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孔海麗 , 董靜怡
編 輯丨張偉賢
圖 源丨圖蟲
一度聲名大振的花加,突然宣布停業整頓。
9 月 25 日下午,花加在内部信中坦承 " 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公司銀行賬戶被封,社保停繳,9 月 26 日起全體員工休假 ",并承諾将竭盡全力自救,盡早結清員工薪資。
而在社交平台上,消費者、加盟商和員工對花加的聲讨并未停歇,從 8 月份開始,吐槽花加的花材不佳、配送延遲、客服失聯、退款無望、拖欠結款、拖欠工資等問題的帖子越來越密集。花加停業之後,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目前也并未給出方案。
從以"99 元包月,每周一束花 "風靡全網的鮮花新貴,到迫于無奈停業整頓,短短 8 年,花加從高光時刻急速墜入低谷,其背後折射的,也是垂直鮮花電商的生存困境。
作爲入局最早的玩家,垂直鮮花電商曾經搭乘過資本的東風,一路扶搖直上。但近幾年,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紛紛加入戰局,美團、盒馬、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平台做起鮮花業務來也是得心應手,垂直鮮花電商在前後夾擊下,市場份額擠壓明顯。
與此同時,千億級鮮花市場仍有大量的上升空間。要想在鮮花賽道繼續走下去,失去了價格優勢,運維成本高昂,在流量上也落後的垂直鮮花電商們,亟須找到法門。
花加模式失靈
作爲國内鮮花訂閱模式的先鋒,花加誕生于垂直鮮花電商的風口期。
鮮花電商生意發端于 2000 年左右,經曆了最初十多年的發展,網站賣花模式逐漸開始跟不上消費者需求。2015 年,花加成立,對于鮮花電商來說,那幾年是一個花團錦簇的時間點,另一家頭部垂直鮮花電商——花點時間,也成立于同一年,主打奢侈鮮花的 ROSEONLY 則成立于 2013 年。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3 年 -2017 年間,鮮花電商領域一共融資 47 筆,其中以 2015 年、2016 年最爲火熱,分别産生 17 筆和 15 筆融資事件。
不同于緊盯婚慶和節日消費的傳統模式,花加成立之初就把眼光投向了日常鮮花消費,甚至打出了 " 培育人們日常用花、賞花的消費習慣 " 口号,在商業模式上,花加開辟了 " 線上訂閱 + 産地直送 + 增值服務 " 的日常鮮花訂閱模式。
而打開大衆認知度的,則是花加的 99 元 4 束包月套餐,每周一束混合花束,用戶可以自行選擇周一或周六收花,定期曬花加寄送的花束,一度在社交平台上風靡,這被形容爲 " 确定的事和驚喜的事 "。
有花加多年老用戶表示,許多城市白領消費者看中花加提供的這種套餐,兼顧追求 " 美 + 省事 " 的需求,性價比也高。
花加在套餐選擇中也力推包年模式,相對其他鮮花零售品牌更有優勢,一次性鎖定消費者一年的買花需求。
在花材的供應鏈上,花加選擇的是自建供應鏈模式。據花加官網介紹,花加在雲南有 2 萬畝鮮花種植基地,在全國建成了 7 處倉儲基地。巅峰時期,花加的累計付費用戶數超過了 1500 萬人,單月銷售額最高過億。
據梳理,花加的融資一共有 6 輪,最後一筆融資發生于 2019 年 10 月,B+ 輪融資額爲 3500 萬元,在曆輪融資中,花加的股東方包括真格基金、光合創投、璀璨資本等,累計融資總額約爲 2 億元。
但鮮花終究是個嬌嫩的物種,配送是難題,損耗率極高,花材的質量也很難統一标準。
物流成本也居高不下。鮮花所使用的冷鏈配送,要求的專業管理和資金投入水平遠高于一般物流,但鮮花電商終端用戶較爲分散,配送以及包裝成本比較高。
鮮花電商從業人士分析,模式重、成本高、利潤低,三座大山往往将垂直鮮花電商拖入虧損的深淵。
資本對于鮮花電商的看好并不長久。在 B+ 輪的融資中,花加所面臨的難題已經開始凸顯。相較于前幾輪融資,B+ 輪融資額已有大幅縮水,彼時,花加經過連年虧損剛剛實現微盈利,盈利額約爲 1000 萬元。
此後,互聯網巨頭和生鮮電商的湧入,更是讓垂直鮮花電商直面挑戰。
鮮花消費的用戶忠誠度很低,誰家的性價比更高就選誰。在新玩家的變革之下,"9.9 十支 " 套餐非常常見,花加 "99 元 4 束 " 的定價,已經失去了價格優勢。
而且随着消費者的審美進步,花加的混合花束模式也開始遭到诟病,社交平台上對花加的評價,從一開始 " 欣賞創新 " 的風潮,開始轉向對" 花材低級、搭配難看、收到爛花 "等問題的吐槽。
