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谷趨勢
一場全球債務風暴正在逼近臨界點。
這個國慶假期,除了國内經濟運行值得玩味之外,海外更是波詭雲谲,令人直呼看不懂。
先是美國經濟數據出奇地好,美國人工資蹭蹭漲,出門瘋狂買買買,誓要活在當下!甚至有媒體稱,火爆的泰勒 · 斯威夫特演唱會直接拉起了大西洋東西兩岸的經濟!
結果全球債市、股市、原油、黃金和非美貨币統統大跌,美債更是意外被抛售!
看似分化的現象背後,原來是" 全球資産定價之錨 "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 5% 的曆史高位,巨大的預期不确定性籠罩全球。
如果全球國債收益率飙升的趨勢持續,那麽所有的資産價格都要重新定價,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就連最後一個長期維持負利率寬松政策的日本,都在放出口風準備轉向。
我們很快就要徹底告别過去十多年的便宜錢時代,全球高利率時代将給每個人都帶來切身的影響——
全球企業融資和并購已經出現大退潮;養老金在不斷受損,股市和樓市備受打擊 ……
高利率會在某天引爆高債務這顆 " 定時炸彈 ",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嗎?還是用蠶食購買力的方式熬過這段日子呢?無論如何發展,最後買單的大概率是普通人。
收益率飙升,說明長期美債沒人要,被抛售,價格暴跌!歸根到底是經濟、通脹和國債發行這三大因素都出現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剛過去的這個假期,30 年期美債收益率漲破了 5%,創造了自 2007 年以來的 16 年新高;10 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升至 4.89%,會不會也繼續突破 5% 這個心理關口,成了當下市場最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自今年 8 月以來,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就一直在 4% 以上,這是 2008 年到 2021 年都從未有過的畫面。
資本在全球流動,給全球資産定價的 10 年期美債飙得這麽猛,勢必也會影響到其他經濟體。尤其是德國和日本,一個是今年經濟萎得不行的歐洲經濟火車頭,一個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堅持負利率的發達經濟體,現在雙雙出現了明顯的收益率飙升。
利率上升,政府還債的壓力會更大。意大利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目前爲 4.9%,爲 2012 年歐元區債務危機肆虐以來的最高水平。接下來如果意大利經濟不能快速增長或者采取緊縮政策,甚至有可能帶來财政危機。
美債收益率狂飙,到底發生了什麽?
一切的背後,是因爲 " 期限溢價 " 在蹭蹭往上漲。它指的是補償投資者因爲可能遭遇的風險帶來的損失。
紐約聯儲每天都會公布其根據金融模型得出的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 " 期限溢價 " 的估計值。而這個數據自 8 月份以來已上漲 0.7 個百分點,明顯超過了其他因素的影響,恰好覆蓋并解釋了過去這段時間裏債券收益率的上漲。
" 期限溢價 " 的飙升,意味着在投資者看來,美國的經濟增長、通脹和國債供需都發生了出人預料的變化,成爲了不确定的風險因素。
這三點,就是這一輪美債風暴的最底層影響因素。它們互相交織,扇動翅膀,把這場風暴吹向全球。
第一,美國經濟數據超預期的好。
最新公布的美國 9 月份經濟數據都非常猛,消費支出、房地産、就連制造業都相當有韌性。
看看美國人的消費貸款數據吧!實在是太堅挺了。就連華爾街 / 日報都在感歎:" 美國人依舊在瘋狂買買買,就像明天不會到來一樣。"
美國消費支出在 GDP 中占到接近七成,所以理論上隻要美國人還在買買買,美國經濟就還有韌性。
尤其是假期期間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大幅增長 33.6 萬,直接是市場預期的兩倍!經濟這麽好,加息就不會那麽快停下來,長端利率就還會往上走。
第二,美國通脹有粘性了。
看看美國人的工資數據吧!饞哭了哪個國家的打工人我就不說了。
工資都漲這麽猛了,要求漲薪的行業罷工還一次接一次在美國出現,從好萊塢到汽車再到現在的醫療行業。打工人的聲音比誰都大,根本不怕你裁員。
但企業在高利率和漲薪的壓力底下,隻好漲價轉移成本,這就是傳統的" 工資 - 通脹螺旋 "上升。這個螺旋一旦形成,就很難往下走。所以現在,美國就業很不錯,工資還在漲,人們收入增加自然繼續買買買,推高物價。
經濟超預期疊加通脹粘性,美聯儲當然有理由繼續維持高利率。
第三,就是美國政府差點關門這檔子事。
明年很關鍵,民主黨肯定想繼續花錢,把經濟搞好,拿下更多選票,更高的收益率對他們是不利的。而共和黨自然要出手阻止,不讓你順利舉債。所以圍繞美國應不應該借更多錢的争論雖然表面上導緻了政府停擺,但同時也暗含了美債潛在的供需關系會發生巨大變化,到底未來發行的國債會變多還是變少呢?
