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歐陽小紅 在 11 月 20 日盤後,英偉達(NVDA.O)公布的财報顯示,第三季度營收達到 351 億美元,增幅近乎翻倍。
投資咨詢公司 Hamilton Capital Partners 首席投資官 Alonso Munoz 驚呼英偉達再次發布了一個爆炸性的季度财報。
但資本似乎不買賬。在财報公布後的盤後交易中,英偉達股價下跌約 4%。這是資本在回歸理性嗎?
這種耐人尋味的反應不僅是市場對英偉達财報的考量,更折射出 AI(人工智能)産業發展路徑的變化。
明與暗
英偉達在數據中心和 AI 需求中的主導地位可從财報數據得以印證。
财報數據顯示,英偉達第三季度收入達 351 億美元,同比增長 94%,環比增長 17%。其中,數據中心收入更是創紀錄地達到 30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2%。第三季度,英偉達的淨利潤爲 19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9%,環比增長 16%。
強勁的 AI 需求驅動英偉達增長,Hopper 架構及即将全面投産的 Blackwell 系列,爲大模型預訓練和推理等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英偉達指出,AI 已成爲 " 全球産業的加速器 ",進一步凸顯其在 AI 生态系統中的核心地位。
此外,英偉達還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動 AI 超級計算機的建設,并與谷歌雲、微軟 Azure 等雲服務商合作推出基于 Hopper H200 的實例。這表明英偉達在 AI 技術生态中的重要地位,也體現了其業務布局的全球化趨勢。
在多個行業,如工業機器人、藥物發現和電信等領域,英偉達的 AI 技術正在得到廣泛應用。對于未來發展,英偉達預計,第四季度收入将達到 375 億美元。然而,市場對英偉達的持續高增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盡管英偉達的收入和利潤增長顯著,但季度環比增速(收入環比 +17%,利潤環比 +16%)略低于市場對長期高增長的預期。相較于去年 AI 需求的爆發式增長,這一趨勢可能引發投資者對英偉達未來增長持續性的擔憂。此外,英偉達的 GAAP(公認會計準則)毛利率從上一季度的 75.1% 微降至 74.6%,盡管同比略有上升,但這被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爲潛在的成本上升或競争壓力的體現。
當前,英偉達股價的市盈率(PE)處于高位。投資者可能需要更明确的增長信号,才能推動股價進一步上漲。同時,英偉達還面臨來自 AMD(美國超威半導體公司)和谷歌 TPU(張量處理器)的激烈競争,以及供應鏈複雜性和潛在中斷的風險。這些可能影響其 AI 芯片的穩定供應。
在股東回報方面,盡管英偉達業績創下紀錄,但分紅僅爲每股 0.01 美元,這可能讓部分投資者對其回報模式感到疑惑。然而,對于像英偉達這樣處于高速增長期的科技企業,較低的分紅策略并不罕見。公司将更多資本投入高增長業務和再投資,尤其是在 AI、數據中心、量子計算和遊戲領域的大規模研發和市場擴展中。其象征性分紅策略背後,是通過股票回購來實現股東價值回報的傾向。例如,2024 年第三季度,英偉達用于股票回購的資金高達 109.98 億美元。
這種資本分配方式與同行形成了鮮明對比。例如,AMD 未進行現金分紅,而是将資金用于技術研發和并購(如收購賽靈思)。相比之下,傳統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則采用高分紅策略,預計 2024 年的年度股息爲每股 1.46 美元,季度分紅爲每股 0.365 美元。英特爾的高分紅策略反映了其成熟企業的特征,同時也意味着其增長更多依賴分紅,而非股價上行。
此外,市場還關注英偉達 "Blackwell" 芯片的潛在問題。10 月份,英偉達表示 Blackwell 的缺陷已修複,并預計第四季度發貨,但最快可能也要等到明年 1 月底。
未來,英偉達可能需要通過更具創新性的産品開發、精細化的成本管理和更高效的股東回報來增強市場信心,同時也需警惕宏觀經濟和供應鏈不确定性對其業務的潛在影響。
英偉達定義 AI 未來:技術與生态的重塑
資本市場對英偉達的财報反應冷淡,或說明投資者更加關注技術的落地價值和長期可持續性。這可能也意味着 AI 行業将進入 " 優勝劣汰 " 的階段。
英偉達财報透露出的另一信号是,AI 行業對算力需求的 " 降速 "。有人說,台積電是英偉達的 " 铠甲 "。台積電不久前公布的 10 月銷售額爲 3142.4 億新台币,同比增長 29.2%,環比增長 24.8%。然而,這一環比增速較 9 月大幅放緩,創下今年 2 月以來的最低增速,引發了市場對 AI 芯片需求放緩的擔憂。
有資深市場人士指出,這種放緩并非終結,而是産業從粗放式擴張向精細化發展的必然過渡階段。随着數據稀缺性和硬件成本壓力的不斷上升,行業将更加注重效率提升與資源優化。
或許,英偉達的創新技術不僅在推動 AI 的發展,也在爲行業描繪未來藍圖。
諸如,算力的極限突破。Blackwell GPU 等新技術,通過更高效的能耗比和更強大的計算能力,爲大語言模型(LLM)的發展提供了更堅實的硬件基礎。
其次,數據生成與優化。英偉達的 Omniverse Blueprint 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彌補訓練數據的稀缺,爲行業探索生成式數據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再者是生态建設的全面推進。從 CUDA-X 庫到 DGX 雲,英偉達正在構建一個全面開放的 AI 生态,賦能開發者解決從工業仿真到生命科學的複雜問題。
從 AI 行業的長期驅動力來看,盡管短期内 AI 市場可能觸及周期高點,但上述資深市場人士認爲,長期趨勢依然樂觀。生成式 AI、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廣泛普及,仍将驅動數據中心算力需求的持續增長。
英偉達正努力開拓新的收入來源,諸如,在軟件與服務上,CUDA 生态系統和 Omniverse 平台正爲其軟件業務打開新的增長空間;在遊戲與消費市場領域,随着經濟複蘇,遊戲業務有望重新成爲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從汽車與專業可視化來看,電動車、自動駕駛等領域對高性能計算的需求正逐步顯現。
盡管英偉達财報展現了強勁的增長動力,但行業未來仍需面對風險與挑戰:一是技術過度集中化的風險。行業對英偉達的高度依賴,可能導緻技術生态的單一化,限制其他創新路徑的探索。行業需要更多競争者,以形成多樣化的技術格局。二是地緣政治風險。三是商業化與技術突破的平衡。AI 行業需要從 " 技術炫耀 " 走向 " 價值創造 ",推動 AI 在更多實際場景中的落地。
AI 的未來,不僅需要像英偉達這樣的領軍企業引領,也需要更多的全球協作與多樣化創新,共同推動 AI 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