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美股研究社,作者 | 天宇
微博2022 年的業績再次 " 變臉 "。
圖源:微博
2023 年 3 月 1 日,微博公布了 2022 年 Q4 及全年财報。2022 年營收 18.4 億美元,剔除彙率因素同比下跌 15%;2022 年 Q2 以來,微博堅持降本增效策略,提升了運營效率,全年調整後營業利潤爲 6.011 億美元,超市場預期。
圖源:百度
不過資本市場并沒有因亮眼的營業利潤數據而看好微博。美東時間 3 月 1 日,微博美股股價暴跌 7.54%,報收 19.12 美元 / 股。
究其原因,還是因爲微博的創收能力不斷下探。2022 年 Q1-Q4,微博營收分别同比增長 5.6%,下跌 22%、25% 以及 27%,跌幅逐漸擴大。
大盤觸頂的背景下,微博的降本增效策略隻能在一定程度上穩住利潤。基于描繪新願景、給予資本市場更多信心的需求,微博還可以講出什麽新故事呢?
流量王者也有焦慮
作爲一家互聯網企業,微博的根基無疑是流量。财報顯示,截至 2022 年 Q4 末,微博月活爲 5.86 億,幾乎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 " 半壁江山 "。
雖然微博的流量基本盤還在,但移動互聯網流量觸頂的宏觀趨勢,決定了微博用戶數很難再有突破。2022 年 Q1-Q4,微博月活的環比增速分别爲 1.57%、0%、0.35% 以及 0.34%。2022 年 Q2 以來,幾乎沒有明顯變化。
這主要是因爲随着智能手機完成下沉市場的觸達,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已經消失殆盡。
圖源:QuestMobile
QuestMobile 發布的《2022 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大報告》顯示,截至 2022 年末,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規模爲 12.03 億元,對比來看,2021 年末,這一數字爲 11.74 億,一年時間僅增長 2.47%。
當然,不隻微博,各大互聯網公司均面臨流量基本盤觸頂的挑戰。以騰訊爲例,财報顯示,截至 2022 年 Q3 末,微信及 WeChat 月活爲 13.09 億,同比僅增長 3.7%;QQ 移動終端月活 5.74 億,同比僅增長 0.1%。
參照騰訊等企業的經驗,在流量大盤觸頂的背景下,微博或許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精細化運營,提高單個用戶變現率,進而提升公司整體的業績。遺憾的是,微博遲遲未能達到這一目的。
宏觀逆風仍在,廣告業務承壓
其實早在 2012 年,微博就推出了以會員付費業務爲代表的增值服務,試圖通過給用戶營造差異化的體驗,賺取營收。但時至今日,微博的增值服務營收占比仍舊不高。以 2022 年 Q4 爲例,微博增值服務營收爲 5750 萬美元,同⽐下跌 12%,僅占總營收的 12.83%。
這主要是因爲微博的即時性内容根基需要大衆媒介傳播,并不像 B 站、知乎、愛奇藝等深度内容平台,可以針對内容打造付費門檻。
而爲了提升增值服務變現效率,微博可謂是煞費苦心。2022 年 6 月和 8 月,微博先後上線 VIP 專屬 logo 以及 " 改名卡 " 功能,不過因不具備剛需屬性,這些功能并沒有帶動相關業績增長。
因此,現階段微博最重要的營收支柱,還是廣告業務。财報顯示,2022 年,微博⼴告和營銷收⼊爲 16 億美元,占總營收的 86.96%。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微博廣告業務的業績也在節節下探。2022 年 Q1-Q4,微博⼴告和營銷收⼊分别爲 4.27 億美元、3.86 億元、3.93 億美元以及 3.91 億美元,分别同比增長 10%、同比下跌 23%、27% 以及 29%。
圖源:中關村互動營銷實驗室
