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全球商業處于動蕩和劇變之中,出海成爲許多中國公司當下無法回避的命題。海外 65 億人口,分散在近 200 個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和地區。涉足這個複雜市場的難度,可能大大超出企業家們的預判或想象。
硬氪長期關注海外市場和出海企業,基于此,硬氪推出新欄目:「出海 New Land」。我們将覆蓋歐美日澳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會聚焦東南亞、拉美、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
欄目将以公司和産品爲核心,以專業的角度拆解成功出海公司的實操過程,透視在一國或一地區爆款産品的前因後果,我們更高的期望是,借以洞悉并傳達新趨勢的微光。
以下是本欄目的第八篇文章。
作者 | 張子怡
編輯 | 袁斯來
2025 年 1 月 20 日,華盛頓。78 歲的特朗普将第二次登上美國國會大廈發布總統就職演講。
離這個曆史性的周一,還有 54 天。
從墨西哥、歐洲到東南亞,焦慮的氛圍正在醞釀。所有人都在不安中等待,看這個權勢滔天、行事看似随意的前房地産開發商會有什麽奇招。
在競選時,特朗普明确表示,要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征 60% 關稅。不過,當地時間 11 月 25 日,特朗普宣布将對中國商品額外征收的關稅爲 10%。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相比上一次任期的 " 草台班子 ",特朗普這一次的團隊增加了很多商界人士。比如剛剛被提名爲财政部長的斯科特 . 貝特森,他曾是索羅斯基金前首席投資官。作爲一個徹徹底底的華爾街人士,他支持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以極其務實的方式。貝特森将關稅視爲一種工具,首先考慮的是經濟和市場穩定,而非政治成績。
對于特朗普上台後、将加征中國關稅一事,多數中國企業早已有心理準備。但沒人知道最終特朗普時代的關稅政策最終将走多遠。特朗普保留着一個商人的精明底色,他樂于手握籌碼,張弛有度地談判。這個過程中,中國企業出海的不确定性與難度都被提高。
硬氪了解到,有外貿老闆過去數年沒去過海外,今年反複飛到東南亞和歐洲勘察當地市場和建廠條件;也有外貿老闆收到大客戶要求轉移工廠的通知,在搬遷選址在越南、泰國還是印尼之間來回糾結。
對于已經将工廠搬遷到墨西哥的企業而言,新的關稅政策無疑是新的打擊。在墨西哥投資建廠的成本尚未收回,當地的基礎設施甚至存在重重問題,産能與效率下降的同時,有些企業發現供應鏈遷移繞了一大圈,最後節省的也隻是運輸成本。倘若再對墨西哥加征關稅,留下的必要性與離開後的損失都是新問題。
供應鏈的遷移勢在必行,外貿企業、出海企業都不約而同的感到焦灼,并迫切的尋找新機會與新市場。
美國确實是出海最好的市場,然而,在緊張的國際局勢面前,多重備案與選擇是必須。
硬氪訪談了三位主做歐洲市場、在墨西哥建廠和關注中東市場的出海人士,他們熟知當地市場與實際情況,踩過坑的同時也了解如何避坑。他們同硬氪聊了聊新興市場的可能性。
01 楊耀忠,亞馬遜賣家,主做歐洲市場,計劃在保加利亞開廠:
我今年接待了很多波朋友,一起去歐洲那邊走訪、考察,看實際建廠的情況。其實歐洲可選擇的國家不多,個人覺得保加利亞和羅尼亞比較有優勢,它們有港口。從制造業企業的角度來考慮,中歐國家會比較方便,輻射烏克蘭、東歐和西歐市場。保加利亞跟中國的關系更好,所以現在不少中國企業會選擇保加利亞。
說實話,中國企業出海經驗是不足的,歐洲的法律法規很複雜,不同國家的法律都不一樣,有可能中資企業在歐洲落地一個項目,最後時刻會運轉不起來。因爲不是說你設備進來、廠房租下來,通電了就能開廠、投産,你還要做很多的認證,找專業的法律團隊處理事情。歐洲的法律又分得很細,律師不會負責所有的事務,專人專項,請個專業的律師團隊非常重要。
