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幾乎每天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都是 "XXX 醫院院長落馬 " 的新聞。
一場針對醫藥行業反腐風暴拉開序幕。
這場反腐涉及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也被稱爲史上力度最大的醫藥行業反腐。
作爲醫療行業,尤其是 " 醫代 " 的從業者,将面臨什麽樣的困境呢?這個行業,又在發生着什麽呢?
本期顯微故事,就是一位 " 醫代 " 的口述。
現年 31 歲的她是一家著名外資醫療企業的醫療器械銷售代表(爲和藥品銷售代表區分,以下簡稱爲 " 藥代 " 和 " 械代 ")。
985 本碩畢業後,她過五關、斬六将拿下了外企械代的工作,獲得了比同齡人高薪的工作。
這份工作帶給她的,不止收入上的回報,年紀輕輕她就能組織醫療學術會議、接觸醫療行業精英。
但這個行業也遠比她想象得 " 暴利 "、" 野蠻 "。作爲的醫生子女,她時常在糾結和迷茫中度過自己的職場生涯。
她和顯微故事的作者口述了自己作爲醫代所見到的醫療亂象:國内藥廠如何 " 跪舔 " 醫院主任、如何在明裏暗裏贊助醫生和醫院、如何隐蔽地給醫院領導 " 行賄 " ……
以下是關于她的真實故事:
文 | 苦艾
編輯 | 卓然
我在醫療行業做銷售有 7 年時間了,也就是現在大家都在讨論的 " 醫代 "。
醫療代表,又分爲銷售藥品的藥代和銷售器械的械代兩種,其中 " 械代 " 還細分爲設備銷售和耗材。我就屬于後者械代。
械代的從業門檻更高,需要懂一定的醫療知識,并且不直接參與銷售,需要有一定知識儲備維護器械、手術跟台、還要有一定的學術研究理論基礎。
相比設備和耗材銷售,藥品銷售的工作更簡單直接,隻要維護好穩定的醫院關系,讓醫生們穩定開單,利潤就能持續保障,因此成爲了如今腐敗的重災區。
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醫代問題大多都是藥代,如今這群藥代都很擔心未來的形勢,紛紛想轉行和我一樣做械代。
因此,醫療行業嚴管消息剛來時,我和一位做藥代的朋友交流過看法,我怕自己行業競争加劇。
一開始,朋友覺得這次整治應該隻針對極個别醫院," 中國這麽大,醫院這麽多,怎麽管得過來 "。
以她做藥代這麽多年的經驗來看,"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前些年,國家推行藥品采集,集中采購進醫保的藥,導緻一部分醫代的生意受影響。但部分創新藥、和腫瘤用藥上還存在操作空間," 日子過得不是照樣滋潤?"
然而,根據澎湃新聞等媒體統計,從 7 月 21 日開始已有超過 30 位醫療系統的 " 院長 "、" 局長 "、" 書記 " 被查,其中涵蓋社區醫院、三甲醫院和衛生系統官員。
圖 | 近期網上公開的各大醫院反腐公文
緊接着,7 月 28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公安部、國資委、市監局、藥監局等多個部門聯合召開會議,展開爲期 1 年的醫療領域問題集中整改工作。
" 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進一步形成高壓态勢 ",一體推進 "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
我再去和這位朋友聊天時,她再也沒有當初雲淡風輕的态度," 完了,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
就連她自己所在的公司,都緊急召開會議,要求 " 全員休假 "、" 沒有結清的款項暫停支付 "、" 删除手機裏所有相關信息 "、" 近期嚴謹和外界讨論公司情況,不可接受任何人的采訪 "。
我這邊的情況也不太妙。
前幾天,有新聞爆出某醫院 "1500 萬設備院長拿了 1600 萬回扣 " 的新聞。
當天晚上,我爸看完新聞都坐不住了,從老家打電話問我工作情況,還再三詢問我到底有沒有做過那些違法的事。
" 老家這邊醫院都有巡視組進來了,你要是做了什麽不該做的事情,提早和爸說,讓我心裏有個準備 "。
盡管我堅信所在的外資企業比較合規,查不出什麽問題,我本身也 " 身正不怕影子斜 ",但父母依然對此不置可否。
最後,這通電話被我爸一句" 早知道當時就不該同意你幹這行 ",給撂了。
那最早讓我入這行的,又是誰呢?
