有很大升級空間。
最直觀的是交通問題。很多人習慣了在線訂票,但在一些小城鎮,線上化率還很低,紙質車票和線下結算依然占主導。尤其像長途車這樣的交通資源,非常分散。
過去幾年,旅行行業一直在做低線城市交通票務的數字化,試圖打通從省會城市到下屬城鎮的各大節點。今年,同程旅行将旗下微信小程序 " 乘車呗 " 正式升級爲 " 城市通 ",把火車票、機票、酒店、打車、度假等業務資源整合在一起。
" 城市通 " 的升級,隻是城市旅遊服務升級的一個縮影。現在很多城市都在推進智慧旅遊建設,把旅遊服務納入到城市基礎設施中去。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宜昌三峽機場與同程旅行合作,打造數字化平台、綜合會員計劃及聯運解決方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這些看不見的工作,會在未來逐漸體現在旅遊産品和服務裏,内化成遊客的切身體驗。
結語
任何行業都會有周期,趨勢一旦形成,将很難逆轉。
如今中國的旅遊行業,就正在經曆一輪供給與需求的更叠,傳統旅遊的 " 人、場、貨 " 正在重塑。新的人群、需求、供給,讓整個市場的空間更大,更具有持久的想象力。
在這個背景下,旅遊行業今年高速增長,頭部旅行平台業績爆發,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一直默默堅守,主動迎接改變的從業者,将有機會抓住市場勢能所帶來的 " 複蘇紅利 ",獲得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業績增長。
應受訪者要求,于菲、孟玉、楊風帆、沈裕、杜豐、趙婷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