結合市場環境來看,在疫情的影響下,消費者消費熱情降溫,廣告主的投放愈加保守。中關村互動營銷實驗室披露的《2022 中國互聯網廣告數據報告》顯示,2022 年,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爲 5088 億元,同比下跌 6.38%,是近七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另一方面,相較于以短視頻爲代表的 " 新勢力 " 互聯網企業,主打圖文内容的微博對廣告主的吸引力也在不斷降低。
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22 年中,微博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僅爲 36.43 分鍾,反觀快手和抖音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分别達到了 133.45 分鍾和 105.68 分鍾。
這帶來的一大結果,自然是有限的廣告主紛紛投身快手和抖音的懷抱。QuestMobile 披露的《2022 全景生态年度報告》顯示,2022 年 1-10 月,媒介互聯網廣告收入排行榜中,抖音和快手的份額占比分别爲 28.4% 和 12.6%,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反觀微博占比僅爲 2.8%,位居第六。
圖源:易觀
對比來看,易觀數據顯示,短視頻興起前的 2016 年 Q4,中國社會化媒體廣告及營銷市場份額榜單中,微博占比高達 28%,位居第二。
财報電話會上,微博CEO 王高飛樂觀地表示,"2023 年,我們将充分把握廣告業務的全面複蘇的機會,通過微博生态的優勢爲客戶持續創造價值 ",目前廣告市場回暖漸趨漸顯,不過微博要扭轉态勢,仍是一場持久戰。因此,當下微博最緊迫的任務,還是找到 " 第二條曲線 "。
微博講出紅人經濟的新 " 故事 "
其實微博早已意識到過度依賴廣告業務的風險,因而一直在積極拓寬業務範疇,近幾年先後入局短視頻、直播、興趣社區等賽道。
不過,對于微博來說,仍舊處于探索期。比如,2019 年,微博推出了對标 Instagram 和小紅書的 " 綠洲 "。
七麥數據顯示,上線之初," 綠洲 " 一度登頂 App Store 社區應用排行榜榜首。但時至今日," 綠洲 " 卻聲量不再。
或許是因爲新産品不盡如人意,微博反過來發現現有的網絡紅人正是公司的 " 寶庫 ",因而開始加碼相關業務。
事實上,微博之所以實現二次 " 複興 ",恰恰因爲其啓動了 " 去 KOL 化 " 戰略,在科技、美妝、娛樂等垂直領域培育衆多網紅,以網紅代替公知,實現了内容的大衆化與流量的網紅化。
随着大衆對網紅以及網紅内容的接受度不斷提高,網紅經濟正逐漸爆發。尚普咨詢數據顯示,預計 2025 年,中國網紅經濟行業市場規模将達 2000 億元左右。
基于對網紅經濟下發展機遇的捕捉,2023 年 3 月 1 日,微博發布公告稱,公司斥資 21.6 億增持天下秀,交易完成後,總計持有後者 26.57% 股權。
官方資料顯示,天下秀成立于 2009 年,是一家立足于紅人新經濟領域的平台型企業,主營業務分别是紅人營銷平台業務和紅人經濟生态鏈創新業務,已于 2020 年 8 月借殼登陸上交所,被譽爲 " 紅人經濟第一股 "。
簡而言之,天下秀主要基于紅人營銷交易平台 WEIQ,将紅人和商家鏈接起來,撮合交易,實現平台、商家、紅人三方共赢。
對此,微博CEO 王高飛表示:"微博的社交電商業務 2023 年還是繼續以提高規模和商業化效率爲目标,通過紅人直播,擴大商品匹配的方式,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增持天下秀,或許有利于微博進一步挖掘紅人經濟的 " 剩餘價值 "。
總而言之,雖然微博目前依然是中文互聯網數一數二的廣播式社交媒體平台,但随着内容風向的變換,微博對用戶和廣告主的吸引力正逐漸減弱。
在此背景下,微博一直沒有停止對新業務的探索,但這些新業務均未有亮眼表現。2023 年,微博加碼天下秀,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公司業務内生性發展,但微博想實現持續增長仍有重重難關需要翻越。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