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8/23
導語
爲什麽放着要在家裏和自己人卷,卻不努力出去卷外人呢?
作者丨查攸吟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别 緻
杭州又現 " 汽車墳場 ",上千輛廢棄新能源車被雜草淹沒?
一段私人播主通過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再度帶火幾年來經久不衰的話題,直戳了當下汽車産業乃至公衆敏感的神經。
然而相信各位肯定是注意到了,上面這句話裏的 " 再 " 和 " 又 " ——沒錯,因爲類似的 " 新聞 " 從 2019 年起,已經屢屢見諸媒體。不但是 " 又 ",甚至可以說 " 雙叒叕 " 了。
絕大部分 " 又雙叒叕 ",從技術層面或者商業層面上都是可以解釋的。然而爲什麽同樣的問題,每隔一段就會因爲任何一點引子自發變成熱點,其背後所折射的不僅是當今短視頻化後的自媒體,更加唯流量化、快餐化的現實,更是當今整個中國社會,對于國内汽車産業未來的,最深層的焦慮。
" 不是汽車‘墳場’,更沒有‘兩年’那麽久,(那裏)是附近企業以及 4S 店租賃的停車場,所見密集停放多爲未上牌燃油新車。此外,荒草也沒有‘沒頂’。"
可能是在後疫情時代已久經曆練的緣故,當記者聯系到當地街道辦的時候,立刻有相關科室人員,給出了已經拟好的官方回複。
而這裏需要解讀一下的是,所謂 " 未上牌新車 ",便是直接否定了所謂 " 墳場 " 的說法。至于荒草的問題,街道辦的工作人員還不忘小小科普——杭州夏季水熱條件好,一個禮拜雜草就能長到輪胎高度。也就是說,隻消半個月時間,真的長到車頂高度也不稀奇。
而且,要注意官方回答中刻意強調的 " 燃油新車 " 信息,因爲這直接針對 21 日視頻曝光時的幾條熱門評論——又是一堆閑置 / 報廢新能源車。
簡而言之,停車場所在街道辦這次可以說是直接地 " 否認五連 " 了。
不過呢,公社這邊針對這一新聞,也調動了自己的渠道去細緻地分析和研判過,甚至辨認出了未上牌燃油新車的品牌爲風行與啓辰。所以,官方這次的操作,基本可視爲一次成功的辟謠。
然而一條視頻新聞,能夠在傳播中被觀衆不斷貼上其他标簽,往着謠言方向發展這本身,就是耐人尋味的。衆人的神經爲何那麽敏感,以至于看到大量疑似廢棄的汽車就會聯想到 " 新能源汽車墳場 " 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盡管本次熱點實屬烏龍,但卻并非近年來杭州近年來首次和 " 新能源汽車墳場 " 扯上關系。
簡單查詢關鍵詞即可發現,早在 2019 年 3 月,就有媒體報道過,在杭州城東郊位于東沙嘴上的新沙村與東江嘴村,有多達 5000 台老舊新能源汽車被停放在 3 塊空地上。
2019 年 3 月曝光的所謂 " 新能源汽車墳場 ",實際隻有一部分是待處理報廢車
當時的媒體調查稱,這些車輛屬于當地某汽車租賃公司,總計達到 5000 台的車輛實際分爲三類:老舊淘汰的,等待第三方拉走處理;長租戶歸還後等待檢修和維護的中轉車輛;即将投放市場的新車。
雖然确實有一部分 " 新能源汽車墳場 ",但似乎也不全是墳場。然而在當年的 9 月,又有媒體發現在杭州下城區中諸葛路東側一處拆遷後臨時空地上,有近千輛電動汽車長期閑置。
随着國内汽車租賃市場的發展,大批看起來同批同款的報廢車出現,實際上也不值得大驚小怪
兩個月後,又有媒體曝光了毗鄰杭州的嘉興市秀洲區萬民村的新能源汽車堆場——超過千輛廢棄的二手電動汽車,涵蓋奇瑞、榮威、大衆等多個品牌,密密麻麻停放在田野旁的簡易停車場上。
從 2019 年起,國内的 " 新能源汽車墳場 ",已經屢見不鮮,作爲新能源補貼時代的副産品,類似的 " 墳場 " 曾經廣泛分布于在武漢、在重慶,乃至于北上廣深等核心一線城市。
對于從小視 " 資本家因生産過剩把玉米燒火,講牛奶倒河裏 " 爲錯誤和負面的我們來說,這種畫面還是非常辣眼睛的
而上述這些也勢必令媒體以及公衆,聯想起三年前的畫面。彼時正值 " 共享經濟 " 開始盛極而衰,在衆多一二線城市邊緣的廢棄物堆放場内,充斥着山一般的報廢共享單車。
