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8 月 9 日訊(記者 張良德 梁祥才 王平安)涿州的洪水已逐漸消退,但從安置點回家的群衆才剛剛按下生活的重啓鍵。
眼下,生活物資緊缺是重啓生活的燃眉之急。" 現在我們村被子不缺,但礦泉水還是不夠,每家都是三到五人,一包(件)水都不一定夠一天的,消殺物品也缺。" 涿州當地一位村支書滿臉焦慮。
爲了解涿州災後的物資供應情況,财聯社記者于 8 月 6 日、7 日輾轉于當地最大的物資儲備點、多處受災嚴重的村鎮走訪了解到,目前涿州捐贈物資源源不斷彙集,但下發效率仍待提升。有村民及民間物資點、愛心企業自發直接聯系對接,以更快地交接物資。在當地的鋼研物資儲備點,一名現場 " 攔截 " 了三車捐贈物資的村民告訴财聯社記者," 我明天可能還要去自己聯系幾輛車到我們村捐贈,等待調撥還是慢。"
物資進庫
6 日下午,在涿州高速出口,有十餘位當地居民自發組織起來,歡迎救援隊和運送支援物資的車隊。每當有救援隊和運送救援物資車輛經過時,他們都會揮動手中的小紅旗:" 歡迎、歡迎,感謝支援!"
高速路口自發組織的歡迎隊伍(圖片來源:财聯社記者拍攝)
運送物資的貨車司機看到這支高矮胖瘦不一的迎接隊伍,短暫的詫異後都會微笑回應,再繼續向前駛去。
歡迎活動的組織者是一位中年大姐。她告訴記者,當天看到向涿州運送救援物資的車輛可能有幾百上千輛了。在高速路口觀察的五六分鍾内,記者就看到 9 輛救援物資車輛駛過。
跟着車流,财聯社記者來到鋼研物資儲備點,這裏也是涿州主要的物資接收倉庫之一。從外部目測估量,這座倉庫長約 150 — 200 米,寬約 70 — 100 米,預計面積超過 10000 平。
在倉庫區的道路上,有大大小小将近 20 輛運送捐贈物資的車輛排成長隊準備卸貨,從車身條幅可見,車上物資多來自各地愛心企業及網絡達人。
鋼研物資儲備點内排隊的捐贈車輛(财聯社記者拍攝)
記者跟随救援物資運輸車輛進入倉庫,庫内劃分出了物品堆放區和四五條運輸行車道路。物品堆放區基本是按種類分别碼放,水、方便面、米、面、油等物資較爲豐富,倉庫内同時有多輛大車正在卸貨,由志願者和捐贈人員一同搬運碼垛。
除常見的生活必需品外,捐贈物資中還包括麻辣粉、飲料、洗手液、沖鋒舟等。
鋼研物資儲備點内的物資及卸車情況(财聯社記者拍攝)
倉庫入口處,工作人員在清點完成後,會爲捐贈企業開具捐贈證明,并爲運輸物資的大車司機開具證明,以便他們進出高速。一位剛剛卸完貨的大車司機李哥向記者展示了他拿到的證明,上面蓋着 " 涿州市發改局 " 的公章,但他還是有些擔心:"(這個)下高速(時)可能不好認。"
村民 " 截收 "
在倉庫區,當财聯社記者正與排隊等待卸貨的愛心企業負責人謝經理溝通時,一名小夥上前詢問:" 您好,請問您的物資能不能直接捐給受災比較嚴重的村裏?"
語出突然,謝經理一時有些詫異,小夥忙解釋道:" 我們村裏受災比較嚴重,現在也沒有太多物資,您捐到這裏的物資,我們如要申領,還得走多道手續,很難(快速)領取。所以想請您直接把物資捐給我們村裏,由村裏給您開接收證明。不過,就是給不了您市裏的證明。"
在快速核實這位小夥的身份後,謝經理當即表示,他們攜帶水和方便面各 300 箱左右,可以去他們村看看,如果和他說的情況一樣,物資就直接捐贈給村裏了,開哪裏的接收證明都沒關系。
随後,在這位小夥的帶領下,謝經理公司的三輛車掉頭駛出鋼研物資儲備點。
路邊一村莊設立的援助資源接收點(财聯社記者拍攝)
" 現在很多村都自己(直接)接受物資捐贈,因爲申請物資的時間太長了,需要村裏蓋章給鄉鎮,然後鎮上再蓋章,由鎮上拿到物資再發給村裏。" 這名小夥稱:" 現在鋼研這個倉庫基本滿了,但是進的多,出的少。估計等下發的時候,一些蔬菜水果和蛋糕之類的東西可能都要放壞了。"
記者問他是否已經去過鄉鎮政府登記時,小夥表示,去鄉政府門口看過,但因爲當時有很多人擠在政府門口,所以他沒進去。
抵達村委大院後,村委會書記已經帶着三四十人守候在此。村委會書記介紹:" 全村就這兩條街沒有什麽水,其他地方都有,昨天水剛退下去,我們清淤幹了兩天了,現在大部分地方已經沒有水了,但村子東頭還是有一些。村民已經陸續回來,可是村裏現在沒有水電氣,做不了飯,很多東西(家當)也都沒有了,物資還是比較緊張的。"
謝經理與村委會書記溝通後,決定将物資直接捐到村裏。村幹部即刻指揮村民将物資全部堆放在大院門口,大緻清點數目後,村委會就通過大喇叭喊話:" 村裏每家來村委會領取兩件水!"
