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市場節奏放緩,賀志強卻似乎更忙了——前面他剛和一位機器人領域的教授聊完,後面還排着一場創業團隊的溝通。身爲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總裁,賀志強已經習慣、也很享受沉浸在科技創業圈子的感覺。
他掌舵的聯想創投,已來到第八個年頭。一家 CVC 機構,八年能投出什麽?聯想創投給出的答案是:累計投資 270 多家優秀科技企業,其中 19 家企業成功 IPO,50 餘家企業成爲細分領域獨角獸。
這也意味着,聯想創投實現了當初的目标:每投資 5 家企業,至少有 1 家成長爲獨角獸類企業。
從 2016 年成立的第一天起,堅持早期科技投資——成爲這個團隊身上不可磨滅的烙印。" 信仰讓我們堅決投資科技。" 隻言片語間,這支團隊的硬核底色漸漸浮現出來。
尋找新質獨角獸
這個團隊,命中率超 25%
" 市場環境變化很大,我們盡量做好自己。"
賀志強說,有三件事情貫穿于聯想創投八年曆程:第一,是通過行研對關鍵時間點做出正确判斷,分析清楚行業和社會環境變化對于投資的影響。聯想創投的行研方向,每 1-2 年會出現一個大主題,比如 2016 年決定投産業互聯網、投 AI 1.0、投智慧交通、投新能源汽車;2017、2018 年判斷要開始投資芯片半導體;前幾年開始提前布局算力;這兩年 AI 2.0、機器人 2.0、超級科技工程等等。
第二,投資要有情懷,相信科技的力量,堅持投資早期科技,"21 世紀,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一個偉大民族不可能沒有持續的科技創新,我們始終堅信這一點。"
第三,做好每個項目的基本功,包含如何判斷早期項目,如何與創業團隊相處。
這裏想起一個典型案例——無人叉車企業 " 未來機器人 ",這是團隊在 2020 年疫情爆發後投的第一個項目。當時企業估值并不高,還面臨着疫情困擾,所幸聯想創投及時出手。如今,未來機器人估值增長明顯,已是行業内全球頭部企業。當年的一筆 " 雪中送炭 ",成就一段小小創投佳話。
一路走來,中國獨角獸變遷的一幕留給聯想創投團隊深刻印象。
追溯中國獨角獸發展曆程,最初主要指具有潛力的互聯網企業,如當年的騰訊、阿裏等;後來一批獨角獸誕生于移動互聯網時代,包含字節跳動、快手等;近兩年的獨角獸企業則更多集中在科技行業,正如聯想創投所投的芯馳科技、衛藍新能源、微容等,這些企業明顯科技屬性更強,遍布硬科技細分賽道。
不難發現,眼下獨角獸企業的行業分布,與中國新質生産力 "8 大戰略新興産業、9 大未來産業 " 高度重合。換言之,科技獨角獸已進化到 " 新質生産力時代 ",亦可稱爲 " 新質獨角獸 "。
第三方數據顯示,聯想創投、比亞迪、哈勃投資超過 BAT,成爲近年來獨角獸類企業投資成功率最高的三家 CVC 機構。其中,聯想創投的新質獨角獸占比達到 25.2%。
賀志強認爲,在當前的經濟環境和産業發展趨勢下,擁有深厚産業根基的鏈主型企業在創投領域的優勢逐漸凸顯,成爲 CVC 在科技投資時代崛起的一個重要信号;同時也标志着科技創新與産業投資的新趨勢,即産業鏈龍頭企業通過 CVC 模式,能夠更有效地挖掘并培育高潛力的獨角獸企業,推動科技與産業的深度融合。
"CVC 更能識别‘硬科技潛力股’,從多個維度給予扶持,實現産業資本與生态資本的融合、相互賦能。" 在他看來,這也反映出國家對 "8+9 産業 " 的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些企業站在時代轉向的浪潮前端,獲得更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支持,從而能爲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賀志強認爲,作爲一家 CVC 機構,更重要的是要銘記自己的定位,正如聯想創投定位聯想集團的科技瞭望塔,始終要以投早期科技、硬科技爲主," 隻要把自己的能力集中于此,無論被投企業成爲專精特新或是新質生産力,都隻是我們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必然結果。"
每年三個月行研
期間一個項目也不投
翻看聯想創投投資版圖,有一組數據引起注意——所投資項目中在 A 輪融資前進入的比例近 40%,同時還布局 20 餘家原始創新企業。
衆所周知,科技投資行業裏往往 " 先發優勢 " 決定了一切。尤其近幾年新興産業的成熟周期大幅縮短,更加考驗一家投資機構對于科技産業化進程的判斷。
回顧聯想創投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早期科技領域投資,投資方向聚焦智能互聯網,包括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及賦能行業的機會,以上方向正包含在 "8+9" 領域内。可以說,對于科技方向的前瞻性判斷,是聯想創投命中新質獨角獸的核心之一。
芯馳科技便是一筆典型的聯想創投式早期投資。賀志強回憶,當時正值投資團隊重點布局電動汽車産業鏈,目光主要瞄向電池、電機、電控以及智能駕駛算力、軟件等方向,車規級芯片企業芯馳由此進入視野之中。
通常,聯想創投每一筆出手都要開兩個會,第一個會集中進行讨論,第二個則是見團隊。" 但當時,我們第一個會開完就決定要投芯馳。" 對方核心團隊出身于國外巨頭,且經曆過多年打拼;而聯想創投對于智能駕艙未來的需求也有很明确的判斷,所以果斷出手。後來芯馳科技迅速崛起,今年 7 月更是獲得北京市、區兩級給予的 10 億元戰略投資,投後估值超 140 億元。
透過這些案例,可以發現聯想創投不僅懂科技、懂産業,同時也善于與科學家、科技創業者打交道,這源于投資團隊本身的 " 科技信仰 "。賀志強透露,團隊在早期 " 捕獲 " 種子獨角獸的方法包括深入高校,尋找最可能成功的科學家創業者,從教授研究方向入手,到後期教授創業;技術背景的團隊也更擅長與科技創業者打交道,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技企業的發展潛力;對科技産業化進程有準确的判斷,能夠在新興産業成熟周期大幅縮短的情況下,抓住 " 先發優勢 "。