早在今年 2 月,就有消費者反映花加的配送延期問題,多位花加用戶在社交平台反饋,今年夏天開始,花加開始頻繁出現不能按時配送的問題。進入 8 月份,花加配送延遲、花材受損等問題愈演愈烈,但花加在通知消費者的短信中,多以 " 高溫、暴雨、花材質量不佳、花材運輸損耗嚴重 " 等理由延遲配送時效。
爲了短暫安撫消費者情緒,花加在 9 月初甚至發布通知稱 " 将在 9 月全面調整供應鏈生産配送模式,因涉及生産倉庫的布局變動造成服務能力受限,再次期間調整爲隔周配送 "。
而在花加發布内部信宣布 " 進入停業整頓 " 狀态的當下,不少消費者也在質疑後續退費問題," 還有很多期花沒發,打客服電話沒人接,在線客服也沒人。"
鮮花賽道内卷
正如花加在全員信中提到,從 2022 年封控開始,公司資金開始緊張,疫情解封後情況也并未好轉,公司遭遇 " 前所未有的壓力 "。
" 疫情算是一個導火索,打斷了它的銷路,同時企業又融不到資,在這樣的處境下确實面臨存活困境。" 艾媒咨詢 CEO 張毅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19 年之後,互聯網相關概念的融資已經變得比較困難。
而做鮮花的垂直電商更是難上加難," 鮮花這個品類太小了,吸引不了大資本,如果沒有大額資本加入,沒有邊際效應、規模效應,則很難攤薄運營和研發成本。"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向記者表示。
與 2013 年 -2017 年間的 47 筆融資相比,2018 年鮮花電商垂直領域的融資僅有 3 次,2019 年則僅有一次。
另一方面,花加所面臨的外部競争環境也不甚樂觀。除了垂直平台花點時間、愛尚鮮花等,淘寶、京東等綜合電商平台也在 2019 年先後上線業務,價格相對低廉,尤其在拼多多平台上,一束鮮花的價格可以低至 10 塊錢。
以美團閃購鮮花爲代表的即時零售鮮花零售模式也逐步成熟。據美團方面數據,今年七夕當天,截至當日中午 12 點,美團閃購的鮮花總訂單量同比去年七夕增長近 30%,環比 520 增長 41%。
2020 年後,生鮮電商叮咚買菜、盒馬加入競争,它們對接了大量鮮花基地,在成熟的生鮮供應鏈加持下,生鮮電商的加入對鮮花行業形成了降維打擊。
" 鮮花品類非常特殊,生命周期很短,對不管上遊還是下遊的物流配送都要求非常高,對時間、溫度、濕度等等都有非常嚴苛的要求,不同品種之間也有所不同。" 張毅表示。正如花點時間創始人朱月怡形容,這是一門 " 與時間賽跑的生意 "。
但這卻與生鮮運輸異曲同工,憑借前置倉、線下門店、冷鏈運輸等已有部署,生鮮電商近乎無成本将物流體系遷移到鮮花業務上。99 元包月已經把花點時間的供應鏈逼到極限,即便如此 7 年間才賣出 7 億支花。相比之下,叮咚買菜在 2021 年一年就賣出了賣出 1.8 億枝花。
能與之競争的是活躍在直播間中的花農和一手經銷商,産地直發的優勢再次體現在價格上,9.9 元、19.9 元一紮花的店鋪随處可見。數據顯示,2022 年,抖音直播間裏以雲南 / 昆明爲主産區的鮮花園藝行業的主播 / 創作者數量增長近 6 倍。節假日增長更甚,今年 8 月 16 日至 22 日,抖音電商裏的鮮花銷售額同比去年七夕增長 258%。
" 花加作爲鮮花電商,缺乏與之對應的資源和能力,如物流、流量等,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然鬥不過巨頭。" 張毅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有人退場,更有新人進入,鮮花電商市場的卷價格、卷品質仍在繼續。中研普華研究院統計顯示,2021 國内鮮花電商市場規模達到 896.9 億元的規模,預計 2025 年有望突破 1500 億元。
但這個市場很難稱得上成熟。艾媒咨詢數據顯示,59.5% 消費者認爲鮮花電商存在貨不對闆的問題,預訂的鮮花與收到的不一樣,56.3% 消費者認爲有質量問題,收到的鮮花已經枯萎,54.5% 消費者認爲配送不及時,超過預約的配送時間,29.7% 消費者認爲存在售後問題,投訴沒有得到合理答複。
對于現存的競争者來說,面對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是需要加固供應鏈的穩定性,以滿足市場對鮮花品種多樣化的需求;二是保證冷鏈運輸的穩定性,以确保送達消費者手中鮮花的品質。
對于垂直鮮花電商來說,也并非沒有其發展空間。張毅認爲,垂直鮮花電商需要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并在品質和服務上做得更爲精細,注重創新和差異化的發展。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章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