喊話後半小時不到,礦泉水就已經基本發放完畢。
記者不解,問爲什麽現在不将方便面一同下發。村書記表示:" 現在村裏沒有煤氣也沒有電,全村就隻有村委會一口大鍋用液化氣做飯,所以現在發下去也沒用,讓大家到點都來大院吃。"
返回涿州城區的路上,記者看到,有多批捐贈物資車輛在公路沿線的一些接收點直接進行物資交接。物資接收點的村民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所在村莊依然被水淹沒,無法回家,所以在路邊商店找了一個位置進行物資接收,很多物資都是本村村民的親友捐贈的。
來自北京一家裝飾公司的物資捐贈車隊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是他們自發組織過來捐贈,出發前已提前聯系好了當地的接收村莊,把東西直接送到村裏。這位負責人表示:" 這樣物資下發的速度更快一些。"
另一隊救援工作人員則在電話中與當地聯絡人溝通:" 我多帶了兩噸消毒液,你幫我直接聯系需要的鄉鎮,給他們捐過去。"
而在涿州市内,目前除了官方的物資存放點外,也有部分救援隊和民間組織的物資存放點。記者了解到,一些沒能直接從市裏的官方物資存放點領到物資的村民,并沒有直接返回村子,而是拿着村委會的申請在部分救援隊和民間組織物資點領取了一些物資。
有救援隊物資點負責人表示:" 很多村民拿着村裏的條子,來我們這裏申領物資,我不能不給。但是物資确實也不夠,現在剩下一些,明天我們計劃自己直接送到幾個村裏去。" 記者注意到,這位負責人說話時紅着眼眶、聲音沙啞,可能是因爲連日勞累,也可能是在爲災民的處境而焦慮。
調撥下發
同時,逐級調撥下發的渠道也在運轉。
之前,就在謝經理的車剛卸完貨,準備離開時,又從村口駛來兩輛卡車,運來礦泉水和方便面,但村支書并沒有立刻安排卸車。據村民介紹,這兩輛卡車的物資來自鄉鎮的調撥,需要先清點登記。"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聽到的從鄉鎮領到的物資,前幾天沒見到過鄉鎮給的物資。" 有村民稱。
市裏倉庫的物資領取到底要走哪些流程?帶着疑問,财聯社記者又返回了鋼研物資儲備點。
當時天色已晚,倉庫區的道路上仍有十幾輛車在排隊等待卸貨。倉庫内,有三四輛大車正在卸貨,一輛輕卡則在米面物資區裝貨。
防汛救災物資出庫審批單(财聯社記者拍攝)
據了解,這輛輕卡就是下面鄉鎮派來領取物資的車輛,領取物資人員介紹:" 我們拿着鄉裏開的文件來領物資,回去先放到鄉裏,然後下發到村裏。"
從其手中的防汛救災物資出庫審批單可見,具體領用的物品可由現場負責人員根據情況申領,比較靈活的物品領用單設計,也可以避免一部分非标準物資在倉庫長時間存放而無人領取。
在倉庫出口,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已經有一些領用申請文件整理存檔。此時,正有一位村民拿着村委會蓋章的申請領用文件來申領物資,但工作人員拒絕了該村民的申請。" 村裏的申請(要)交給鄉鎮,然後鄉鎮來我們這兒領物資。你們去鄉鎮領,我們現在主要對接各個部門和鄉鎮。" 工作人員告訴這位村民。
第二天(7 日)上午,财聯社記者又先後來到了受災較重的豆莊鎮政府和刁窩鎮政府,繼續詢問物資領用相關事宜。
豆莊鎮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這項工作的分工不在他這裏,而他了解到的大緻流程是:村裏報給鄉鎮(需救助的)人數和計劃,鄉鎮統一後,安排車去物資點拉物資,然後直接把車派到相應的村裏,鄉鎮沒有物資存放點。該工作人員稱:" 昨天(6 日)已經領用發下去了一批了。"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物資領用也不是一下都領走,哪個村子水退了,人們回來了,就給哪個村子發物資,現在主要是水、方便面和消殺用品。水是一個個村子逐漸退下去的,物資也是根據退水的情況發給相應的村子。有的村子水還沒有退,人在安置點,也沒有辦法(到村裏)發物資。
記者問到,如果這批物資用完了村子還沒恢複正常怎麽辦?對方表示:" 可以随時申請,一直到(恢複)正常爲止。"
刁窩鎮政府此次也受災嚴重,政務大廳和一樓辦公室泥濘不堪,尚未恢複正常。記者從鎮政府工作人員處獲悉,目前該鎮已在大路味道飯店附近設立了一個物資暫存點。
鎮政府辦公區水位剛剛退下(财聯社記者拍攝)
記者趕到該物資存放點後,發現當時僅剩餘少量物資存放。物資點工作人員正在給一個村發放物資,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來領物資的都是各個村的,都是提前電話溝通過的。"
工作人員表示:" 這邊接收的物資來自市裏撥下來的和一些社會捐贈,目前你可以看到物資基本都已經發完了。現在物資點有一些因爲村裏不具備做飯條件而暫時用不上的米面,臨時還存放在這裏。等過幾天具備做飯條件了,也會給大家發下去。"
新的一批物資可能也即将調撥到位,上述工作人員透露:" 今天市裏讓下午過去開會。"
最後,财聯社記者來到涿州市防汛抗旱指揮中心所在新聞辦公大廳,從一位宣傳部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涿州市有三個大的物資儲存點,接收物資的具體情況目前統計數據還沒有看到,對物資發放的大緻流程表述與記者采訪所了解情況一緻,但具體操作方式并不清楚。不過,該工作人員稱,會将相關問題上報,一有反饋即聯系記者。但截至發稿,記者還未收到對方有效回複。
(編輯 孫放 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