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電廠,作者 | 花子健 ,編輯 | 高宇雷
7 月 26 日晚間,大衆汽車集團宣布通過大衆汽車品牌和小鵬汽車達成技術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大衆旗下的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備忘錄,深化現有合作。
兩者相比,大衆汽車和小鵬汽車的合作披露了更多的細節:大衆汽車集團将向小鵬汽車增資約 7 億美元,取得小鵬汽車 4.99% 的股權;合作的初期階段,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衆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作爲基于 MEB 平台産品組合的補充,計劃上市時間是 2026 年。
在大衆宣布這一消息後,小鵬汽車董事長 CEO 何小鵬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他和大衆中國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的合影,其中提到:" 這張照片拍了好久了,一直沒有放出來 ······ "
貝瑞德則在個人社交媒體中提到,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裏,他和何小鵬以及小鵬汽車團隊進行了高度互信的交流。由此說明,雙方已經接觸比較長時間,且是大衆中國推進了和小鵬汽車達成合作。一些報道提到,大衆中國和小鵬汽車的合作意向最早開始于 2022 年第四季度。
大衆在官方新聞稿中還提到,最新成立的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将成爲小鵬汽車在開發領域的合作夥伴。該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5 月 31 日,坐落于安徽合肥,由大衆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100% 持股。
在安徽,大衆中國與江淮汽車合資成立了的江淮大衆,大衆的安徽工廠計劃在今年内正式投産。此外,大衆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合肥設立了高壓電池系統的制造工廠。
" 這一科技公司彙集研發、創新和采購功能,是大衆汽車集團除沃爾夫斯堡(大衆汽車集團總部所在地)外最大的研發基地。未來,這裏将有超過 200 名研發及采購專家開展全新智能網聯電動車型的相關工作。" 大衆在聲明中說。
大衆認爲,與當前的車型項目相比,合作的雙方可以通過聯合開發和采購實現顯著的協同潛力和成本優勢。" 我們将合作方的核心競争力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協同效應,更快地向市場推出符合中國客戶獨特需求的新産品。同時,我們還能優化合作各方的開發和采購成本。"
小鵬汽車随後在公告中确認,雙方将基于小鵬 G9 的平台合作開發兩款面向中國市場的 B 級純電動汽車。基于該平台,小鵬汽車提供的核心技術能力包括車聯網和輔助駕駛系統。
這些正是大衆汽車,包括集團旗下捷達、寶馬、奧迪、奔馳、保時捷等品牌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時代的短闆之一。
2023 年 5 月,大衆汽車集團解雇了旗下軟件部門 CARIAD 的大部分高管——他們被認爲要對汽車的軟件問題負責。
CARIAD 集大衆汽車集團軟件電子框架、數字化自動駕駛等團隊而成,由前任大衆汽車集團 CEO 迪斯主導。這家軟件開發公司的團隊規模一度高達 5000 人,以構建起大衆集團 12 個子品牌協同的整車平台架構研發,實現硬件、軟件、雲端的協同,但結果卻是 CARIAD 影響了多款重點車型的按期交付,以及制造了大衆 ID. 系列的産品問題。
原定于 2023 年交付給保時捷、奧迪品牌的 PPE 平台已被确認推遲到 2024 年;原定于 2025 年交付給奧迪 Artemis 的 SSP 平台已被推遲到 2029 年。即使成功交付的大衆 ID. 系列,也曾出現車機死機、突然黑屏等問題。
2022 年 12 月 1 日,中國的 ID. 系列車主發起了集體維權。他們在《緻上汽大衆的一封信》中指出,上汽大衆 ID. 系列大面積出現故障,包括車機頻繁斷網、各種故障碼随機出現、大小屏幕雙黑、信息消失、功能失效、車輛無法啓動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 2021 年 6 月。