在交流中,他反複強調行研的重要性。" 早期投資沒有什麽規律可講,獨角獸高命中率不僅得益于我們作爲‘科技型 CVC ’的基因,也得益于長久不變的‘研究驅動型’投資機構的特點。"
外界鮮少知道的是,聯想創投堅持每年從 12 月底到次年 2 月份,要進行三個月深度行研,期間一個項目都不投,所有人都埋頭于研究行業。賀志強認爲,投資人需要永遠有一隻眼睛盯在原始創新項目,發現下一個大的趨勢。
2024 年度行研,聯想創投做出了最新研判:大模型的發展将把 AI 推到有史以來的新高度,矽基智能未來将會和碳基智能實現共存,而矽基智能發展的基礎是能源、數據、算力以及算法。
" 通過行研,我們确定了投資的方向,并在過程中分析了某個賽道與聯想未來業務的關聯。不僅捕捉短期的投資機會,更着眼于洞察中長期的市場周期變化,不斷調整和優化投資策略。" 賀志強總結道。
中國創投激蕩時代
眼下,中國創投行業正在經曆一場深刻調整。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4 年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整體延續下滑态勢。其中,新募集基金數量和規模分别爲 1817 隻、6229.39 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49.2%、22.6%;投資案例數共 3033 起,同比下滑 37.6%;共發生 746 筆退出案例,同比下降 63.5%。
大家在親曆着創投行業這一幕幕變化。前不久賀志強參加了一場 AI 創業論壇," 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還在熱情地創業,沒有選擇躺平,發自肺腑地感到高興。" 他認爲要鼓勵、保護好這些 " 星星之火 ",作爲 VC 更要敢于做耐心資本,讓年輕人永遠有理想,讓他們能從普通人變成一個有影響的人,做出有影響的世界級企業。
毋庸置疑,當前市場正處于調整周期,企業上市前景尚不明朗,項目退出渠道不夠暢通,一級市場的投資意願下降,企業融資環境相應受到影響。然而,獨角獸企業成長壯大離不開 VC/PE 機構的扶持與培育。
" 颠覆性創新不是計劃出來的,也不是判斷出來的。" 賀志強呼籲,一定要堅信創投是科技創新的必要組成部分,要完善行業募投管退生态,暢通創新退出通道。他認爲,一方面需要爲企業提供穩态的 IPO 通道,形成私募股權投資生态閉環,讓一、二級市場的活水流動起來。
另一方面,要持續拓展多元退出渠道,大力鼓勵發展并購。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23 年中國市場并購基金募資、并購類投資及退出占比分别爲 3%、1% 和 46%。對标同期美國,據 Pitchbook 統計,這一組數據分别爲 68%、69% 和 95%。" 相比之下,着國内并購市場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因此今年是發展并購的大好時機。"
目睹近年來 CVC 的發展趨勢,賀志強深有感觸。自移動互聯網投資浪潮後,CVC 生态變化非常大:首先,諸多企業家意識到,創投對于一個企業了解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和産業變化至關重要,因此近年成長起來的龍頭企業,諸如甯德時代、比亞迪、美團等都普遍會設立戰投部門;其次,以往 CVC 隻聚焦自身産業鏈上下遊進行投資,如今投資視角越來越寬泛;此外,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擁有産業經曆,對科技産業化有切身體會,能更準确的做出判斷。
多年下來,聯想創投走出一條與衆不同的 CVC 之路,賦予了 CVC 更多創新内涵,打造出一套 CVC2.0 模式,即緻力于構建一個開放、協同、共赢的 CVC 生态圈,通過信息基礎層面的構建、資源賦能層的打造以及商業落地層的推動,實現被投企業與聯想集團及生态圈内其他企業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
某種程度上,這種生态協同模式不僅爲被投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賦能助力,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有助于被投企業成長爲獨角獸企業;也爲聯想創投在獨角獸企業投資領域保持領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撐。
至于接下來,賀志強表示,将繼續堅持投資核心科技創新,繼續堅持行業研究,做好 " 研究驅動型 " 投資機構。更要在聯想戰略指導下,通過技術并購、攢局等多種方式,進行更深入的資源整合,實現多方共赢。同時要借助聯想的全球銷售網絡和品牌,爲被投企業提供更加綜合的賦能,幫助被投企業的海外發展。
路雖遠,行則将至。面對未來,聯想創投繼續捕捉巨大産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力争投出更多的獨角獸。" 通過早期投資發現并投出下一個偉大企業,這一目标從未改變。"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劉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8/538753.shtml
【本文爲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衆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