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伯虎财經
良品鋪子 " 配料表造假 " 事件的最新進展出來了——良品鋪子産品沒問題,打假網紅 " 翻車 "。
11 月 18 日,湖北省武漢市市場監管部門正式發布通報,經湖北、安徽、河南三地協同調查,良品鋪子桂花堅果藕粉及酸辣粉産品配料表信息真實無誤,産品成分與配料表完全一緻。
在這場疊加産品、網絡輿情、消費者信任危機等多重因素在内的 " 戰役 ",這場由打假網惡意造謠帶來的輿論風暴,讓最終獲得清白的良品鋪子也付出極大的代價。
且不說近期短暫的動銷影響,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輿情消息帶來的品牌力消耗,以及消費者信任心智重塑,都需要修複期。
這讓整個行業深思,近期多個打假網紅針對食品餐飲領域的打假翻車,行業應該如何規範?對于經濟實力和在網絡輿論場話語權都較弱勢的中小企業來說,又該如何應對這種随時可能遭遇的 " 滅頂之災 "?
從這個維度講,良品鋪子這次雖赢但真的 " 憋屈 ",而那些基數更大、覆蓋範圍更廣的企業,更需要安全感。
01 打假網紅 " 翻車 ",變相考驗良品鋪子的品質
11 月 18 日晚,武漢市東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調查通報,湖北、安徽、河南三地監管部門對食品委托加工協議、生産方生産資質、驗廠相關材料、實驗室檢測報告等開展調查。同時,也從原料、采購、投料生産、成品檢驗、儲存、發貨逐項檢查,均未發現問題。
通報稱,結合兩地(安徽、河南)市場監管部門協查回函以及武漢市東西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情況,舉報人反映的良品鋪子涉嫌委托生産的 " ‘桂香堅果藕粉’檢測出木薯成分 "," ‘酸辣粉’未檢測出紅薯成分 " 的問題并不成立。
其中,安徽、河南兩地官方抽檢批次包括舉報人反映的同批次産品,檢驗結果也均合格,配料表成分和标稱一緻。
11 月 19 日,良品鋪子發布澄清公告,2 名舉報人散步 " 酸辣粉裏沒有粉 " 等謠言,眼中破壞了消費者對食品行業的信任,引發社會恐慌,影響極爲惡劣,将對 2 人提起訴訟。
當下的新聞,尤其是涉及食品安全的相關報道,一定得讓 " 子彈飛一會 "。因爲市場上太多各懷鬼胎的各路人士,借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重視,以打假的名義賺着上不了台面的錢。
如果複盤一下,這次被卷入輿論中心的産品爲代工生産。某種程度上,這正是抓住了消費者對于代工模式的片面理解,認爲 " 代工産品的安全性不及自主生産。"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代工模式本身并沒有任何問題,且良品鋪子作爲綜合類的休閑食品企業,部分産品代工也是正常現象。其核心在于對代工廠生産資料的掌握和了解程度。
據了解,作爲我國頭部休閑食品企業,良品鋪子參與起草《健康零食通用要求》(T/CAB 0235-2023)等多項團體标準、行業标準等。
作爲深耕行業 18 年的頭部企業,良品鋪子有一整套嚴格的全流程質量管控體系,通過供應商準入管理、供應商評估考核和淘汰管理、工廠質量管理、食品安全檢測管理等流程,從标準到執行,從源頭原料到銷售終端,全鏈路保障食品安全。
比如,爲了确保産品品質的穩定與高标準,良品鋪子制定了嚴苛的産品生産質量标準書和多維度驗收标準書,建立了自己的産品檢測中心,通過了國家級實驗室(CNAS)認證,覆蓋産品入庫到上市銷售後的全部環節,同時根據業務變化,不斷完善全過程質量管控流程,形成了全流程的産品質量安全管控體系。
對于大型生産型企業,幾乎沒有主動造假的動機。因爲相較于偷工減料帶來的蠅頭小利,被揭穿後的品牌危機才是不可逆的。
02 碰瓷 " 打假 " 之風,已幹擾企業正常經營
簡單梳理不難發現,良品鋪子的遭遇并非孤例。
随着短視頻和直播的興起," 打假 " 賽道變得異常擁擠。網暴式打假、咆哮式打假大多可輕易裹挾消費者意願,并獲得巨大流量支持。同時,部分網紅利用打假題材博取流量密碼,并以此獲得非法收益。
在社交平台檢索 " 食品打假 ",類似案例比比皆是。網暴式打假、咆哮式打假,本質上都是部分職業打假人,尋求一種新的流量變現方式。