敏感背後的本質,是焦慮感。
2017 年,國内汽車産量和銷量,分别爲 2902 萬輛和 2888 萬輛,達到了迄今爲止的最高值。随後,便是 2018~2020 年的逐漸走低,在 2020 年疊加疫情的影響,達到了 2532 萬 /2531 萬的最低點。
在這之後,似乎有所起色。2021 年,伴随第一波全球大流行後的空窗期,中國汽車市場曾經出現複蘇迹象,在疊加了新能源熱潮之後,産銷數據在 2022 年末,曾經分别沖回至 2702.1 萬和 2686.4 萬。而同期,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也達到了 27.6%。
然而這一切是注定無法持續的,因爲從全球視角來看,總體經濟态勢正處于向一個新谷底滑落的周期之内。據官方最新數據,7 月我國進出口額同比下降 8.3%,降幅比 6 月擴大 2.3 個百分點,其中出口下降 9.2%。如按美元計,7 月出口降幅達 14.5%。
其背後,是歐、美需求的崩盤式下降局面。而外貿作爲我國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其勢必影響到總體經濟環境,惡化從政府财政收入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所有經濟指标。而自然,國内汽車消費也将和所有非必需品消費一樣,無法獨善其身。
春江水冷而鴨先知。多數人也許無法從大的和廣的的角度去了解經濟周期律,但卻能夠順風車更好叫到、大廠裁員、自家單位業務情況等等,夠切身能夠感受到、了解到的種種細節,察覺到整個大環境的變化和動蕩。
盡管問題衆多,但汽車産業仍舊是目前國内最有希望的産業。去年,中國汽車出口超越了德國,成爲了全球第二。而如無意外,今年大概率将會超過日本,首次登頂全球第一。
不久之前,我司的楊晶老師撰寫的《" 消失 " 的奇瑞》一文,曾經引起了小小的風波,當事企業将之視爲嚴重的 " 負面 ",一度如臨大敵。
然而在筆者看來,這種過分怕事的心态,實際大可不必。因爲就當前的情況而言,如同奇瑞這種自主品牌,同時還是國有企業,在别家還與國内市場往死裏卷的時候,就已經大量出口整車了,你又怎麽能夠把這種視爲 " 負面 " 呢?
今年,有行業機構認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将會突破 40% 大關,并且在 2030 年達到 55% 規模。毫無疑問地是,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已經結束了 2018 年前的那種不成熟狀态——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銷售體系上。
然而這卻是一場标準零和遊戲。
以目前國内的狀态,每賣出一輛新能源汽車,也就意味着擠掉了一台燃油汽車的市場份額。所謂的 " 内卷 ",莫過于如此。而想要破解這種狀态,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去 " 卷 ",從那些國際汽車巨頭口中搶食。
破解 " 内卷 " 的唯一辦法,就是 " 外卷 "
君不見,在國内市場節節失利的日系和韓系,卻也同時在全球市場上高歌猛進?
" 我(們)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 21 億美金,貼得起中國市場,你(們)本土企業有這些資金實力玩?你(們)先燒死了,我(們)後面再等着進來搶市場也可以。" 今年 6 月末,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曾經如此放言。
2686.4 萬輛的中國市場,看起來很大,但和 8163 萬輛的全球市場比呢?自主品牌們爲什麽不拿出在家裏和友商玩命的勁頭,殺出家門去卷死别人呢?
查攸吟
沒有萬無一失的防呆措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