我父母如今都是退休醫生。從上個世紀 80 年代參與工作開始,他們就對 " 醫代 " 嗤之以鼻。
從業多年,我父親見過不少藥代違規和醫生聯手操作:
有些醫代教醫生利用患者的信任,給患者過度開藥,成爲大處方醫生(即開超常處方,多開高價藥、非必需藥物的醫生)。
還有些醫藥公司給醫生承諾,通過安排醫生子女出國留學、安排工作、送房送車等方式來 " 行賄 "。
用父親的話說,以前老中醫坐堂時候會在藥價上挂一副對聯 " 但願世上無疾苦,甯可架上藥生塵 "。但現在," 這些醫藥代表把行業搞的烏煙瘴氣 "。
一開始我對 " 醫代 " 也嗤之以鼻,但一個初中同班同學(以下簡稱 C 同學)的經曆改變了我的看法。
C 同學沒考上 211 本科,所學專業也非醫藥相關,但畢業後卻直接去了國内某不太知名的醫藥公司工作。
有次同學聚會,還在讀研究生的我聽說他一個季度就能拿 11 萬獎金。要知道他所在的新一線城市當時房價剛剛破萬,應屆生的工資多在 3500 元左右。
除高收入外,他當時的工作狀态非常輕松,不僅不需要坐班,而且出差都會被安排在五星級酒店,翻看他的朋友圈,幾乎都是去旅遊或者參加活動的照片。
再後來,我碩士畢業,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這個 C 同學聽說以後,馬上給我推薦了一個崗位——一家全球知名的醫療外企校招,學曆要求高,平台前景好,勸我去試試。
圖 | 網上流傳的部分外企 " 藥代 " 的工資
原本我以爲自己專業不對口,就算去面試也隻能是炮灰。但沒想到,一路下來,對方并不是很關心我的專業問題,面試也順利通過,就此開始了 " 械代 " 的職場生涯。
入職後,我的底薪 7000 元,獎金另算,五險一金滿格交,還有各種補貼,一年到手大概能有 12 萬到 15 萬左右,比同專業畢業的同學要高不少。
一開始,我還以爲對方看中我的是學曆、面試的能力,結果進來後我才發現,原來公司看中的是我家有醫療行業背景。
C 同學家裏也有人在醫療衛生系統工作,所以他才在這個行業如魚得水。
我同事之中也有許多深藏不漏之人,比如家裏牽線搭橋,他就能直接和三甲強勢科室主任見面吃飯美名曰 " 請教 " 的。
還有些同事,父母是大學教授,和當地許多三甲醫院醫生關系不錯,也順理成章地成爲了銷售代表。
總之,在這行能進入知名企業,或者賺到錢的,很少有寒門,大多是 " 貴子 "。
隻要醫代想送錢,沒有送不出去的時候
一開始,我父母并不贊成我做醫代。
後來我反複和他們說,我确實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工作,也承諾不找他們幫忙,父母才勉強同意。
入職前,我爸還找我深入談話,給我打 " 預防針 "。
他說,藥代爲了完成業績經常會做一些突破大家想象的事情,除了金錢腐化還會用 " 美人計 "。
比如他們醫生圈子裏曾流傳過一個段子" 醫生頭婚多是同學,二婚多是自己帶的女學生,三婚就是醫代 ",意在提點我不要突破下限。
最初我覺得我爸真是 " 大題小做 ",真入行後才發現,我爸了解的還是太淺了。
就連我自己都覺得奇葩,這行業 " 還能這麽玩 "。
無論是藥代還是械代,醫代工作中都繞不開一個環節:拜訪。藥代拜訪有處方權的醫生,通過各種方式說服對方,讓他們願意給患者開使用你的藥。
爲了拉近和醫生關系給醫生送零食,醫代幫主任孩子辦升學都是常規操作。
C 同學的同事還會跪舔到趕在醫生上班前就在醫院門口等着,給醫生送早餐刷存在感。
械代的拜訪主要是維護關系和介紹新産品。我們個人身上沒有業績壓力,但需要跟蹤醫生使用反饋——差評會影響産品口碑和後續采購。
我的作息時間是跟着科室醫生的手術時間定的,隻要對方的手術需要用我們設備,我就要跟台——偶爾給醫生們帶零食、小禮物搞好關系,也是我常用的手段。