我之前在德國租倉庫,我以爲很簡單,我搭個貨架就結束。實際上不是這樣,你搭貨架必須經過安檢和認證,要有人先來看場地,畫圖紙、負責合規的公司給你出認證報告,每個貨架都要挂報告,不然将來會被罰款,而且得不到保險公司的賠償。
羅馬尼亞的話,它有一個政策要求你在羅馬尼亞境内運輸的貨,每張發票都要上傳到稅務局,如果你沒有這個步驟,一旦它查到,什麽問題都來。
所以,中國企業到歐洲真的要把每個地方的稅務知識吃透,落地建廠要了解清楚做什麽認證。而且歐洲工作節奏跟中國也不一樣,它講究專人專崗,你跟他談好是什麽崗位他之後就負責什麽崗位,如果你中途要變,必須跟他商量好,在歐洲的管理成本、管理效率跟國内是完全不同的。
其實我們對特朗普加關稅這個事情公司是不太會去讨論的,我做得主要是對 C 端消費者。比如說你加 10% 的關稅,我的鞋子原本賣 20 美金,你加稅後我漲價呗,我提高我産品的附加值,或者通過設計讓鞋子變成 30 美金的款式,就可以了,你隻要是自己做品牌,關稅無論加多少,你的産品賣多少錢完全取決于你的定價,隻要你的定價有消費者接受,就說明是成功的。
加關稅最直接的影響是做外貿生意的老闆。我很多做外貿的朋友,都說焦慮的睡不着覺,每次回國大家叫我過去喝茶,說焦慮的不行。今年業務至少都下降了 3 成,關稅再加上來,很多企業還有貸款,都在考慮還能不能活下來。
我有個朋友做家具配件,今年生意好的不得了。他的美國客戶希望他出來,給了他很多新款做開發生産,去年他花了 1 億買了個廠房,客戶問他想不想出來,他說我想,但是我還得考慮。其實你跟海外客戶合作年份長,你的産品質量不錯,不到萬不得已,客戶不會放棄你。而且就算出來,不是所有産品都适合到歐洲,有的關稅低,有的沒有關稅,都要研究清楚。
我建議中國企業來歐洲先不要投産,先在當地成立貿易公司,設立銷售團隊。以前我們的模式是貿易公司都在國内,老外飛過來下單。現在可以嘗試把外貿部門移到老外家門口啊,你在當地有倉庫,貨直接發過來,跳開中間貿易商,你也能更了解當地的市場,他們需要什麽對不對。這樣走出來的成本是最低的,風險是最小的。你隻要租個辦公室,然後生意業務做起來,等到歐洲有一定業務量的時候,再考慮把工廠搬過來投産,實現歐洲直銷。
特朗普上台,有些企業想走,也不是立馬就能走,制造業投工廠,上億的資金投入進去,沒有深思熟慮的考慮誰會拍腦袋決定呢。特朗普上台更像是催化劑,很多不願意出海的,現在會鼓起勇氣出去。
我發現國内的老闆真正對國外了解還不多,大家都是在抖音上看視頻,加上今年生意确實少,每個人都在說特朗普。事實上,你收到的信息正确程度才能決定你做決定的正确程度。你肯定還是要到國外去看看,才能判斷特朗普上台後情況會怎麽樣啊。
02 墨西哥瑞可達,Randol,多渠道發展,努力生存:
特朗普上台後,我們在墨西哥開廠的朋友很多有撤退的想法,但目前政策還不确定,肯定不能輕易一走了之。有的美國客戶也在考慮把産品轉給日本、韓國在墨西哥的工廠生産,但日韓的成本很高,又經過過去 20 多年和中國的競争、供應鏈的轉移,同樣的價格下,他們的利潤更低,你讓他們在墨西哥投一個類似的廠,很多日韓企業是沒有這個能力的,還不算有沒有利潤。
現在墨西哥的中資企業也都在讨論策略。大家确實面臨命運多舛,不知道将來會走向何處的問題。所以現在要開始想多路徑、多通道的方案,要讓我們的團隊如何生存下來。
不進行新的業務布局,沒有新策略的話,墨西哥工廠被動的等在那裏是不行的。我們還是要堅定出海的意志,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内,在政策不确定的情況下,保留墨西哥工廠的一定規模,不增加新的投資,這也是一種選擇。當然,也會考慮其他市場需求的把握和投入。
墨西哥人口過億,是個很大的市場,而且去年年底他和中國的人均 GDP 基本拉平,他的消費力也很強,之後我們打算開拓墨西哥及南美重點國家的市場。總體來講,這邊的本土制造業水平還是很弱,但凡想買個精密點的産品,本地供應鏈配套是很難的,比如電鍍類的産品,我們找了墨西哥很多家電鍍廠,沒有一家能完全滿足我們産品的質量要求和價格訴求,這在中國找一家電鍍工廠很容易就能做了。