事實上,很多中小企業老闆也經曆過類似的打假。但是,他們大多選擇息事甯人。他們不是對自己的産品不自信,而是實在耗不起。
曾有遭遇打假的企業老闆在網上發帖表示,跟這些打假網紅拉扯,打口水戰和走法律途徑,真的是扛不住,不僅耗時耗力,還耗财耗物。大部分時候,很多企業老闆選擇花錢了事。
《市場監管半月沙龍》曾就職業打假現象撰文稱,企業爲配合政府處理投訴舉報,也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一些小微企業甚至在起步之初,尚未積累經驗就因職業打假過多而心灰意冷、退出市場。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部分職業打假人通過無限放大标簽瑕疵、不同執行标準等小問題來獲得流量關注,讓企業承擔了過多的負擔和成本。
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在 2023 年,有人在一年内以 " 無證拍黃瓜 " 爲由向 1372 家餐飲店提出高額索賠。" 中小企業幾乎無力應對打假人的騷擾,而部分打假人的真實目的,則是裹挾輿論,來獲得一些不正當利益。" 營銷策劃專家孟志剛說。
而那些 " 打假 " 翻車和被辟謠的相關企業,最終也很難做到全身而退。從 " 配料表造假 " 事件爆發至今,良品鋪子在線上線下受到巨大沖擊。
據不完全統計,上述事件出現後,網絡相關報道對良品鋪子的品牌心智的影響不可估算。直至當下,良品鋪子的社交平台下面,依然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留言,稱 " 不買它家産品了 "。而在線上線下渠道的銷售數據來看,良品鋪子的生意切切實實遭受到了巨大沖擊。
包括良品鋪子在内的多家遭遇打假的企業,需要長時間去消化這一事件帶來的消極影響。
03 制造恐慌的打假網紅,到了強監管的時候
事實上,各行各業深受無良打假人之害的企業數不勝數。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明基等委員均指出,公司化運作的 " 知假買假 " 與 " 主動造假 " 的惡意索賠行爲嚴重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增加企業經營負擔,搶占行政司法資源,同時也敗壞社會風氣。
他們建議,應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國家立法明确惡意索賠行爲認定标準,優化消費投訴舉報處置機制,并在行業内共享惡意投訴舉報異常用戶名錄。
坦言之,正常的職業打假屬于社會監管的一部分,是政府監管的有效補充,其行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
但是,目的正義的動作還需流程規範。" 從老鄉雞、胖東來、良品鋪子等品牌陷入打假輿論旋渦來看,食品安全不應該任何個人都可以做審判者。"ULAWYER 食安律師團隊創始人、上海雙創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劉皓認爲,如果任何一個沒有法律基礎和食品專業背景的人都可以自行裁決,法律将失去其應有的約束力,社會将陷入無序狀态。
中國品牌與防僞執法打假協助聯盟專家賈洪海認爲,當前的投訴舉報制度,實際上是讓職業索賠人利用制度設計缺陷,以 " 維權 " 之名、行 " 勒索 " 之實,通過投訴舉報,利用行政執法資源進行牟利," 法律是維護投訴舉報人的權益,不是維護投訴舉報人的利益。"
10 月 29 日,東莞市五部門發布《關于依法規範市場監管領域投訴舉報行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暫行規定》的通知》規定,爲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防範以牟利爲目的的惡意索賠投訴舉報行爲過多占用有限的行政資,對牟取不正當利益的職業投訴舉報,可納入不屬實件管理,不進行滿意度評價考核及通報。
保障食品安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淨化打假市場也需各界力量攜手前行。在當下經濟環境大勢下,很多企業已經不住更多的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