但很多醫生一邊收着醫代禮物,一邊又是内心嫌棄醫代,我們經常會遇到 " 等待 2 小時,面聊 10 分鍾 " 的情況。
這時候," 關系戶 " 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有後門的醫代們,不僅不用吃閉門羹,說能在酒局上各大醫院的主任高談闊論。
各種醫療的學術會議,也是我們醫代 " 搞工作 " 的重點場所之一。
很多知名的醫生不會見普通醫代,也不願和商業行爲扯上關系,這時就需要用 " 學術 " 的名義來和他們建立聯系。
許多醫藥器械公司會贊助會議活動,給專家們勞務費,以此和他們建立關系——根據會議規格、參與者影響力、職務等,平均一個主任醫生參與醫療會議的勞務費能達到 5 位數左右。
這些醫療會議邀請醫生也有各種講究。
國内各個醫學院之間有派系之分,講究傳幫帶——隻要能邀請到一位大佬,他的師兄弟也就能邀請了。
有時,這種醫藥公司贊助的會議也不用看起來高大上的場地、活動策劃。
我的一個同事曾教醫生下班後拉科室醫生一起開會,講 PPT,完成後把會議内容拍攝下來發給他,他就能支付一定的贊助費給拍攝醫生。
此外,醫代還可以通過贊助醫學研究、醫學論文的方式來和醫生取得合作——學術理論和樣本實踐中,其實存在很大差異,但學術數據容易美化,這種合作方式更隐秘。
" 胰島素治療糖尿病 " 就是這樣一場經典的合作。
胰島素并不是治療糖尿病的唯一方式,但藥企可以通過贊助學術研究、協助撰寫教材,讓大衆産生 " 糖尿病就要用胰島素治療 " 的認知。
一旦認知形成,很多醫生們爲了省事直接開胰島素過度治療。
綜上所述,無論是哪一種合作,沒有關系是萬萬不行的。
國内醫療企業的 " 野路子 "
隻要入了醫代這一行,就不用擔心公司裁員這種小事了。
因爲,隻要你有資源,你就不愁下家。一般醫代做了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資源,很多國内藥廠爲了快速擴張,會直接去其他藥廠連人帶資源一起挖過來。
很多國内藥廠來我們公司挖人。對他們來說,外資藥廠的員工更專業,也更懂得和大型醫院合作,以 " 械代 " 爲例,每次挖人底薪都能漲 50% 以上。
但 " 國内藥廠的路子太野 ",我們一般不敢随便去。
這個路子有多野呢?我就這麽簡單來說,國産器械的技術和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如果能進醫院,一定必須在價格、性價比上有極大優勢。
但衆所周知,國内廠商的營銷費用高昂。一邊是醫院卡着價格,一邊是高居不下的運營成本,看起來是個虧本生意,但國内黑心的醫療廠商依然能賺得盆滿缽滿。
首先第一步是 " 靠喝酒搞關系 "," 搞公關 ",這也是 " 公關費 " 高昂的原因。
在國産的公司裏喝酒隻是日常,喝酒才能賺錢,喝到微醺時,大家就把事給定了。
緊接着是比價采購,有不少代理商會注冊幾個牌子,采購同一個廠家的去招投标,最後用的還是這個廠家生産的東西。
因此,在關鍵部門裏,國産廠商所能給的回扣更高。
我們械代行業中有個個著名的 "54321" 法則,即按照相關采購負責人的職級高低,按照純利潤的 50%、40%、30%、20% 到 10% 給予感謝費。
像最近那個 "1600 萬回扣 " 的院長,他就是原本拿 50% 的人——新聞中報道,該院一共采購了 3500 萬元,他拿了最大頭。
近日,國家審計署出具的廣東省藥品耗材專項審計調查報告顯示,截至今年 5 月,廣東省在過去 5 年 10173 筆大型醫療設備采購中,超八成采購隻有三家公司競标,或者直接單一來源采購。
其中有 149 家企業疑似爲陪标對象,總涉及資金達 233.86 億元。