反正現在大家每天都在讨論各種應對策略,肯定要生存下來。
集團前段時間調整了新的組織架構,成立北美地區部和南美地區部。北美地區部負責美國及加拿大的市場需求,南美地區部就包括墨西哥及以南的拉美的這些國家。之後我們打算增加南美市場的開拓,第一,依托我們在墨西哥的工廠,除了滿足原有的北美客戶訂單,我們會生産制造南美諸個國家市場需求的産品,并實現訂單交付;第二是代理中國的機電設備、電動工具之類的産品。
我前陣子在跟朋友探讨,我們發現歐美市場是不缺乏産品的,市場充分競争、能買到任何他們需要的東西,缺産品的往往是欠發達國家、欠發達地區的中産階級群體,有些東西他們在本國不一定買得到,隻能從國外進口或者高價購買,那麽我們就要利用這個機會,打開南美市場。
南美有 6.7 億人口,中國的很多機電設備類廠家過去是通過阿裏巴巴國際站、展會的形式去做南美市場,實際上效果不太好,沒有布局海外銷售網絡。
南美國家很多,目前除了委内瑞拉等少數幾個國家政局不太穩之外,其他國家相對穩定,經濟水平也并不差,隻是單個國家人口體量對比美國要小;未來我們在這些國家基本走輕資産的模式,不做生産制造。要是搞制造的話,有廠房、有設備,出點問題損失就大了。等這段時間公司的業務策略規劃好後,明年我們開始發展哥倫比亞、秘魯等國家的業務,單點突破,以點帶面,布局南美。
03 嚴林輝,阿布紮比哈利法經濟區中國區代表,複星創富風險合夥人,關注阿聯酋、沙特市場:
最近我跟深圳家具協會的朋友聊過,特朗普上台之後,對家具企業影響還是很大,他們很多公司都在墨西哥設廠(比如敏華控股和顧家家居等)。現在他們擔心加稅,廠家都在加速賣産品到美國,其實美國的商家也在囤貨,因爲一旦加稅,美國商家的成本也增加了。其實這些企業出海之前測算過在墨西哥的工廠投資後能省多少錢,墨西哥效率特别低,最後加加減減就是省個物流費用。
原來家具企業認爲中東是不适合建廠的,現在他們也會找我來問問,說到明年 1 月打算帶幾個考察團去中東那邊考察下,參加當地的展會,挖掘下中東的市場。因爲有些家具企業賣的是高端家具,美國市場受影響後,東南亞的人均 GDP 決定市場的消費力比較弱,而中東市場的消費能力很強,所以可以支撐起中國的中高端家具産品的消費。
特朗普上台前,有些企業會對中東市場并沒那麽積極,現在會特别焦急,不斷的來找我、跟我溝通。我知道的一家材料企業,他們總助到阿聯酋和迪拜呆了二十多天,現在還在當地調研。還有家鋼材企業,董事長之前去過一趟阿聯酋,沒啥反應,特朗普當選之後,開始特别着急去那邊落地的事情。
畢竟墨西哥、東南亞現在都有加關稅的不确定性,中東至少會成爲備份市場。
中東和中國關系現階段是很和睦的。第一,中國是能源消耗最大的國家,相當于是不少石油國家的金主爸爸,他們不可能得罪中國;第二,他們也需要中國制造的武器,把自己武裝起來,以及很多中國制造的産品,其實本地供應鏈做不出來,在産品上有長期的需要;第三,中東現在處于搞基建的結算,美國、歐洲包括土耳其的團隊成本很高,他們需要中國企業給他們做基建,畢竟我們能做 FEPC(投融資模式下的工程總承包),能墊資、價格便宜,交付也好。
中東國家對落地到當地的企業也有自己的偏好,阿聯酋會更歡迎儲能、新能源這類的企業到那裏建廠,還有現代農業。如果他們很看好這些企業,不僅會給補貼支持,也會有訂單、低息的貸款、而且可以投資這類企業,對企業幫助很大。勞動密集型的産業也不太适合落地到中東,高科技、自動化高的産業更适合。
但是,中東國家的工作效率跟中國是很不同的。他們喜歡郵件溝通,很容易延遲回複或者 miss 掉一些信息。而且也講究人情關系,如果關系好,很多事情會很方便,并且核心的資源掌握在國企手中,要是不熟,他們也會天天開會,很多時候辦事需要找到裏面的一些竅門,你得理解這個組織的領導在想什麽,執行者又在想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