盡管這些問題可能與 CARIAD 在中國的子公司無關——這是 CARIAD 在歐洲總部之外的第一家子公司,成立于 2022 年上半年。但他們司也沒有解決大衆 ID. 系列遇到的問題,影響了該系列在中國市場的口碑。
2023 年前 6 個月,大衆汽車在全球的純電動汽車交付量同比增加了 48%,但中國市場的 ID. 系列交付量卻在下滑,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今年上半年合計僅交付了 6.24 萬輛 ID. 系列純電動汽車,同比減少了約 2%。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和中國汽車協會預計今年中國乘用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能夠穩定在 35% 以上。一些新能源汽車公司則估計,2025 年這一比例能夠超過 50%,意味着中國市場一年能夠銷售超過 1100 萬輛新能源汽車。
7 月的第 13 屆中國汽車論壇上,貝瑞德談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争,他認爲目前是 " 過熱的 ",已經有超過 120 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在中國市場推出了超過 150 款新車型,激烈的競争導緻汽車價格在過去幾個月下降。大衆 ID.3 就在七月初直接降價大約 3 萬元。
如果說銷量是擺在大衆中國眼前的問題,那麽智能化則是他們長期在中國、美國和歐洲需要面對的挑戰。
迪斯推出 CARIAD 項目,他的想法是能夠在 2026 年保證大衆旗下的車型具備 L4 級别的自動駕駛能力,以應對特斯拉和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競争。但因爲這一項目預算超标,進展緩慢,使得這一目标不得不推遲兩年。目前來看,由于今年上半年的人事動蕩,這一項目可能面臨再一次延遲。
一位汽車行業的投資人認爲,大衆汽車在中國加碼研發,在中國汽車行業加速向智能化轉型的背景下,他們與小鵬汽車的合作,完全可以借助後者在智能化上的積累,實現大衆中國從 "local for local"(即大衆中國所提到的 " 在中國,爲中國 ")向 "local for global"(從中國向全球)的轉變。
" 這并非不可能。大衆整個集團在智能化上進展緩慢,中國的自動駕駛研發能力、應用已經領先歐洲,大衆中國是有可能借助在中國獲得的研發能力反向輸出,推動大衆汽車的智能化變革。當然,這仍然存在很多挑戰。" 一位大衆汽車前員工當時在談及大衆對華爲自動駕駛研發部門的收購時,曾談到了大衆中國的地緣優勢。
大衆在中國一直緻力于投資自動駕駛技術。CARIAD 在中國的子公司他們先後與自動駕駛芯片公司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并與華爲尋求潛在的合作機會。他們還在安徽合肥設立了除德國總部之外最大的技術研發中心。
一位曾與大衆中國打過交道的人士則說,4.99% 的持股比例足以體現大衆快速推進合作的決心和與中國車企長期合作的信心。但雙方基于成熟的平台,在 2026 年才能推出首款車型,可能會晚了一些,中國市場的變化太大。
大衆汽車公布和雙方合作的消息後,很多人尤其是汽車從業者歡呼," 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在智能化時代的勝利。" 從一定意義來說,這的确是,不管是奧迪和上汽的深入合作,雙方也将基于上汽的純電動車平台開發面免高端細分市場的産品;還是大衆汽車和小鵬汽車的技術合作,都是中國電動化和智能化汽車的勝利。
小鵬汽車也将能從與大衆汽車的合作中獲益,尤其是考慮到他們的銷量規模——截止 2023 年上半年,小鵬汽車的累計交付量才突破了 30 萬輛,大約隻是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一個半月的銷量。這樣的規模很難讓小鵬汽車在供應鏈獲得足夠的重視和議價能力,進而影響他們的毛利率水平。而大衆可以給小鵬汽車提供供應鏈的支持。鑒于他們是長期的技術授權合作,而非大衆一次性采購,因此小鵬在未來還能從合作車型的銷量中繼續獲取收益。
" 如果大衆、奧迪和兩者的合作能夠持續,甚至是雙方能夠在未來聯合開發新一代電動車平台,将能夠實現燃油車時代外國車企對中國車企的技術輸出改變爲從外國車企從中國車企獲取技術輸入。但前提是,他們的合作是可持續的。" 一位小鵬汽車和上汽集團下屬品牌的員工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短期來看,資本市場謹慎看好大衆汽車和小鵬汽車的合作。大衆宣布雙方合作當天,美股小鵬汽車在盤中暴漲超過 40%,收盤時漲幅回落至 26.7%。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