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王新喜
多個地方的政府部門相繼發布了網約車飽和預警和限制措施。三亞市交通運輸局決定暫停受理網約車經營許可及運輸證核發業務,濟南、溫州、東莞、遂甯等地也發布了類似的警示,提醒從業者慎重考慮進入市場。
在經曆多年高速增長之後,全國各個地方的網約車市場逐漸進入飽和,網約車司機越來越多,錢不好掙了,而比亞迪與廣汽埃安也該着急了。
新能源的高速增長與普及,有網約車的一份功勞
從 2019 年部分城市開始推行網約車全面使用新能源車後,網約車市場便開始成爲新能源汽車廠家重要的銷售渠道,如今的網約車市場已經成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最大的銷售渠道之一。
原因很簡單,網約車司機一般是在市區内跑,新能源車的用車成本要低的多,而且還免受限行,成爲 20 萬以下的新能源車的重要購車群體。
交通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經有超過 500 萬持證網約車司機,當然沒有持證的網約車司機更多(此前有數據顯示,持證人數僅爲 13.5%)。根據行業内的傳言,目前我國的網約車司機數量超 3000 萬人。
某種程度上,新能源的高速增長與普及,有網約車的一份功勞,網約車市場也一直是新能源車對油車替代的排頭兵,也是新能源車一塊穩定的增量蛋糕。
但随着網約車市場走向飽和,增量空間收縮,在網約車市場占比最大的兩個廠商——比亞迪與廣汽埃安該着急了。
比亞迪就不用說了,經常打網約車的消費者可能有個印象,在全國範圍内,打到比亞迪的概率可能是最大的,在廣東這邊,打到廣汽埃安的概率可能還要多一點。
有網約車司機坦言,别看比亞迪賣的那麽好,其實一大半是出租和網約車。也有司機表示:現在路上跑的新能源車,你隻要看到是廣汽埃安的百分之 90% 都是跑網約車的,當然比亞迪、北汽、吉利這些也很多。
網約車司機的說法雖然誇張,但也間接證明了網約車市場中,比亞迪、廣汽埃安的體量之大。
從此前的數據來看,從 2022 年 1~10 月品牌純電運營車型的銷量排行榜中,我們看到,用于出租租賃的純電車型銷量中,比亞迪與埃安分别是前兩名,在各自品牌純電車型總銷量中占比爲 14% 與 29%。綜合各自的全年銷量來看,數據準确性或有點問題,但整體排名能看出網約車的重要性。
從占比來看,網約車市場對兩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廣汽埃安,接近三分之一的純電車型都是用在出租租賃(網約車)上了。有數據顯示,2021 年 AION S 在營運、租賃等 B 端市場的比例高達 60%-70%。
在筆者的感受來看,廣東地區最受網約車司機歡迎的車型就是廣汽埃安。而哪吒、吉利、北汽、吉利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做網約車。
網約車市場飽和,比亞迪與廣汽埃安該着急了
從目前來看,包括比亞迪、埃安與哪吒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對網約車市場形成了一定的依賴,該市場的飽和,可能對于其未來銷量造成一定的沖擊。
比亞迪在網約車市場占比不低,但比亞迪在消費者市場的口碑與銷量、規模化優勢與技術能力被認可,網約車市場飽和,它有能力在零售市場彌補回來。比亞迪破局之路有兩條,一條是做大中高端市場,一條是做大海外市場。
而廣汽埃安在失去網約車市場增量之後,能否在消費者市場彌補回來,還有不确定性。
首先不可否認埃安的車性價比較高,網約車市場是面向消費者普及電車體驗的一線,一般能做好網約車市場的品牌,在産品層面,相對是質量過硬、耐用性較好,維修成本低、小毛病少。很多消費者購車,也是非常看重這些方面。
從技術層面,相對比亞迪,廣汽埃安目前擁有包括彈匣電池、海綿矽負極電池,以及超倍速電池等電池技術,以及行業功率密度最高的誇克電驅技術。在行業,也算中上水平。
不過相對比亞迪的三電技術以及全産業鏈布局,還是差點意思。消費者看重的外觀、内飾、智能化等層面,廣汽埃安用戶體驗相對一般,這也限制了廣汽埃安在零售市場的增長潛力。
在今年,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在 " 讀懂廣州高質量發展論壇 " 上表态,2023 年廣汽埃安的銷量目标将會是 50 萬輛,并向 60 萬輛發起沖擊,且要争取在 2025 年做到 100 萬輛的年銷量。
