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矽谷銀行宣布破産。我當時在鉛筆道的融資沖刺營上,完全沒有反應過來:這家成立 40 年、全美排名前 20 的銀行,幾乎在 24 小時之内,在地球上毫無征兆地消失了——什麽情況?
後來研究發現:矽谷銀行的破産原因,多少和 " 創新創業圈 " 脫不開關系。它的暴雷,必然能給創業者帶來長遠啓發——建議大家認真研究。
矽谷銀行的破産爲什麽與創新創業圈息息相關?
矽谷銀行宣布破産前 1 天,我在融資沖刺營上作分享,我說 " 周期 "(天時)是創業中最稀缺的元素:就像等公交車一樣,60 分鍾一趟,每趟停 5 分鍾,你若沒在 5 分鍾以内上車,你就得再等 60 分鍾。這 60 分鍾裏,你沒有任何 " 與天鬥 " 的可能,隻能等待機會。
我見過的一切優秀創業者,窮盡一生追求卻難得的能力,就是 " 識周期 " 能力。而我個人認爲,矽谷銀行破産的重要原因,便是死在創投圈的 " 短頻快 " 周期裏。
矽谷銀行的主要業務對象便是創投圈,比如科技初創企業、各類投資機構(VC、PE 等)——它們會把錢存在矽谷銀行,後者再把錢投資出去。
這樣一個看上去挺安全的模式,爲什麽會在近期暴雷呢?從周期的角度,我們看看矽谷銀行是怎樣走向滅亡的。
2020-2021 年,正處創投圈的上行周期。
美國科技創業者融了不少錢,往矽谷銀行也存了很多錢。至 2021 年時,後者的總存款同比翻了接近 2 倍。而矽谷銀行把它們購買了國債及其他債券。
2022 年 3 月,美聯儲開始加息,創投圈迎來寒冬。
衆多創業者融不到錢,爲了發展業務,又不得不把矽谷銀行的存款取出來。
這造成了内憂外患局面:美聯儲加息後,本來已經導緻矽谷銀行國債不賺錢甚至虧錢,而今又面臨存款流失的窘境。
随後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矽谷銀行是一家上市公司,這些内憂外患被投資人看得清清楚楚——投資人是一群怎樣聰明的人?他們看到風險後立刻建議:讓自己參投的創業者把錢從矽谷銀行取出來,于是引發擠兌效應。
矽谷銀行官網主頁寫着:矽谷銀行被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關閉,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被任命爲接管人。
從上述過程我們可以發現:矽谷銀行的商業模式連接了 2 個東西。一個是新興的創投圈,另一個是成熟的債券市場。二者同頻共振的周期完全不同:前者日新月異,後者年年如是。
矽谷銀行左手連接的是一個冰箱,右手連接的是一個烤箱:二者不僅不能擺放距離過近,更不能設計成一個東西。
創投圈的周期有多短平快?快到你不能想象。
以矽谷銀行這件事爲例,一群 KOL 在 24 小時内就能完全改變周期走向。據美國媒體報道稱,矽谷銀行破産前," 風投教父 " 彼得 · 蒂爾(PayPal 創始人、Facebook 投資人,寫了《從零到一》)曾呼籲客戶提款,而 Coatue(華爾街知名對沖基金)在内的幾家基金也給出類似建議。
幾位 KOL 的言論便能讓創投圈 " 朝令夕改 " ——這便是它周期的恐怖之處。
我們都說資本市場的周期大約 10 年一輪回。上個輪回是 2008 年 -2009 年至 2018-2019 年,3 年疫情讓周期結束的時間延後至 2022 年。
但大周期裏有很多小周期,小周期的波動值也不小,并且方向一年一變——一年内發生 180 度的轉折也常常發生。
以國内爲例,2020 年下半年新消費開始火,火到 2021 年上半年;而到了 2021 年下半年,新消費又降至冰點,幾乎沒有投資人會看。
而在 2022 年,元宇宙又火得不行——一批公司不顧一切往裏跳,結果剛跳進去就傻帽了,到 2023 年 AIGC 火了,元宇宙又降到冰點。
創投圈的周期變動極其頻繁:對參與者的抗周期能力要求很高。高到什麽程度?就連矽谷銀行這種資本大鳄(存款額曾達 1754 億美元)也難以駕馭,最終被擠兌緻死。
我也經常和創業者說個笑話:創投圈的周期,可能就與幾位 KOL 相關。
比如突然有一天,他們在一個飯桌上遇到了,達成了某個共識的結論——比如新消費不行了——于是新周期就發生了。
這種可能性并不是沒有。據一位母基金創始人透露:在國内創投圈,每年能産生幾百億淨利潤,主要被不到 100 家投資機構分走。也就是說,國内主要賺錢的基金也就 100 來家,根據 2/8 法則,其中的 20 家基金創始人約個飯局,導緻行業 180 度大反轉是很有可能的。
畢竟矽谷銀行就驗證了這一點:幾位 KOL 短期内形成的共識結論,竟然壓垮一家 2000 億美金市值的巨頭(最後一根稻草)。
再從這個角度來看創業者。爲什麽創業死亡率那麽高?
因爲在驟風暴雨的環境下,對創業者的抗周期能力要求太高了。早上還是晴空萬裏,到了中午暴風雨便來臨,你若是沒帶雨傘,晚上就可能重感冒死掉。這樣 " 短平快 " 的周期之下,很容易将創業者的意志力消耗殆盡。
過去 7 年,鉛筆道采訪了超過 15000 位創業者。經過抽樣統計,99.99% 的創業者都死掉了——前一年還是欣欣向榮,第二年就變成了墳場,滿目凄涼。自 2015 年至今,像鉛筆道這樣活着并且活躍着的公司已經是千分之一。
因此,我常常問創業者一個問題:你正在做的事是你無厘頭熱愛的事嗎?如果是,請繼續堅持;如果不是,請馬上放棄,因爲你遲早會倒在暴風驟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