因此我和身邊許多朋友,在遇到家人需要使用某些器械時,并不會考慮能走醫保的國産,而是會優先考慮進口産品。
藥代那邊也有了新玩法,但所有玩法都是和醫院綁定的——因爲醫院自帶信任感,太容易賺錢。
國内之前有個藥業頻臨破産,瞄準了護膚品賽道并推出了一個品牌,通過三甲醫院的醫生來推廣。
這個産品其實功效一般,但加上醫生推薦後,銷量出奇好,不僅拯救了這個藥廠,還成爲了行業頭部。
圍繞醫院環節的 " 賺錢 " 從來就沒消停過。
此外,國内藥品研發能力差,大多走的 " 仿制藥 " 路子,替代品很多,所以國産藥在營銷上更下力氣,爲了賣出藥無所不用其極,公關費更是超過研發費。
爲此,國内藥廠還創新了一種 " 包幹制 " ——給藥代一大筆錢,讓他去某個區域做藥品生意,一旦出事,藥代自己離職不牽涉公司。
還有人會把賣藥的戰場轉移到醫院之外。
集中采集後,許多藥品沒利潤了,醫院内部不能開,醫生就讓患者去外面的藥店購買。
很多患者會下意識問," 外面哪個藥店能買?"
這時候醫生隻要說一句 "xxx 藥店有售 " 就能引導過去買,然後以此獲得提成,不少開在醫院門口的藥店,就是醫院内部人的産業。
線上渠道,藥廠買關鍵字、力求搜索時靠前,也就順理成章。總之,國内藥廠、國内醫療行業這樣 " 向錢看、向厚賺 ",早就該打擊了。
反腐以後,等待重啓
正是因爲醫療行業這麽亂,我和同事們才深感 " 健康才是革命的生活本錢 "。
我們行業從業者大部分都和醫療行業有很深的淵源,不乏我這樣父母都是醫生的從業者。
我們接受過父母 " 醫生是救死扶傷 " 的職業洗禮,對這份工作有所濾鏡,所以在看到亂相時,也曾迷茫糾結。
當得知要 " 反腐 " 後,我是開心的。但很快,憂慮又湧上了心頭,也許我要盡早考慮轉行的事情。
進入 8 月以後,行業氣氛更緊張了。原本 7、8 月暑期是學術會議高峰期,現在恢複遙遙無期。
許多地方開始傳來院長被查的新聞,100 多個院長被查,不少地方的醫院開始倒查 5 年,如果有線索倒查 20 年。
與此同時,中紀委官網刊發《深度關注 | 精準懲治單位行賄》後,表明單位行賄将是醫藥反腐打擊的重點後,行業裏人人噤若寒蟬。
大家都知道醫療行業經不起查,同時怕引火上身,我們械代的工作也暫停了下來,原本需要手術跟台的我們也不用進醫院了。
圖 | 網絡上流傳的某上海醫院懸挂的橫幅
老闆讓我們回家休息幾天,但大家都人心惶惶,像極了教培行業 " 雙減 " 政策沒落地之前的情況。
我也回到了老家,打算休息幾天。
雖然老闆語氣中充滿了樂觀,安慰我們 " 到時候規範出來了,行業形式明朗了就好做了 ",但是我們内心很焦慮。
畢竟大家進入這個行業時都是天之驕子。
誰都沒料到,自己會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随時失業。
在大時代下,每一個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見,每一個小人物都不普通。
我們關注每一個垂直行業的參與者、親曆者,
将視角切換到這些參與到時代變遷、企業進化的人群身上,
通過更專業細膩的筆觸,讓更多人看見更多人。
先後榮獲
2021 年百度百家号優質成長力作者
2021 年度鳳凰新聞大風号影響力 TOP50 作者
2021 年度網易新聞網易号年度影響力作者
2020 年度钛媒體年度十大作者
2020 年度騰訊新聞企鵝号優秀内容合作夥伴
2020 年度 ZAKER 影響力排行榜最有價值作者
……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發給 [email protected]
稿件一經采用發布,即刻支付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