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名應屆畢業生,目前在上海一家醫院當醫生。大半年前,我感染新冠病毒,在方艙醫院度過了 6 天時間。
01
無症狀
今年 3 月,上海疫情暴發,我們的學校開始不允許學生外出。但臨近畢業的醫學生比較特殊,上學期間基本要在醫院待着,疫情出現後,我們還是會到醫院輪班,接收、救治急診病人。
4 月 1 日,上海進入全域靜态管理。醫院每天都會安排核酸檢測,我每一輪篩查結果都是陰性。後來,醫院裡陸續有醫生核酸陽性。
4 月 15 日,我被定性為密切接觸者。因為醫院的隔離條件不充分,我回到自己家開始居家隔離,每天在社區裡做核酸檢測。
到了 21 日,我所住那棟樓的混采裡出現了陽性。第二天,每戶的檢查結果出來,我被确定 " 中招 " 了。雖然采樣結果是陽性,但我居家這幾天,沒察覺有任何症狀。
◎ 圖:站酷海洛 PLUS
突然變成了新冠病毒感染者,我也說不上有多害怕或者緊張,因為我一些醫院同事、大學同學屬于這輪疫情的第一批病人,有些已經轉陰離開方艙醫院了。他們的年齡基本在 30 至 60 歲之間,本身沒有嚴重的基礎疾病或者較差的身體狀況,感染後大多數人沒有症狀,或者症狀比較輕微。大家在群裡會互相交流,所以我心裡早有預期,反而會輕松一點。
02
方艙六日
在校生和醫院職工的雙重身份,令我接下來的隔離流程比想象中順利。向醫院和學校報備後,我很快就被定點轉移到方艙醫院——這個隔離點基本上以大學生和醫生為主。
在上海,被送入方艙的人基本都是輕症和無症狀感染者,有基礎疾病或者重症病人則會被送去定點醫院救治。
當時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輕症和無症狀之間的區别,作為一名非感染科醫生,我是這麼理解的:當時上海的疫情發展處于高峰期,發現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患者,就統一送入方艙醫院進行治療,同時醫生通過評估病人的身體情況作判斷。當時醫生對我的診斷,是屬于無症狀感染者。
進入方艙當天,醫生給我發了一些常規藥物以及一包抗原檢測。第二天,我開始出現咳嗽的症狀——類似于常見感冒的咳嗽,同時也有點鼻塞。
◎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卡和标本運輸袋。/ 站酷海洛 PLUS
這期間,不清楚是方艙裡的飯菜比較清淡,還是我的味覺有所喪失,吃起飯來覺得沒什麼味道。我帶了幾包咖啡過去,偶爾沖一杯喝。每天喝熱水,沒做特别的治療,也沒吃藥。過了兩天,咳嗽止住了,鼻塞症狀減輕,開始流鼻涕。
我的家人、朋友通過微信來問候我,他們比較擔心我,但我身體沒什麼很嚴重的不适,這可能與我平時堅持運動以及年輕有關系。
那時是畢業季,我們上班時間是 " 早七晚五 ",下班後要做科研和寫論文,還挺累的。來到方艙,不用上班了,就把全部時間用在寫論文上。在方艙裡每天就看書、寫論文、自測抗原,經過六天的隔離,我終于轉回陰性。
◎ 李醫生的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證明。/ 講述者供圖
03
正常生活
得到連續三天的陰性證明後,4 月底,我被送往就職醫院的專用隔離酒店——它是用來隔離醫院員工,以及支援方艙工作後的密切接觸者的。
5 月 15 日是我的畢業論文答辯日,為了順利通過答辯,我不得不熬夜修改畢業論文。每天淩晨 4 點睡,中午 12 點起床,顧不上 " 注意身體、好好休息 " 了。有了一個目标,我發現隔離的日子其實也不怎麼難熬。
在酒店住了 14 天,測了 14 天核酸,我帶着全陰證明結束了隔離。
從方艙出來到現在,過去了大半年時間,我暫時沒有發現自己有後遺症症狀出現。我也有跟其他人聊過,大家主要是在味覺喪失上有時間上的長短之分,但味覺喪失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恐怖,相當于是重感冒或者重鼻塞的情況下,聞不出美食的味道。有些人在兩三周甚至一個月内,吃東西時感覺到味道不強烈,而有的人喪失味覺的時間會短很多。
我讀本科的時候,新冠疫情還沒有出現,那時候我在醫院輪轉,遇到過不少全身情況比較差的老人家,有些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得了普通感冒也會在短時間内形成 " 大白肺 "。多數民衆對 " 大白肺 " 的認知,是從 2020 年武漢疫情開始的,覺得它是新冠肺炎的專屬詞,其實并不是。
所以現在我也常常跟家裡的長輩講,哪怕一個普通的流感,如果讓所有人都得一遍,也會有人撐不過去。如果真的感染新冠病毒,當然不能掉以輕心,它有可能導緻自身原有的基礎疾病加重,尤其是針對患有慢性的肺部或心髒疾病,以及腫瘤術後患者而言,更需要提高警惕。
講述|李醫生
記錄|沙廣盈
編輯|廖穎瑤
編審|梁中明
封面圖片|站酷海洛 PLUS
39 深呼吸 "患燈片" 欄目,講述患者故事。如果你有心聲需要傾訴,或有相關故事線索提供,請留言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聯系我們。
RECOMM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