從 3 月銷量來看,廣汽埃安的銷量達 40016 輛,同比增長 97%,環比增長 33%,創曆史新高,從 4 月看,4 月,廣汽埃安銷量達 41012 輛,同比增長 320.1%。其銷量表現相當不錯,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面向網約車市場。
目前全國規模型以上的車管公司有 30 餘家,也就是說這些公司平均 2-3 年就要替換一批新車,即便是一家公司一次隻采購 1000 台車,這種需求量也要比傳統的經銷商渠道的量要大得多。
當前網約車飽和,車管公司的新車采購量可能會逐年下滑,或許意味着比亞迪與廣汽埃安可能在這塊的市場增量上面臨不确定性,尤其是廣汽埃安要完成銷量目标變難了,網約車市場失速,未來增量要如何補上,是一個問題。
網約車少了,比亞迪兩條路破局,廣汽埃安更焦慮
如前所述,比亞迪有兩條路,一條是做大國内中高端市場,一條是做大海外市場,目前比亞迪在這兩條路上都在有節奏的鋪開,比如說,比亞迪騰勢 D9 連續 4 個月銷量位居高端 MPV 首位,累計訂單超過 7 萬輛。未來高端市場做大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此外是,比亞迪海外市場的表現也還不錯,比亞迪在海外已經布局到全球數十個國家,根據中汽協數據,比亞迪1-4 月乘用車累計出口 5.3 萬輛,接近去年全年數據。在以色列、泰國市場,比亞迪的表現也非常突出。比亞迪ATTO 3 已經連續 6 個月蟬聯以色列市場全車系單車型銷量冠軍。
比亞迪唯一面臨的短闆問題可能是智能化問題。随着目前三電優勢的紅利吃盡,在智能化上如何補上,是比亞迪接下來亟待解決的難題。
而網約車市場與零售市場還是有差距的,前者核心是關注用車成本,智能化是完全可以忽略的,其次是,網約車市場是一個性價比市場,也是比亞迪與廣汽埃安的基本盤,但在高端市場,智能化比拼非常激烈,這是比亞迪的短闆。
而汽車智能化到底重不重要?在當下可能看不清楚,但一定是趨勢之一。比亞迪王傳福此前認爲無人駕駛那都是扯淡,但沒有否認高階輔助駕駛的重要性,表示:高階輔助駕駛像一個上帝看着你,讓你困的時候,看一個短消息的時候不至于出現車禍,這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從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與網聯化的趨勢來看,比亞迪在電動化層面獲得了領先,而在智能化層面目前處于追趕地位,目前,特斯拉以及國内蔚小理在自動駕駛的技術研發投入加多,比亞迪在這一領域還是跟随策略,戰略上也不夠重視,因此,這其實也是比亞迪在未來高端市場做大的一個短闆,值得比亞迪進一步重視。
廣汽埃安的問題要更大,首先是廣汽埃安的技術競争力層面還不夠,雖然儲備了 AEP3.0、星靈架構,誇克電驅等技術,但是相對而言,競争力還不夠強勢。
其次是,品牌向上突破艱難,高端車型乏力。很長時間,埃安是以 AION S、AION Y 這兩款不到 20 萬元的車型爲主,尤其靠的是 AION S 這款以 " 性價比 " 出圈的車型打天下,高端品牌昊鉑的熱度與銷量一直上不來,這背後也源于其網約車大廠的品牌印象,導緻中高端車型乏力,品牌形象固化,短時間内在中高端市場依然不樂觀。
因此,廣汽埃安的破局,可能大部分精力還是要放在網約車的存量換車市場。在網約車市場,用戶核心關注的是用車成本,未來幾年,網約車市場會有一場電車對油車的替代潮。目前,在 3000 萬網約車大軍中,油車司機的存量還非常大,這部分司機未來如果還做網約車,電車換油車可能是剛需,這無疑是廣汽埃安的目标與市場群體。因此,未來 2~3 年,比亞迪與廣汽埃安接下來可能還有一場網約車存量客戶争奪戰。
我們還看到,廣汽埃安最近也開始與滴滴合作,共同發布無人駕駛新能源量産車項目 —— "AIDI 計劃 ",并宣布将成立合資公司。這背後也有進一步加固網約車市場優勢地位的意圖。
總的來說,在今天,多地發布網約車飽和預警,這是網約車大廠比亞迪與埃安們需要注意的一個信号,作爲新能源車增長的一個龐大的 B 端銷售渠道很可能放緩甚至斷崖式下跌,比亞迪與廣汽埃安該着急了。尤其是對于過于依賴網約車的廣汽埃安來說,如何破局,需要盡早尋找出路。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