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本次 2023 高通骁龍峰會上,PC 芯片骁龍 X Elite 搶走了骁龍 8 Gen3 的不少風頭,不過隻此一份的 Android 手機旗艦芯片,加上馬上就是小米 14 系列的首發以及性能解禁,也幫骁龍 8 Gen3 掙回了熱度。
節奏提前,AI 當道,今年的骁龍 8 Gen3,和往年的 8 系旗艦芯片确實有點不一樣,今年高通也正式披露了關于這顆芯片的更多細節。
在去年骁龍 8 Gen2 上,高通嘗試了 1+4+3 的 3 叢集架構,即 1 顆超大性能核心,4 核大性能核心和 3 顆小能效核心;今年高通對這種 3 叢集架構進行了微調,嘗試了 1+5+2 的架構,即 1 顆超大性能核心,5 核大性能核心和 2 顆小能效核心。
具體來說,是 1 顆 3.3GHz Cortex-X4 超大核、2 顆 3.0GHz Cortex-A720 大核心、3 顆 3.3GHz Cortex-A720 大核心和 2 顆 2.3GHz Cortex-A520 小核心。
可能是高通架構更優秀了,台積電的 4nm 工藝更爲成熟了,所以本次骁龍 8 Gen3 在性能提升 30% 的情況下,能效還提升了 20%。
GPU 一直是高通的強項部分,也是不會說太多的部分,這次骁龍 8 Gen3 的 GPU 性能提升了 25%,能效提升了 25%, 光線追蹤性能提升了 40%。按照高通的說法,這些能效提升有助于降低手機功耗 10%,提升約 1 個小時的遊戲時間。
以往高通會回避 NPU 這個詞,轉而使用更細分的張量處理器(Tensor Processor)和向量處理器(Vector Processor )代替,但今年高通很大方地使用了 NPU 來強調本次骁龍 8 Gen3 的 AI 性能躍進。
CPU、GPU、NPU 和傳感器中樞一道,組成了骁龍 8 Gen3 的 AI 引擎。
骁龍 8 Gen3 在 AI 能力上最大的亮點在于生成式 AI,也就是 AIGC 上,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支持并優化了 Stable Diffusion 文生圖的體驗,僅需不到一秒種就可以生成 1 張圖片。二是最高支持 100 億參數的端側大模型,在運行 70 億參數端側大模型的時候,每秒可以生成 20 個 token,在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token」是指文本中的一個基本單元,可以是一個單詞、一個字、一個子詞(subword)、一個标點符号,或者其他可以進行語義處理的最小單元。
在介紹影像能力的時候,高通的重點也從之前支持多少個攝像頭,支持多少億像素,支持多高分辨率多高幀率錄像,變爲了 AI 可以幫助影像怎麽玩。比如以往擦除對象一般隻在照片中,而現在骁龍 8 Gen3 支持在視頻當中擦除選中的對象。再或者根據一張照片的内容,利用 AI 進行推理,拓展照片的範圍,以及動态地給實時視頻更換背景等等。
最後就是遊戲領域,這塊高通重點講解了 3 個新特性:超級分辨率首次支持到了 8K 分辨率;Adreno Frame Motion Engine 首次支持 240fps 幀率玩遊戲,以及是首個支持虛幻 5 引擎的移動芯片,并且可以實現全局光照。
這個三個特性疊加,也終于讓高通喊出了比肩端遊的口号,畢竟幀率分辨率和畫質,都已經步入臨界點,移動遊戲也不再隻是一些小品級作品了。
就在高通披露了骁龍 8 Gen3 細節之後不久,小米也對小米 14 系列的性能進行了解禁,整體的性能表現相當不錯,比如 GeekBench 5 多核成績超過 7000,和蘋果 A17 Pro 完全一個檔位,比如 GPU 以及可以支持《原神》在最高畫質以 60fps 全程暢玩,幾乎不掉幀,同時發熱和功耗表現都還不錯。
不一樣的是,小米和榮耀作爲高通的合作夥伴,都官宣了旗下自研的端側大模型,這讓骁龍 8 Gen3 的 AI 能力一上來就有用武之地,這就是骁龍 8 Gen3 相比于往年不一樣的地方,以往的 AI 基本上都是配角,或者是幕後角色,而今年則不一樣,AI 是絕對主角,也是台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