這場博弈,實際上是在考驗解決财政赤字的能力,考驗政府的信用。
上述三點因素都讓人們對美國經濟産生了巨大的疑問,到底是 " 軟着陸 ",還是就跟過去一樣,突然來一場危機然後進入衰退呢?
這些不确定的風險因素從美國開始,引爆了全球市場的聯動下跌,程度堪比 20 年疫情剛來那會兒。原油從節前 95 塊錢的高位一度暴跌至 81.5,黃金也從 9 月 25 日開始出現了年内最長的八連跌紀錄,價格創下 7 個月新低。
無論原因有哪些,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債券市場再一次把強勢美元的獠牙推向了世界。
美國利率上升往往會推高美元彙率,倒逼其他經濟體的央行收緊貨币政策,來避免本币嚴重貶值受損。
強勢美元的威脅之下,整個亞洲仿佛想起了二十多年前那場 " 貨币保衛戰 " 的夢魇。
就像過去的這個假期,除了美元,以及稍微撐住了的日元和韓元外,全球主要貨币都在跌,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國的貨币跌幅最大。比如依賴礦産出口的澳元(-0.9%),還有加元(-1.6%)、巴西雷亞爾(-2.6%)、南非蘭特(-2.7%)、俄羅斯盧布(-3.3%)、墨西哥比索(-3.9%)等。
一個國家可以用其持有的外彙儲備來支付多少個月的進口額,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用于衡量外彙儲備充足程度的指标。而根據渣打銀行的數據顯示,在亞洲新興市場(不包括中國)當中,這一指标目前跌至 7 個月,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具體來看,目前外彙儲備約可滿足印度九個月的進口需求,印尼爲六個月,菲律賓約爲八個月,韓國爲七個月。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這一指标在 6 個月以上都還是安全的。隻是就目前數據來看,亞洲新興國家捍衛本國貨币的 " 彈藥 " 儲備正在逐漸枯竭也是不争的事實。
這些國家都在嚴陣以待。印度央行行長沙克蒂坎塔 · 達斯表示,該機構幾乎每天都在監控貨币市場,而韓國央行也表示将采取積極措施穩定韓元彙率。
從絕對值來看,今年印度和泰國的外彙儲備規模分别減少了約 810 億美元和 320 億美元。韓國外彙儲備減少了 270 億美元,印尼減少了 130 億美元,馬來西亞減少了 90 億美元。而從比例來看,年内泰國外彙儲備占 GDP 的比例下降最大,說明泰國出手救泰铢的決心是最大的。
至于中國,雖然按 8 月份的進口額來粗略計算,外彙儲備充足度高達 14 個月,但最近兩個月的外彙儲備都有下降,且 9 月份的降幅爲七個月最大,說明在最近人民币彙率出現巨大波動的時候,我們也許也有所行動。
同樣穩如老狗的,還有手握 1.17 萬億美元外彙儲備的日本。
1.17 萬億是什麽概念呢?目前東京市場上日均日元交易量隻有大概 4790 億美元,也就是說日本央行手裏有兩倍多的 " 彈藥 " 可以用。
所以日本看上去表現得就像個 " 異類 "。比如在大家擔心收益率飙升的時候,日本央行居然将 10 年期債券收益率的上限從 0.5% 提高到 1%, 允許在更高的收益率時才出手幹預。
日本可能還真是這麽幹的。10 月 3 日,當日元兌美元彙率達到 150 的心理關口後,一度又回升至 147 ,引發了央行出手支撐日元的猜測。
不過,高利率時代已經不可避免地襲來。日本似乎也很難一直打 " 遊擊戰 ",8 月份日本央行就曾經放出過退出負利率寬松政策的口風。
一旦實現,世界發達經濟體中最後一片利率窪地也将消失。如果日本央行從今年底的薪資談判中看到端倪,政策調整的時間最快就在明年初。
我們對于債務風暴的感受不深,是因爲中國經濟仍然處于複蘇初期,放出來的刺激熱錢如何傳導還需要下功夫。而美國已經處于經濟過熱後期,甚至在往滞脹方向發展,不及時審視高利率的後果,就有可能點爆債務問題的其中一環,掀翻全球的市場。到那時候,我們也許也會被裹挾進這場風暴。
全球債務問題越來越嚴峻。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未償還的債務又增加了 10 萬億美元,達到了 307 萬億美元的曆史新高。
怪不得就連巴菲特的老友芒格都感慨,屬于投資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更高的利率、更擁擠的市場,将讓遊戲變得越來越難。
參考資料:
培風客:十月經濟和市場展望 華創證券:美債呈極緻空頭押注,需警惕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